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程资源 拓展知识载体

作者: 廖建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育教学中要进行课程资源整合,此为实现教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过程。课程资源整合需要有开阔的视野,把学生认为有趣的内容和教材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多元思维理解数学知识,继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怎样进行课程资源整合,给学生开拓知识寻找到新载体,继而合理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呢?本文从课程资源着手,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方面分析课程资源整合的重要价值,提出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整合实践的对策,希望以此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课程资源概述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进行,课程资源作为新概念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当中。课程资源于概念上有两种含义,从宏观角度而言,课程资源就是有益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从微观角度而言,课程资源就是课程因素直接的来源。一般来说,课程资源就是指课程在开发过程中的有关素材或来源,如技能和经验等可以被课程学习利用的因素。

总的来说,课程资源就是学校教育活动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而被开发利用的多种课程要素的总和。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正常推进的重要因素,倘若缺乏课程资源的参与,教学活动则难以顺利开展。课程资源不但是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持续发展与不断累积。

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

1.在学习上的价值

课程资源是影响学生学习方法的因素之一,能够帮助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优化、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让知识变得更加具体。课程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之一,其丰富程度与实用性对学生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再者,课程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品质。学生学科视野开阔与否是由学生平时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学习资源决定的,教师经过全面整合课程资源辅助学生学习数学,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继而深入理解数学,开拓自身的视野,建立丰富的知识结构。

2.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

首先,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过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与教学能力会有一些落差。教学活动需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合理运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其次,使教学更具个性化。个性化的教学是教师的价值追求。教学个性化必然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教师对差异化的课程资源的运用,可以让教学呈现出个性化的风格。

三、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整合的实践对策

1.改变整合观念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整合表现在各个方面,在课程改革理念实施以后,教师需要转变传统资源整合观念,从新的角度审视资源整合行为。在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数学教学作为主要目的,而非教材。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解读教材,还要开发与拓展教材。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整合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新时代典型案例展示给学生,以此帮助学生进行延展性探索,完善其知识体系。与此同时,不同的课程资源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点之所在,整合课程资源时,教师需要考虑如何树立学生的感观意识,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良好的体验中陶冶情操。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需要巧妙引入生活中常见事物,经过整合资源和优化数学教学,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2.合理细化目标

小学数学课本内容都有引言部分,且大多配有图片,如用事物解说内容。配图涵盖了多种图形翻折,借此说明图形之间的关联,从而增强学生空间结构的想象能力。此外,也有数字或者公式的推理。最终,在以上所述内容中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目前的课堂教学,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还需要安排学生进行探讨、做练习,对学生而言时间有限而知识有难易,并非每一个学生均能完全理解与吸收。所以,教师可使用耕地式教学法,一步一步进行,如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把配图和运算法结合起来,使用新的方式讲解知识。教师先帮助学生掌握技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探讨,而把课程练习放置于自习课上,如此就能让两方面内容均得以贯彻落实。

3.科学运用多媒体

在新课改政策引导下,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已十分普遍,很多学校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而且把多媒体和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为课程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基于此,第一步理应明晰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了解数学课程内容特点,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需要给学生搭配相应的图示进行计算,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怎么计算,还能缩减学生计算的时间,继而增加学生的训练时间。再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先让学生仔细研究图形的特点,利用动态图画和ppt等,了解这些图形是如何折叠的,可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经过重复讲述和动手训练,有助于学生了解图形长度及其数量关系,继而将问题解答出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具备特殊功能的载体,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避免学生盲目学习,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4.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融

小学数学中大多数知识源于生活,并和生活紧密相关,如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和数学相融,便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进行课程资源整合,需要积极探索教材,了解学生的日常,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教学中需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轨迹,让学生从生活着手,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继而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点。教材中每个章节均有经典事例,教师需要借此引出章节的关键内容,并且增加生活事例,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有助于加深学生理解记忆,还给予了学生学习自主权。

5.资源互动建立体验平台

整合课程资源并非局限于教材,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按照实际需求科学使用电教设备等资源,借此帮助学生直观体验数学知识。动态化的体验课通常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的真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运用互联网下载数学游戏,让学生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对应的数学概念。同样的道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互联网给学生挑选平时生活中的案例视频,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如门窗是怎么设计大小的,哪部分设计与面积和周长息息相关,从而让学生了解制作物件的过程中可能使用何种方法计算周长、面积等。此外,学生对绘本有着浓厚的好奇心,教师也可以科学运用数学绘本资源,把绘本和教材加以整合,借此打造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

总之,优质的课程资源整合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基础素质,同时还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推动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点。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资源,明白怎么重构资源,继而增强优化数学教学内容的能力,促使教学过程顺利开展,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古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