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案的设计研究
作者: 姚欢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及心理的初次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于科目及知识的学习易受到授课教师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也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也能够在授课及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相互转化的思维。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及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小学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案设计;生活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脱离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过程及课后作业中,教学内容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但是就目前教师开展的小学教学活动而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或者学生是否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分数,但是往往忽视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近几年来,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这要求教师要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落在首位。小学生往往不具备更为完善的抽象思维和迁移能力,一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用的案例或事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那么学生一定会感到困惑,甚至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解运算法则及几何知识时,往往忽视这些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虽然教材中的应用题以实际生活为背景,但是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缺乏更加紧密地联系,使得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转化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地培养。
(二)教学过程相对死板
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而言,教师能够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做出生动的展示,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讲解乘除法运算、加减法运算以及多边形面积周长的运算时,主要以板书和教学道具为主,忽视了运用和结合实际场景中的事物。虽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中掌握并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做出积极的培养。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应当应用于生活,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思维发展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所以难以自发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注重运用和转化实际事物,带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课后作业缺乏趣味性
课后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不仅仅是再一次复习课上所学的知识,也应当巩固和锻炼自己的运算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现阶段大部分小学教师通过布置练习册、试卷等方式,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样的考查方式比较传统,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也并未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小学生逐渐接触到更多的互联网信息,单纯通过试卷或习题册的方式进行考核的方式,早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当学生的作业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才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因此,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关键因素。
二、推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一)推动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多边形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仅要求学生对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进行简单的了解,但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这些多边形周长及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结合课本和教学道具进行基本的讲授和练习外,在必要的情况下也要增加动作或是比喻等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将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里,学习的生活化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融入生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尤其在数学领域,若能以生活化的概念融入学习,更能体现数学学习最初的意义。2015年教育部颁发的课程纲要指出:数学生活化,期许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能够利用教育活动与个人经验联系,帮助学习者学习。除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外,同时也能改善学生对于数学的恐惧,提升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学者应该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确认该活动是否符合此课程的概念要求,对于教学是否有帮助,年龄层是否符合学习者。另外,操作简单也是教学者必须考量的因素,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考量难易性、参与性、纪律性、学习性,并自行加上了延伸性,让活动导入教学能更切实地影响到学生,使其在学习上做相应的改变。有学者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为数学领域的教学活动转变成活动教学活动的模式,也就是指教师有计划地在所安排的学习活动中,供学生学习做选择及做决定,并从中获取概念性的知识。
(二)促进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环节,不仅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是学生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机会。可以说课后作业是延续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所以课后作业生活化也是推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后作业生活化与教学内容生活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相似性,都是将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的运用相结合。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生活背景融入习题中,这样的题目不仅有趣,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会调动自己所学的知识,利用乘法来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应当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学校也应当为教师创造更为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教师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设计提供便利,鼓励教师创新。教师也可以通过学校参与校外的交流学习活动,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进程。除了为小学生布置常规的运算题目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题目,布置互动性、趣味性更强的作业,吸引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学生可以和家长利用扑克牌,自制卡片等道具进行数学运算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口算及加减乘除法知识,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应用题,如以切生日蛋糕为主题设计题目,和同学进行交流。在设计题目过程中,分数的计算以及平均分等相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会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能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要求,也能够适应小学生的生长发展规律,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以及课后作业生活化,是全面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和主要方面。同时,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这一过程的实施离不开学校的指导以及任课教师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总结和反馈,以便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数学教学方案及教学内容设计。
(责任编辑:陈华康)
参考文献:
[1] 陆少解,覃胆妹. 数学生活化,生活化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108.
[2] 李迎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探析[J]. 学周刊,2019(16):41.
[3] 陆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举隅及匡正策略——以“分类”教学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2019(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