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冒海军

地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引入问题式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生活中相关问题的探究意识。在问题的导向下,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结合自然、人文要素,运用空间、区域观点,立足考察、模拟实践解析问题、剖析现象,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问题式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问题式教学,必须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以探究、合作、实践为基本的课程方式,实现对学生认知、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立足学生的重点问题设计教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征出发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愿。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合作探究中突破认知、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弥补自身的不足,发挥潜力优势,落实以“塑造全素养人才”为目标导向的课程教学,突破以“实现教学任务”为目标的课程局限性。

2.以问题为导向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问题式教学,必须坚持“问题式”的核心导向,避免过多地为学生解读知识理论,而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层层导向下,逐步深入,发现本质,找到规律,认识现状,厘清概念,获得解决对策,验证解决方案。在整个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完成地理知识的自主构建,理解地理概念与相关理论,并在实际问题中完成迁移运用。在迁移运用中要从多角度、多元素、区域化、动态化的思维视角,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使自觉认识到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区域化特征,能够运用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观科学地认识地理环境,分析地理现象,处理地理问题,完成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

3.以生活情境作辅助

在创设问题中融入生活情境,是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生活情境的辅助性,不仅在于能够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常识分析问题,更在于生活情境能够突破理论性描述的语言障碍和思维局限,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情绪体验,深入问题核心,快速捕捉关键信息,并运用发散思维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资源。在生活情境的具象作用下,学生能够将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视角、地理理论、实践经验等资源系统,动态、全面地整合起来,条理清晰、逻辑顺畅地解析问题,从而获得最终的答案。由此可见,生活情境对问题探究的辅助性是多方位的,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同样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甚至也可以帮助学生验证问题,完善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

4.以合作探究为方法

高中生学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为了照顾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较弱的学生,也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交流与共享,教师可在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中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构建合作小组,在问题导向与任务驱动作用下,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相关问题,完成合作任务。问题式教学法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要注意保障学生小组成员构成的合理性,坚持“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领学习能力中等、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发挥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问题式教学对策

1.聚焦生活情境,导出核心问题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问题式教学的设计原则,首先要在问题中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出核心问题,聚焦核心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厘清解决核心问题所学的关键要素,导向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气候相关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中国“天人合一”的建筑哲学,引入“人地协调”的核心观念,让学生思考,在某一地区、某一气压带和风带上购置房产、装修房产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学生从问题中获取了“大气运动与气候和人们生活之间存在关联”的关键信息,并将核心问题聚焦在“存在哪些关联问题,在选择住房、装修住房的时候,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关联问题”,意识到必须运用区域认知观处理这一问题。由此,得到核心问题的解决逻辑,即“收集这一地区的气象数据,包括降水、气温、风向等,了解这一地区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认识这一地区大气运动的规律。从大气运动规律中寻找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对住房的影响,包括房屋朝向与通风、房内温度调节、装修施工时段、装修施工的注意事项等”,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2.鼓励小组合作,讨论分析问题

引入情境导入问题之后,部分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基本已经可以自主厘清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问题情境开展合作学习。教师为学生分配小组,明确合作任务的内容。就上文中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布置合作任务:“请收集相关数据,合作分析这一地区的气候特征,绘制相应图表,解析这一地区的气候会带来的住房问题,并合作讨论购房的注意事项,总结出装修住房的建议,列出参考清单。”合作学习任务的发布,其实也是帮助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思路,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可以有方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探究,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必要素养,达成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

3.剖析现象成因,厘清解决思路

虽然教师在教学时运用了问题式教学法,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指导作用的完全失效。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就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深度解读,实现向“纵”的深度、向“横”的广度的拓展,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剖析一般现象成因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和解析问题的逻辑性、严谨性和全面性。就以上问题,学生分析到气候对住房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冬暖夏凉的装修建议,但是却忽略了气候导致的特殊季节对住房产生的影响。如梅雨季、风沙季等。如此,则要在装修清单中加上“防潮处理”“防沙处理”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生自主的前提下,一定要发挥教师对结论进行总结、补充、深化等指导作用,让教学更加完整,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与思维方法的多元化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模拟解决过程

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前提下,对于学生探究问题获得的结论、制定的方案,也可以用编程技术或相关的专业化软件,模拟数据的运行与方案的实践效果,进一步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模拟解决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促进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及探索欲望,强化学生的地理认知和价值观构建,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活实践中,用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对待生活,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就感,从快乐轻松的活动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问题式教学,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生活情境为辅助、以合作探究为方法的教学原则,并聚焦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动态地分析问题,剖析现象,解决问题,提高其综合思维能力,强化其人地协调观,发展其区域认知思维理念,构建户外考察、社会调查、地理实践等必备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