美育背景下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李云霞摘 要:合唱作为一项美育活动,对小学生的发育成长和素质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部分十分必要。文章研究了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及问题,针对性地给出了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美育;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一、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可以促进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声相对各类乐器发声具有更加独特的魅力,富有情绪感染力和情感表达。合唱是多声部的人声集合,是融合音乐、文学、表演的综合性艺术,合唱的过程是情感表达的过程,更是沉浸式审美体验的过程。6—12周岁的小学生正处于童声期,也是开展合唱训练最有效果的时间,在小学时期开展合唱教学,可以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区别于其他艺术活动,合唱是集体表演项目,需要团队与伴奏之间的配合,更需要合唱团员间不同声音的默契配合,以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这在训练学生声乐能力、提升艺术修养的同时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集体意识。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婴儿时耳边的夜曲、小学校园的上下课铃声、街头巷尾的流行乐曲,音乐是伴随人一生发展的。小学开展音乐合唱教学,逐渐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增强学生成就感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哼唱表达、抒发情感的自我表达意识。这种隐性的能力一旦表达发挥出来,将会获得独特的“自我实现”情感体验,对少年儿童性格的养成具有深远影响。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是合唱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小学合唱教学往往有课堂教学和兴趣社团两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合唱教师都是处于核心地位,合唱教学水平的高低与教师能力密不可分。合唱歌曲是一系列的音乐元素的复杂组合,如音色、旋律、和声、调式等等。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老师,既要懂得科学的歌唱方式,又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储备,还要有处理音乐和情感的能力,把合唱引到艺术的轨道。但是现阶段各类小学中,音乐老师的专业背景和合唱指挥能力明显不足。
二是学校、家庭和学生对合唱重视程度不够。虽然素质教育口号喊了多年,但“应试教育”以及“唯分数”“唯升学”的思想还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家庭和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参与度。在这种背景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到了文化课等考核指标中,对音、体、美缺乏重视,对“体育”“美育”工作仅做表面文章。对小学生而言,群体中普遍对流行歌曲更有兴趣,而对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普遍态度冷淡。还有些学生在排练合唱二声部时表现困难,多次唱错后丧失了对排练合唱的兴趣。
三是合唱训练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由于合唱艺术氛围和基础的不足,加上小学课程作业负担较重,小学各类合唱团普遍存在训练时间不足的问题。合唱对学生发声、音准、配合要求较高,使得合唱团很难获得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合唱老师往往采用齐声合唱再跟着复唱的教学方法。有学生唱错后,往往得不到及时纠正,单调、重复地排练节奏下,导致学生合唱兴趣降低的同时,不利于合唱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提升方法
(一)树立合唱教学中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理念
小学合唱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的熏陶,帮助学生铸就完整人格、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体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合唱教学必须建立在爱和尊重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进行教学。教师对待合唱团团员时,首先要对每位团员的性格、兴趣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发挥个体的性格优势,使得教学课堂充满和谐、平等的氛围。教学中要打破“标准答案”的局限,结合每位学生的声音条件和基础情况,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模式,打造“体验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在讲解辨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从而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开展合唱技巧训练
1. 培养学生发声技巧。发声是将空气引向共振位置、并通过头腔、脖子与骨骼等发声管道,将声音输送至耳朵直到产生振动发声的复杂过程。合唱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演唱姿势和肢体形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吸气、屏住气息、控制呼气、恢复气息四个环节的呼吸训练,使得学生找到自我最佳的发声状态。
2. 提高学生的音准。首先,要注意学生唱歌时的咬字发音和声调。其次,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孩子提高音准能力,如用“mo”元音作向上向下循序练习,再用“ha”和“he”元音从弱到强找到正确的位置来扩大共鸣,再逐渐转到高音区循环往复。
3. 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训练。多声部合唱曲子重点在于节奏的错位和对位,教师可通过节奏游戏,引导学生读读、拍拍这些节奏,从而培养乐感。比如通过节奏游戏,训练音乐旋律和身体节奏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 加强轮唱训练和二声部训练。轮唱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合唱形式,歌曲只包含单个声部,但进入时间有差异。教学前,教师可以容易的音阶作为原型,然后分成两个声部,二声部晚进两个音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把握音准和合唱感觉。加强二声部的“唱”“听”训练,培养学生音高概念和节奏,学生对低音部分的听力敏感度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做到音色和音量的和谐,准确进入二声部旋律之中。
(三)注重培养小学生核心音乐素养
一首合唱歌曲练习的熟练与否,往往只是暂时的,但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却是事关学生终身发展和国民素质的大事。小学生音乐素养是指小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音乐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音响反应、音乐表现、审美创造和文化理解的能力,能够做到积极的感性沟通、有根据的审美判断和可持续的音乐参与。它包括学生对音高旋律、节拍律动、音色识别和句式结构等特征的识别,并通过对音乐元素的感知,理解音乐中所传递的情感、情绪、思想和价值观念。合唱教学中要注意高雅歌曲的选择,通过对此类歌曲反复的唱诵练习,把握歌曲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进对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
四、结语
合唱教学作为一种普及性的音乐和美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这项活动也正越来越被社会和学校重视。音乐老师应该加强合唱指挥的能力训练,组织开展和参加小学阶段的合唱活动和合唱比赛。更重要的是要在合唱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合唱的技巧、能力和知识,更要通过合唱训练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目的。从而将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理念准确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保证音乐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责任编辑:胡甜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2] 尹正文. 论合唱教学中儿童自我价值的实现——以杨鸿年童声合唱教学为例[J]. 文艺争鸣,2019(08):205-208.
[3] 钱琳琳.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与思考[D]. 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21.
[4] 尹正文. 杨鸿年童声合唱教学理念阐释[J]. 文艺争鸣,2020(08):191-193.
[5] 刘波. 论合唱发声基础[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3):140-146.
[6] 孙一馨. 童声合唱训练方法研究[D]. 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0.
[7] 许洪帅. 新时代中小学音乐课堂变革的方向、经验和对策[J]. 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5):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