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视角下的儿童教育

作者: 任红贞

摘  要:幼儿园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3岁到6岁是儿童性格的形成时期,也是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活动空间的需求往往是多样性和多变性的,活动空间的设置不仅要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潜能,还要具有趣味性,所以幼儿园发展不仅要注重儿童教育,还要注重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从孩子的视角看待幼儿园室内空间,让孩子们能够在有活力、创造力的地方学习和成长,为孩子创造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世界。“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是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自然环境,精神环境,每个环境的创造,都是课堂。”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强调儿童与自然、与生活的接触,强调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强调儿童与自身经验和生活现实的接触。在不断地摸索,探讨和实践中,南通市南灵幼儿园理清幼儿与幼儿园外部空间环境的关系,努力将外部空间概念与幼儿紧紧相连,推进着幼儿园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教育;自然环境;贴近生活;课程资源观

2012年出版了《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幼儿园环境的营造已逐渐成为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不仅是幼儿园开展高水平游戏和活动的前提,也是了解幼儿兴趣和特点的窗口。但在环境创造中,人们总是被“美丽的风景”所吸引,而忽视了环境创造对幼儿的影响和作用。创造环境的最终目的是支持幼儿活动,使环境与教育相结合。因此,幼儿园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启蒙教育场所,在幼儿园营造“以儿童为本”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和教育。幼儿园的环境应以回归自然为基调,贯彻安全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多栽种树木花草,构建各种充满童趣的活动、休憩空间,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快乐、舒适、健康,充满活力、启发想象力的童真乐园。

我国从幼儿园户外环境及幼儿之间的互动性出发,努力在幼儿园的环境和儿童的心理之间建立一个新的联系,幼儿园户外空间环境不仅仅是幼儿生活和活动的地方,也是寓教于乐的重要场所。现今,幼儿园活动空间不足,空间划分、色彩运用等设计都有不合理性。因此,如何加强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必须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对接童心,情系幼儿

教育要以儿童自然天性为起点,让儿童在校园中拥有一份游戏玩耍、一份好奇探究、一份遥想憧憬、一份专注执着和一份同伴同乐。陶行知指出“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创建自然、宽松、自由、平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把无拘无束的快乐还给孩子,这是南通市南灵幼儿园在课程改革下迈出的第一步。

南通市南灵幼儿园努力让班级成为幼儿心灵的栖息地,让幼儿园成为幼儿终生眷念的地方。一天的好心情从晨间开始。园门口的摆放的小动物纸偶,成了孩子们每天来园时的一份期待和满足,进教室,孩子们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与教师打招呼、拥抱、击掌、挥挥手,轻轻一个吻等,自由、自然、自主、自为,童心童趣,从晨间开始。在处理教师与孩子的关系时,教师不仅要尊重孩子,还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和成就。孩子们不小,因为他们有无限的创造潜力。尊重和信任小孩子,和他们交朋友。在共存中,创造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环境。例如,有一次区域活动,用纸板、塑料积木、木头积木搭建长廊时,搭好的长廊不停地倒塌,孩子们非常沮丧。他们聚在一起,讨论怎样让搭建的长廊更结实?一直没有答案,孩子们来问我,我没有明确地告诉他们,而是请他们可以将想出来的方法试一试,也可以回家去寻找答案,问问爸爸妈妈,也可以去书上、网上寻找答案。然后用各自找到的答案再尝试搭建,比比谁的方法最牢固。这样的活动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孩子们会更轻松、有兴趣、更活跃和更有成就感。在实践中发现,如果我们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工作,一起学习,孩子们会更投入当时的活动,幸福感提升,并且思维的敏捷度、注意力的专注也相应提高,当教师融入幼儿的活动时,他们会和你更亲近,也更愿意与你讨论问题,幼儿感到受到了尊重。这时,你不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但这时你却成了一个真正的教师。在和谐的环境中,在师生的不断互动和对话中,幼儿快乐在增长,教师的能力在提高。

