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批注 探寻习作例文的写作密码

作者: 唐琼芳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一改传统教材编排方式,单列习作单元,其目的是突出语用训练,有序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习作单元除了讲读课文,还重点编排了习作例文,并在其旁边安排了不少批注。笔者对其进行分析后发现,其批注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分享型,提醒学生分享阅读体会感受;二是指导型,对其习作重点难点,还有习作技巧进行指导;三是质疑型,主要是针对文本内容选材、表达方式,还有结构进行质疑。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搭建平台,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批文批注,学会阅读、学会写作。

一、分析例文批注,剖析编辑意图

相比传统教材,统编教材突出习作单元,并对其习作例文进行批注,毫无疑问有着明确的编辑意图。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单元要素、研读习作例文,逐一分析批注作用,以便明晰教材编者目的,引导学生从中学会写作。综合分析三到六年级统编教材习作单元,针对例文批注,主要有以下目的。

1.明晰编者意图。针对习作例文,在其定位中,编辑就给了明确暗示,那就是“例子”。至于怎么写,编者通过批注循循善诱。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例文批注,善于借助批注梳理编辑意图。比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作者把杨梅的味道写得这么具体可感,让人想亲自尝一尝它的滋味”这一处批注,突出文本重点“具体可感”,但这恰恰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借助批注一方面可以提醒学生重点注意,另一方面也借助批注尽情输出未尽之言。

2.遏制简单模仿。创作从模仿开始。编辑在习作单元编排习作例文,其目的也是发挥例子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由此观之,对例文进行批注,其目的也是提醒学生把握重点,突出写作注意事项,避免简单模仿。针对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中的一篇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其中有处批注为“猫有尾巴,尾巴怎么能有一只猫呢”。如果没有批注,学生就会直接简单模仿《尾巴它有一只狼》《尾巴它有一只鸟》,等等。但是有了批注,就能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明白例文优点,探索表达技巧,从而突破习作简单“摹帖”,变为“临帖”。

3.展示写作过程。学生习作虽然简单,但也必然要经历一个写作过程。很多小学生往往提笔就写,很少考虑写作过程。习作例文中批注的出现,就是让学生充分了解习作创作过程。比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我家的杏熟了》这一例文中有四处批注,分别围绕开头写作、简单概述事件、交代事件起因、结尾概括提炼进行了展示。不仅充分展示了习作从无到有全过程建构,而且还重点展示了构思过程、细节描写,还有开头结尾,可以说是手把手教给学生写作,引导他们实现从会写到写好的转变。不过针对例文批注,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讲解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共同探究完成形式,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写作过程。

二、合理运用批注,落实课堂目标

习作例文批注,不仅明晰了课堂目标,而且突出了写作重点、方法与技巧。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批注,引导学生在学会批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综合运用,以便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例文重点的同时,习得技巧,完成学习目标,推促课堂精彩生成。

1.鼓励二次批注。例文批注不仅能教给学生学习重点,还有助于学生掌握批注技巧。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研读批注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批注进行再次批注,以便从中掌握例文重点。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要素为“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该单元习作话题为“游”。《颐和园》这一习作例文中共有四条批注,着重点出了写景顺序。为了有效落实单元要素,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研判四处批注,并且结合不同景点,圈出过渡语句,进行再次批注。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批注内涵,掌握批注技巧。

2.提取写作技巧。习作例文,重在“例”字。至于批注,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对其讲解,要注意与讲读课文进行区分。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批注从中提取写作技巧,以便指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具体习作实践之中。针对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其中单元要素为“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单元习作话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针对该单元中《别了,语文课》这一习作例文,共有三条批注。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几个具体事例”这一批注,重点指向单元要素中“合适的内容”。毕竟写与语文课告别,具体事例有很多,但这里虽然仅仅写了老师留言与同学送书这两件事,却能较好地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3.推进创作实践。前面已经提到,习作例文批注的最大作用,就是降低了学生习作难度,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对于习作教学来说,重点不是教师教得精彩,而是学生能够写出精彩。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例文批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继而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训练之中。针对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小木船》这一习作例文,其中四处批注很有特色,不仅有助于学生理清例文结构,而且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训练,掌握“把事情写清楚”的技巧。具体到单元习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小木船》中的四处批注,尝试从自己角度讲述故事,畅谈感受,从而让“写清楚”变得更加简单。

三、实现批注互动,提升习作水平

批注,只有依附于例文,才能发挥作用;例文,只有通过批注,才能突出重点。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批注与例文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推促例文与批注进行多元互动,以便帮助学生搭建平台,更好地发挥习作例文的“例子”作用,从中积累词语,借鉴表达技巧,进行迁移训练。

1.借助批注,向随文练笔拓展。随文练笔,基础在于“随”,重点在于“练”。针对习作例文,教师要主动搭建语用训练,结合批注引导学生适时开展随文练笔,在帮助学生理解例文重点的同时,也能有效进行习作技巧的巩固训练。针对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我的朋友容容》这一习作例文中批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把小女孩容容的可爱展现出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批注,划出文中相应语句,在多次朗读理解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尝试用相应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写一写班级里的同学。如果时间有限,可以要求学生采用一种描写方法进行刻画,重点要突出人物特征。

2.借助批注,向单元习作拓展。对于习作单元来说,从单元要素到讲读课文,再到习作例文,还包括交流平台,都是为单元习作服务的。自然这里的单元习作,都带有一定的指向,体现在例文批注中,教师可以在其单元习作训练中进行有效梳理归纳,并鼓励学生尝试把批注运用到自己习作之中,以便巩固落实单元要素。针对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一支铅笔的梦想》这一习作例文,在其开头批注中就点题:“铅笔有了梦想……它会想些什么?”而在其单元习作中却要求学生“写一个想象故事”。具体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该批注内容,继续写一写铅笔的梦想,或者进行拓展,写一写钢笔的梦想,文具盒的梦想,等等,以期打开话题。

3.借助批注,向课外训练拓展。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例文批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拓展迁移,激发他们的表达兴趣。比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这一习作例文,其中开头两处批注点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例文,根据批注提示方法,写一写自己曾经游历过的景点,并且通过班级微信平台进行展播,以便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习作水平。

总之,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明晰习作单元教学重点,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例子作用,借助批注逐一分析研判,引导学生在例文以及习作之间实现多元互动,在帮助学生有效把握编辑意图、落实习作单元要素的同时,实现学生习作再创新,为其习作水平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