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绘本阅读 激发幼儿美术创作兴趣
作者: 刘琳莉绘本用简洁的文字和优美的画面将一个个趣味生动的故事娓娓道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深受儿童的喜爱。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媒介形式,绘本中蕴含着字画表达、构图、色彩、造型等多种创造性的美术元素,是幼儿美术创作启蒙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借由绘本的阅读和欣赏,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鼓励幼儿美术创作,在对图文艺术的理解和再创造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其动手能力,培养其创造力,提高其创作能力,从而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合理选择绘本,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绘本画面精致、图案精美、编排科学,兼具图文叙事的生动美、视觉图式的艺术美和装帧设计的趣味美,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是进行美术启蒙教育的不二选择。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和基础知识水平科学合理地选择绘本,选择那些色彩鲜艳、内涵鲜明、故事性强,富含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绘本开展美术教学,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例如,“阿罗系列”绘本故事讲述了小男孩阿罗,带着一支彩色的画笔,在一个个奇思妙想的梦幻世界里探险的故事。阿罗走到哪儿画到哪儿,运用手中神奇的画笔,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想。“阿罗系列”绘本运用儿童的逻辑和语言,真切地描画出他们自由想象的历程,对幼儿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主人公阿罗运用画笔实现梦想的故事,也充分激发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欲望。而作品中大胆的想象、简洁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运用,也给幼儿练习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读完绘本之后,幼儿也纷纷拿起画笔,画起了自己的故事。有的幼儿给金鱼插上了翅膀,让它们可以翱翔天际;有的幼儿给云朵画上雨伞,让它们不受日晒雨淋;有的幼儿让蘑菇给野花当坐骑,在丛林里探险……从教室里的金鱼到天上的云彩、从路边的野花到奇妙的丛林世界,幼儿尽情发挥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给这个世界增添了无数童真童趣。
案例中,教师通过趣味生动又充满教育意义的绘本,打开了幼儿美术世界的大门,展示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梦幻世界,激发了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为幼儿在美术创作道路上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巧用绘本故事,培养幼儿创作思维
著名学者培利诺德·曼曾在他的著作中指出,一本绘本的故事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文字呈现的故事,二是图画表达的故事,三是图文结合所蕴含的故事,图文共叙,依存互补,共同组成一个趣味性很强的美术文学世界。因此,教师可以巧用绘本中的故事,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鼓励幼儿通过美术创作,探索美术知识,大胆创编故事,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例如,绘本故事《小蓝和小黄》围绕蓝色和黄色展开,引导幼儿发现两种基础颜色混合在一起,能够产生一种新颜色的神奇现象。小蓝和小黄的故事激发了幼儿强大的好奇心,黄色和蓝色混合能够产生绿色,那其他颜色呢?为了鼓励幼儿自己探索答案,发散思维,教师拿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调料,鼓励幼儿自主进行各种颜色的调色尝试,并以此为基础创作新的绘本故事。在对三种颜色的不断组合混色后,幼儿发现: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红色=紫色,红色+黄色+蓝色=黑色,而且颜色的混色比例不同,色彩也不一样。简单的三种颜色,经过混合调色后,可以得到千变万化的色彩,幼儿也在颜色的变幻中,发挥想象思维,利用自己的画笔创作出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案例中,教师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幼儿对颜色变化的兴趣,鼓励他们在对不同颜色的调色探索中,掌握颜色变化规律,对原本的绘本故事进行扩展和延伸,锻炼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培养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
三、体验创作快乐,培养幼儿创作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时候发挥出来的,幼儿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并通过感受美和体验美来获得创造的快乐。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视觉艺术,从文字到插图、从装订到设计无一不透着美的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绘本,为幼儿展示不同绘本中关于美的不同表达,引导幼儿体验和感受美术创作的快乐,让幼儿在对绘本的赏析中,培养其创作习惯,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例如,绘本故事《老鼠娶亲》是运用剪纸艺术,讲述了一个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绘本中将剪纸艺术的魅力和内涵价值展示得淋漓尽致,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目光,让幼儿对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在阅读完绘本后,幼儿的创作欲望也被彻底激发出来。有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剪出小猪佩奇;有的则以自家的宠物为原型,剪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狗;有的拿来妈妈的照片,剪出妈妈的肖像;有的敢于挑战高难度,以绘本中的城堡为参照,花了几天的时间,剪出一座雄伟气派的城堡……
案例中,教师让幼儿在对绘本的阅读和赏析中,感受剪纸的艺术与魅力,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尝试剪纸创作,亲身体验剪纸的乐趣,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技巧,感悟美术创作的快乐。
四、挖掘绘画技巧,提升幼儿创作能力
儿童绘本中蕴藏着丰富的绘画技巧,线条、构图、色彩、明暗……每一个美术元素都是通过绘画技巧恰到好处的运用,让绘本更丰富、更好看、更有层次。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绘本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幼儿从模仿开始,由浅入深展开学习,了解绘本的表现形式、绘画的基本组成、构图的基本方法、颜色的运用规则等,帮助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绘画技巧,提升美术创作的能力。
例如,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就用夸张的表现形式、简单的线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蚂蚁搬西瓜的美丽画卷。故事讲述了一群蚂蚁发现了一块被游客遗忘的西瓜,它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将西瓜搬回蚁窝,不仅吃到了鲜美的西瓜,还用瓜皮做成滑梯,收获了双倍快乐的故事。该绘本虽然画面简单,但却充分用线条描绘出每只蚂蚁的神态和动作,搬运时的辛苦、吃饱后的惬意、玩耍时的开心,每一个场景都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教师为幼儿讲述线条的绘画方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中蚂蚁的动作和神态,模仿绘本,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自己心目中蚂蚁和西瓜的故事,让幼儿掌握线条的运用。
又如,绘本故事《我的情绪小怪兽》则更加突出色彩的运用和表达。绘本中将人的各种情绪化作不同颜色具象地展示出来。幼儿通过绘本阅读可以了解到:黄色代表快乐,像太阳一样闪耀;蓝色代表忧伤,眼泪汇聚成海洋;红色代表愤怒,像一团巨大的火球……通过绘本阅读,幼儿不仅认识了自己的情绪,还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绪。幼儿在之后的美术创作中,也充分应用了这些技巧,使自己的绘画技巧得到锻炼和提升。
绘本是图画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有着独特的美术教学价值。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只把绘本作为阅读材料,还要深入挖掘绘本中潜藏的美术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感受美术的艺术魅力,感知美术的表现形式,了解美术的组成要素,掌握美术的创作方法。由此,在美术创作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绘画技巧,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