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嵌入集体朝会的实践研究
作者: 黎莉摘 要: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抗疫时期研究思政课与德育活动的有效结合,学校思政课教师要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地投入“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中去。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有效实施教学进行了“三个结合一个确保”的实践与研究,即教学载体与集体朝会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疫情教育相结合;教学实施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教学管理确保三级审核制,以这样的方式积极推动了“停课不停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云教学,体现了“一校一策”政策的顺利进行与实施。
关键词:融合;因材施教;立德树人;童心爱国
一、教学载体与集体朝会相结合
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校所有班主任教师在线上集结教研,讨论在抗疫时期,思政课与德育活动怎么有效又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家有以下思考:由于都是线上教学,思政课怎样上才能体现活动性、情境性、体验性、实践性等特点?思考一,把学生正在经历的这场疫情作为实践体验场,聚焦疫情之下,我们学校的线上集体朝会上,每周一全校师生在线上集结,认真倾听教师国旗下讲话。将线上集体朝会讲话的内容和每个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有机融合,把德育与教材有关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统筹,庄严肃穆的仪式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思考二,注重学科性以及年段性,因材施教,因时而教,我们认为一个年级一份发言稿更符合每个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教育更具有对性和实效性;思考三,利用好当下疫情这个学生生活实际的最佳资源,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学习,明白爱国、信仰、忠诚、职守、勇敢与担当,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主动了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和方法,积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能成为其毕生难忘的深刻记忆和人生体验。那些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则可能启发学生如何承担个人的社会责任。以上理念和认知的形成,是在学校教育目标中早已明确、却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体系中难以呈现的,这就是社会大课堂对学校小课堂的补充作用。这样的资源载体,就是对学科教学的补充教材。基于这三点的思考,所有思政课教师立刻行动,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找与疫情的结合点,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载体与集体朝会相结合,让学科课程教学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得到有效落实。
二、教学内容与疫情教育相结合
线上升旗仪式、线上集体朝会是在疫情下,学生不能到校集会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形式。其教育的内容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确保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实施。“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立足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和我校教育教学实情,将“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各学段的学习与抗击疫情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庄严的升旗仪式和各班主任的演讲中接受爱国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科学精神、敬畏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孩子们知道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就是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
三、教学实施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有特点也各有分工,只有各安其位、同向同行才能够相得益彰,形成教育的合力,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还关注学生与家长的反馈,大力鼓励学生说、写感想,增强学科线上互动性,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同心战“疫”,同心爱国!学校利用特殊的升旗仪式与线上集体朝会里巧妙地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让学生懂得了担当,收获了成长,触发了同学因为疫情宅在家里一直陪伴学生一起参加线上集体朝会的部分家长们的爱国情怀,家长的参与和助力,迸发出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爱国乐章!学生有这些感想。田承翰:听完教师国旗下的讲话,我感慨万千。新冠病毒突然袭来,举国上下响应党中央号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贡献。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发奋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将来做像钟南山院士一样顶天立地的国家栋梁!田雯馨:在家隔着屏幕听国旗下的讲话,我仿佛也身临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感受到了习爷爷心系天下百姓的情怀,感受到了钟南山爷爷与病毒战斗的果敢与坚毅,感受到了各行各业最美“逆行者”的使命与担当……罗文廷:线上升旗仪式,我们不能亲眼见到教师、同学,但是我们能听到彼此怦怦的心跳,感受到彼此温暖的热能。此时此刻的国歌格外嘹亮,教师的国旗下讲话:爱家护国,字字铿锵,句句有力!最美的英雄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还有太多勇士,他们用义无反顾护国救民。对祖国的爱恋,对英雄的敬意牵起线上线下的你我他。祝福祖国,致敬英雄!
家长们的感想。柳欣彤妈妈:即使没在校园,不能亲身集合在国旗下,但孩子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振奋。爱祖国不分时间和地点,它就在我们每时每刻的心中。为我们的珊小通过网络这样的方式,孩子在家参加升旗仪式点赞!王辰升爸爸: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虽然在家里进行,但孩子身着整洁的校服,佩戴鲜艳的红领巾,充满了仪式感。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线上升旗仪式,并进行交流,进一步给假期中的孩子收心鼓劲,提升了孩子对社会的关注,增强了孩子对祖国的热爱,彰显了学校“家校”合一的教育理念,这远非单纯的网络教学授课模式只传授知识所能比的!杨了一妈妈:学校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让孩子在这特殊的时刻找到了集体归属感,也明确了责任和担当。作为家长,我们要有大局意识和规则意识,安排好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四、教学管理确保三级审核制
各年级思政课教师集体研讨(而且各年级各班的思政课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班主任,他们对学生的平的教育更具有操作性和时效性),按当前疫情,挖掘各个年龄段教材内容,统筹教材内容,确定主题教育的内容,发挥教师的智慧集体梳理文稿,制作结合主题内容的PPT,一个年级一个内容分年段有针对性地实施主题教育,再由年级组分管行政、组长第一次审稿后提交德育处,然后德育处第二次审稿后提交学校,最后学校第三次审核后定稿。
集体朝会文稿与相应PPT要以学校通过的三次审核后的定稿为准。同时要求线上集体朝会主题教育中,教师严格按照年级组的通稿演讲,不随意加减内容,教师要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吐字清晰,表达流利。严谨的三级审核,学校领导与教师齐抓共管,为了实施好“道德与法治”课,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大德育观,为学校德育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特殊时期,“道德与法治”学科用这样特殊的形式与特别方法,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科教材,以学生都十分重视的、庄严肃穆的每周一“线上集体朝会”为平台,每个年级按各自年段的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是教育,关注儿童生活,从儿童实际出发,体现生活德育的优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的道德是“德性之知”,而不是“见闻之知”,是生活的结晶,是可以直接化为德行的真实品质,这同时也积极推动了“停课不停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云教学,体现了“一校一策”政策的顺利进行与实施。而在疫情之下,这样的方式也许是无意间埋下的一颗“变革的种子”,可能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大事件,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适时地浇水施肥,让这颗种子尽快发芽开花、结出硕果。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 李晓程.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有效评价方式探究[J]. 新课程研究,2021(34):40-41.
[2] 李雯.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融合策略[J]. 新课程,2021(4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