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作者: 刘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位、更科学、更现代化的阅读要求,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开展“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当前教师亟须探究实践的方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整合性、实践性、情境性的特点,因此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科学的、目标明确的。本文通过案例探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习任务群的运用策略,以期丰富相关研究案例。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是提高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项目组织策划与实施能力、书写表达能力等。语文综合性学习基于语文课程本身,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跨学科学习,以多元化的实践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以往的语文学习不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更具有开放性、参与性、情境性和动态性等基本特征。
二、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构建学习任务群,进行方法指导。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学习任务群、发展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学习任务群三个阶段6大板块。这些学习任务群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明确不同阶段的阅读主题与载体、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要求。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单元教学设计,构建学习任务群,实现从“任务引导学”到“任务自主学”的提升与转变。
2.探索多样化教学实践,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课程标准在表达部分强调了在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新性观点和见解,并重视学生真实想法的表达。为此,教师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同时,结合阅读、探究、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展开语文学习实践,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实现“从教学到探究、从被动到主动、从学语文到学文化、从学知识到用知识”的转变。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案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神话故事。神话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因此,探索神话的民族文化符号,挖掘神话的学术价值和文学常识,有助于让神话融入儿童的心灵,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设计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大单元任务的视角出发,以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特征为基础,整合本单元的4篇课文资源,设计综合性的听说读写学习活动,利用“先共究后同学”的教学模式,发挥同伴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其学习体验。
1.设置单元教学目标。指向语文能力素养。通过对话、问卷调查、搜集资料、汇总信息和分享知识的过程,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好,提升分类整理信息的能力。
指向语文思维素养。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感受人类神奇的想象,体会神话人物的精神和品格,熟练制作图表。
指向语文情感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再现神话历史,科学认识神话故事与科学事实的不同,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拓展想象思维的维度,提升创编作品的技能。
2.确定单元教学任务。通过整合本单元要素和课文内容,确定单元的驱动问题为“怎样实现自己的神话梦”。在这一驱动问题下,分设4个核心学习任务:(1)通过网络搜集资料,以及调查和访问了解当地的神话传说,并分享;(2)领会神话人物所传递的精神,完成思维导图,并给最感兴趣的人物画一幅肖像;(3)感受语言的神奇和大胆的想象,进行故事复述;(4)根据故事情节,制作神话漫画集,并发挥想象续写与改编故事。
3.设计单元评价。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方面。为了能全程展现学习过程,又能全面评估学生学习状况,教师可以制作任务评价单,量化评价的角度和等级,直观清晰地外化学生的学习成果。本单元的评价设计可以设计复述分享评价表、神话创编评价表、神话故事视频录制评价表等。
4.细化单元教学过程。学习任务群,一般包括单元导读课—单篇精读课—交流展示课,通过综合实践完成字词理解、课文解读和单元主题的升华。
单元导读课。教师提前录制微视频,学生观看后交流,激发其对神话的探究欲望,并以查阅资料、网络搜索等方式,探寻本地神话人物、故事根源,确定项目主题。
认识生字,梳理文脉。在这一环节先进行情境导入,观看影视剧《西游记》视频片段,带领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共同学习导读页,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接着进行闯关打卡,出示迷宫碎片,将4课生字穿插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随堂检测预习情况。然后让学生完成探究学习单,梳理4篇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完成导读单。设计意图是节省资源和时间、整合单元生字,便于更好地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下一阶段的任务搭建阶梯。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这一环节是任务群核心,以探究和合作学习为主。探究主题是“《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两篇课文中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实施方式应先在小组内选择一篇课文,将课前画出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说说感受。小组内互相补充、记下批注,并选择一处进行全班分享汇报。
师生共学。教师出示“盘古开天地”的部分,学生边读边学盘古开天地的动作,从中感受盘古神力无穷,勾画最后一句中的反义词,体会天地形成时轻重、清浊分离的奇幻过程。学生再读段落,体会神话语言的夸张特点。最后将“化为万物”这一部分作者想象的事物打乱顺序出示,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想象是依据事物的特点展开的。此外,教师要抓住段落最后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思考“盘古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进行仿写。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学生合作学习《普罗米修斯》,在小组内完成学习单上“普罗米修斯如何从飞驰而过的太阳车盗火?”“他又如何带到人间?”等问题,体会神话中的人物具备超能力让人产生遐想,并讨论交流“这些是我们人类能够做到的事情吗”,以此感受神话情节的离奇。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师生共同总结神话夸张、离奇、想象丰富的语言语点。
单元学习内容较多,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关键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5.延学扩展,感知人物形象。这一部分主要是共学探究,感受英雄形象。通过聚焦核心问题“主要人物的形象在哪些句子及关键词中有所体现”并整合内容,让学生深刻体会神话人物的共同特征。
实施过程先是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交流能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相关词、句,作批注,并完善表格,小组代表汇报。用以下句式概括:我心中的(主人公)是一位 的英雄,我是从(句子)体会到的。接着是延学拓展,升华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在概括英雄形象共同的精神品质的基础上,总结神话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带领学生选择这4篇文章中自己认为最神奇的神话人物,画出人物肖像并复述故事。值得注意的是,神话是学生最喜欢的题材之一,因此可以通过表演、汇报等方式进阶思维训练,如在班级内开展创编神话故事会,或者播放最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的动画或视频,给它们配音。
本单元的习作任务是“我和 过一天”,教师可以通过上一个任务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构思共度一天的经历,并采用量化评价表引导学生之间互评、交流,修改、装订成班级神话故事集。
总之,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围绕驱动问题创新语文教学形式,以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和师生共学为依托,以单元教学为突破口,通过“研”和“学”唤醒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让学生在跨学科、情境化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促成语文学习的动态化、思维化和个性化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鼎泰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