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应用
作者: 荣蓉
摘 要:本文尝试探讨疫情背景下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应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路,突出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设计及其在通读、精读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新课标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整本书阅读是重要的语文学习内容和方式,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有一定的帮助。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包含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关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测评三者的一致性。本文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知识和疫情教学的特殊性,以《中国古代寓言》教学为例,给出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路:确定目标分类、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测评内容和方式。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内涵
为了解决目标含糊不清的问题,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目标分为两个维度: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知识维度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认知过程维度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确定教学目标之后,需要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测评实现并检测教学目标,所以需要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测评在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分类。然后将目标、活动和测评分别放入“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分类表中”检测三者是否具有一致性。
如果三者同时出现在一个表格中,表示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检测具有高度一致性;如果只有两者出现在一个表格中,表示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检测一致性较差;如果三者分布在不同的表格中,表示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检测一致性最差,可能教师需要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活动、测评的选择和设计。
二、确定目标分类
据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知识的定义,将该目标分类体系分为四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根据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对“认知过程维度”的分类,该目标分类体系包括六类知识: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记忆分为识别和回忆;理解分为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和说明,应用分为执行和实施;分析分为区别、组织和归因;评价分为检查和评论;创造分为产生、计划和生成。
通过线上教学与自主学习,《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有:
1. 学生能够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作品。
2. 学生能够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 学生能够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分享阅读成果。
4. 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学目标在两个维度上分类:
三、设计教学活动
将教学目标分类之后,教师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为测评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情况,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完成各种阅读要求,在网络学习中进行讨论和交流。
为了研究和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一致性,将教学目标在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分类之后,需要将教学活动在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上分类。教学活动的分类过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过程基本相似:1.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明确教学活动。2. 尝试将教学活动在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分类。3. 将分类结果填入二维表中。
(一)第一阶段:通读整本书
教师开设“好故事分享”栏目,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古代寓言》好故事分享会”专场活动:假如你代表学校去分享相关好故事,你将选择其中哪几则寓言?请做好详细的阅读计划,自主阅读相关寓言,做好阅读记录,选出你喜欢的好故事,为分享做准备。
阅读指导1: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你先分别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阅读计划、阅读记录卡。可参考下表:
1. xxx阅读《中国古代寓言》计划:
2. xxx阅读《中国古代寓言》记录卡:
阅读指导2: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照阅读评价表督促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
(二)第二阶段:精读品味
为了代表学校参加“中国古代寓言好故事分享会”,你已经做得特别棒:通读了整部书,选出自己喜欢的几则寓言。但这几则寓言故事写了什么?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你将以怎样的方式分享?相信在这些方面你会做得更棒!赶快行动起来吧!请精读你选出的相关寓言,做好精读记录,品味其中的道理,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整理精读成果,比如:故事画册、海报、书签、思维导图或者故事录音等,把自己喜欢的几则寓言故事及精读成果推荐给小伙伴,为分享做准备。
1. xxx精读《中国古代寓言》记录卡:
(三)第三阶段:展示交流
“中国古代寓言好故事分享会”,过几天就要开始了,为了能够圆满完成此次任务,你想先和教师、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成果,听听他们的建议,共同修改完善,争取能够在专场分享时做到快乐分享,分享快乐。
1. 完善成果。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以喜欢的方式整理并完善,故事画册、海报、书签、思维导图或者故事录音等任何一种都可,但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有图有文字。
2. 展示分享:(1)展示记录卡;(2)分享成果。
以上学习活动设计在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分类结果见下表:
四、选择测评内容和方式
明确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活动之后,需要有一个可行的办法来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教师需要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学生也需要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这个时候测评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测评,不仅可以反映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也可以检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疫情防控期间,如何进行测评可以更加准确清晰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利用好网络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成果展示,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中,测试和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以自评和他评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效果。
(一)阅读评价表一
这张表格会在“通读整本书”阶段完成,主要指向的是目标1,“学生能够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作品”,通过在自我评价中督促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
(二)阅读评价表二
这张表格会在“精读品味”阶段完成,主要指向的是目标2,“学生能够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通过自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多种方式来测试学生是否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三)阅读成果评价表
这张表格会在“展示交流”阶段完成,主要指向的是目标1,“学生能够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作品”;目标3,“学生能够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分享阅读成果”,通过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多种方式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寓言故事,学会分辨生活中的是与非,懂得人生的道理。教材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其中,导语点出寓言的特点;“你读过吗?”展示寓言故事;小贴士总结阅读语言的方法;“相信你可以读更多”介绍《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而《中国古代寓言》精选80篇左右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编为六组。这些故事均有文言文改写成现代文,在生动的故事讲述中,学生可以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思考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于学生来说,读书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的一部分,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大家对于读书有一定的兴趣。并且学生在假期中已经读过《中国古代寓言》,对于这本书大致的内容有所了解,一些寓言故事的内容和道理也比较熟悉。但是大部分孩子并不清楚阅读的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缺少阅读指导,对于寓言故事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交流和讨论难度加大,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根据目标和教学活动,进行测评的实施,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知识和疫情教学的特殊性,以《中国古代寓言》教学为例,给出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路,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基于网络教学的授课方式、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新型的网络教学方式中,走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世界,感受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思考做人的道理。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 吴红耘,皮连生. 修订的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兼论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说[J]. 课程.教材.教法,2009,29(02):92-96.
[2] 洛林·W.安德森.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