二、对接学习,内化自我

陶行知提出了儿童的六大解放观点,他提醒教师,当前的课程改革,首先是解放幼儿,即使规范也应在解放的思想指导下规范幼儿。要解放幼儿,首先要解放教师的思想,工作中,肯定教师勇于创设改变氛围,在园内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的各类活动,经典诵读,交流感悟,分享体会等多彩的活动。通过走出园门、专家解读、网络资源、教师沙龙等,让教师的学习、思考成为自觉行为,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解放,那么,教师对幼儿的解放在教师教育行为的潜移默化中慢慢渗透和实施,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儿童:将玩具、学具、用具、工具等让幼儿自己动手拿放,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实践,幼儿成了学习的主体。在“玩”与“动”的过程中探究、体验、感悟和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放手中建构起来,幼儿的发展在操作中成长。环境的创设如螺旋式的方式教学一般层层递进,班级种植角,是班级幼儿的自然小世界,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有所收获,体验成功的乐趣,也必须要有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小班容易种植且能看到结果的风信子让幼儿感受到花开的喜悦;中、大班时,为了帮助孩子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从选择植物品种到平时照顾,自己做海报,逐渐学会做记录,并且养成每天做记录的习惯。花盆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花盆下面需要有洞,可以漏水,装土,是自己装,撒种子是自己撒。土要选肥的、植物需要阳光、露水、风等。在参与种植和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对很多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深入地了解,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有了对比性的了解,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植物的特性,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审美能力、数量概念、责任意识、与同伴的协作能力、计划能力等都可能得到发展。每天,班上的孩子常常主动到种植区观察,自己种植的蔬菜发芽、出土,无不使他们感到新奇,好问求知的欲望随之而来。个个兴高采烈,叽叽喳喳,好奇地摸着闻着。班上的孩子每人一个观察记录本,回到教室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下来,这些孩子从不曾如此细致、完整地观察过植物的生长过程,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种的,自己来浇水、自己来记录,所以他们的心情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幼儿参与种植与管理,既能锻炼多种运动能力,也能获得很多种植方面以及有关植物甚至动物的经验,如小小的一片种植园地给了孩子们一个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在这里他们分工、合作、交流、分享,达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让孩子们体会果实的来之不易和收获丰收的喜悦。种植园地成为孩子获得主体发展的乐园。孩子们为自己创设的美丽的一角成为幼儿园户外环境景观的一部分而骄傲。

三、对接环境,看到需要

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出发,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南通市南灵幼儿园逐步实现一步一观,观观皆游戏,一处一景,景景皆相宜。幼儿园环境不同区域的合理配置,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供独特视角。

1. 打开空间。空间会对幼儿产生最即时的影响,教室内外环境的互通决定着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教师将走廊,灌木丛,美术室隔断打开,增设小河、沙池,木桩、小木屋,攀爬区等,后面的废弃地变成了花圃、小菜园和游戏的草坪。从看到玩,从静态到动态,打破了场地的限制,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小河边钓鱼,在木屋里看书,在草地的帐篷里说说悄悄话,在攀爬区运动,在木桩上可坐、可玩,还有着走迷宫的乐趣等,开放的空间让幼儿的脚步畅通无阻,开放的视线让幼儿赏心悦目,开放的自然环境成了幼儿学习的课堂。

2. 规划空间。幼儿园的空间设计要站在幼儿平等的视角去观察,体会幼儿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过程,设计和构建适合幼儿成长的趣味性空间。南通市南灵幼儿园将大厅、走廊、楼梯及专用室等公共空间充分合理地利用,发挥其功能最大化。废置的小房间,打造成图书漂流室,走廊,图书室、科学发现室、美工坊幼儿在探索中成长;大厅是每个主题精彩呈现的地方;楼梯间里的玩具和运动设备,合理存放、拿放便利等,教师在探索实践中,努力解放着孩子们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让幼儿园内的每一块空间都有着教育的诉说,每一处空间都发挥着教育功能。

3. 利用空间。幼儿园是促使幼儿实现从“生物人”到“社会人”转变的场所,面向21世纪的人才应是具备全方位素养的“开拓性”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理所当然应从启蒙教育开始。交往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南通市南灵幼儿园将幼儿交往空间打通,从动静、区域联动,过道、户外将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合理规划和设置活动区,每一处,都反映着幼儿的思考、发现、创作的过程,为幼儿营造着促进其发展的环境。

四、对接游戏,看到潜能

追随幼儿,自然游戏,根据幼儿的心理行为分析,探讨了“软”的理念对于幼儿的作用及其在安全性设计方面的应用。小河中的沉浮和钓鱼,玩沙中的建构,平衡中的情境、建构后孩子们做客户、做验收人员等,室内外宽松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及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孩子们自由取放,快乐体验,满足孩子们在互动中畅想和畅玩。幼儿的小主人态度,使游戏以多种形式、以不同的切入点广泛深入到区域中。

五、对接课程,看到价值

为建构适宜的课程体系,南通市南灵幼儿园实施与童心对接的课程,逐渐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促进幼儿多方面经验的积累。一日活动的时间实行弹性安排,区域游戏和集体活动不再是分割的个体,自由、宽松的时间,孩子们不再为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活动而紧张,孩子们可以在一天内自己灵活地安排完成活动的时间。例如:班级中有一名幼儿,平时画画动作慢,画得快的幼儿都出去玩回来啦,她还没画好,教师催,自己急,为此,产生了怕上幼儿园的心理,自从实行活动时间弹性安排以后,她画画没完成,可以在区域游戏时选择美术区继续绘画,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开心起来,同时也吸引着孩子们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

班级的观赏区与美化环境的作用为主,在欣赏各个种类的植物的同时,幼儿也学会了照顾植物的方法,小班幼儿夹夹子的方法记录自己每天做了什么。

熟悉的蔬菜:土豆洋葱和大蒜,他们一起讨论蔬菜应该种植在哪里,根据讨论结果,土培区和水培区诞生。分组种植,比较一下同一种蔬菜种在土和水里,哪种长得更快。并以小组的形式,轮流记录。带着对土培和水培的猜想,实验区中,豆豆可能可以生长的介质,添加为4个:土、水、糖水、盐水,在与孩子们的讨论中,他们思考着,观察着,表达着。那么到底哪里的豆豆会先发芽?

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环境应尊重儿童的个体意志和兴趣,关注儿童的心理舒适需要,保持游戏与情感的互动,保持儿童、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互动加强环境色彩、游戏与教育环境的协调,寓教于乐,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标,紧密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儿童摄影,用相机拍下他们在幼儿园最喜欢的地方;儿童素描,用画笔画出他们最喜欢的一角;儿童导游,引导客人参观幼儿园,骄傲地谈论他们自己的幼儿园。谁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孩子才是幼儿园环境的真正主人。学会感受孩子的心灵,理解孩子的想法,可以让孩子成为环境的创造者。当孩子成为幼儿园环境的主人时,当环境尊重孩子的意愿时,当环境帮助孩子发挥创造力时,就会带来欢乐和惊奇。事实上,这就是环境的价值。环境的创造既是课程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这种支持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他应该以幼儿的自主发展为基础,体现对人的教育的尊重。环境是孩子的家,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永平所强调的:“环境要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

幼儿园教育必须真心诚意地尊重儿童,走近儿童,这也是幼儿园为之不断努力和探索的方向。只有幼儿园环境课程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教师贴近儿童的心灵更近一点,孩子们的童年才会更快乐一点。

(责任编辑:秦  雷)

参考文献:

[1] 张莹. 幼儿园教育领域绘本的践行[J]. 新课程,2022(14):197.

[2] 陈楠. 浅谈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J]. 当代家庭教育,2022(05):17-1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