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驱动,用例借文表达
作者: 彭乃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3~4年级的学生要“学习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注意称谓和基本格式,文明礼貌地进行交流”,教师可创设评选“最佳写信小能手”教学情境。统编版小学语文在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安排了“写信”,这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的应用文,格式规范、内容清楚、语言简洁、感情真挚是其最主要特点。如何落实好此学段的“任务群”呢?本文以“写信”为例,谈谈任务驱动,用“例”规范格式,借“文”表达内容的教学策略。
一、任务驱动,激发写信热情
1.介绍“信史”,明确意义
书信的别称是根据所书写的载体而定的。课堂伊始,教师呈现微课:写在竹片上称“简”,写在小竹片上叫“笺”,写在木板上的叫“牍”,写在白绢上的叫“素”。通过播放微课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了解信的发展历史,感受信的文化内涵,认识信的独特表达作用,懂得即便在高度网络化的今天,书信仍然是人们互相联络的重要手段,人们经常通过信函,互通信息,交流感情。
2.阅读“名信”,体会作用
书信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应用意义,所以学生要学习诸多名人通过写信的方式,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并学会正确填写信封和发送电子邮件,做到会写、会寄,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教学时,教师通过推荐《寄小读者》《给女儿的信》等“名信”,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书信在生活中是一种用来代替面谈的应用文,有着其他通讯方式所无法替代的独特魅力,体现了应用文以“实用”为导向的教学原则和学习目的,从而主动选择写信的方式进行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并自觉把信写对、写清、写好。
3.选择“写信”,表达感情
书信的独特作用是现代科技无法替代的。教师呈现微课: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领导人,通过他人“捎带”亲笔信函,表达特殊感情。不仅如此,书信在外交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见字如晤,纸短情长,书信有着其他沟通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独特魅力。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选用“信函”,与亲人朋友,互通信息,交流感情。
二、勾“例”连“文”,降低习作难度
1.摸清学情,定准新知识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学习写信。所以,本次习作目标必须在确保应用文格式正确的同时,将信中的内容表述清楚。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学会写“留言条”,因此,在学习写信时就可通过找相同点,降低学习难度;找不同点,聚焦“问候语”与“祝福语”,“称呼前的敬辞”与“署名前的身份”,作为新课主要学习内容,以此提高学习针对性。
2.围绕重点,运用“读思达”
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经历“读思达”三环节读懂教材。第一部分先用简要文字,后用例文加旁批的方式,说明书信的独特作用、内容特点和格式要求;第二部分只有一句话,前半句提示学生,寄信需要信封,后半句引导学生交流写信封的注意事项;第三部分提出写信、寄信的习作任务。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串起学习“写信”全过程,即“介绍信史,明确意义”“阅读例文,学习要求”“评价作文,对标修改”“阅读名信,强化写信”四个任务。通过聆听、阅读、思考,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在写信实践中,根据自己写信的对象,说出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对应称谓,“问候语”和“祝福语”的身份关系,说出信的正确格式和内容要求,从而做到格式完全正确,表达信息清楚,感情交流真挚。
三、用“例”规范,固定书信格式
1.学习“格式”,正确运用
阅读是认知输入,是学生习作的前提条件,有了它,才能有认知加工和输出。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留言条”格式要求,再让学生阅读“书信”格式要求,通过阅读、思考和表达三环节,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得出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有“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四部分,两者的不同点是书信多了“问候语”和“祝福语”两部分,只要懂得把留言条加上“问候”和“祝福语”就可以转化为书信,即书信有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六要素。其中,“称呼前面加敬辞”“祝字换行没标点”“先署名后写日期”和“署名前面加身份”这四个细化要求,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教师可以在教学推进中编口诀加以强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
2.互评“信函”,对标修改
本次习作评价标准为:一是格式正确,即称呼顶格加敬辞,问候换行空两格,正文段首空两格,祝字换行没标点,祝语顶格有标点,署名右下加身份,日期后写换下行。二是内容清楚,即一事一段写清楚,感情真挚交流深。具体教学时,教师可先指名两位学生上台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在黑板上张贴格式和内容“口诀”,熟记于心,记牢能用,再通过教师范评、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师生共评四种方式,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互评、互改,让评价有方向,修改有方法,增强学生书面表达自信心。
四、借“文”表达,讲述真实事件
1.感知“真人”,写清内容
思考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阅读的质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质量。以小杰写给叔叔的一封信为例。教师借助信的“正文”部分,提取每一个自然段的信息。第1段:书,我已经收到了。第2段:我们学校搬进了新的校园。第3段:家里人都很想您。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信的内容要先写最近的事情,再写自己想着重交流的事情,最后写自己的感受,即一个自然段只写一件事情,语言简洁、明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需要过分追求文采,并且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事情有条不紊地写清楚。编成“口诀”就是“一事一段写清楚”,从而进一步体会应用文的文体特点,强化信的格式要正确、内容要清楚。
2.讲述“真事”,写好生活
书信是人们和远方亲人朋友联系的主要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讯方式发生了改变。所以,教师可围绕评选“最佳写信小能手”活动,通过知信、读信、写信、评信和改信五个步骤,引导学生观看班级活动照片,再现生活场景,打开话题闸门,讲述前要想好自己给谁写信,写什么事。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学生上台作全班交流,从而讲好照片中有趣的人和事。
3.表达“真情”,写对信函
表达是一种认知输出,它建立在认知输入和加工的基础上,以阅读和思考为基础。对此,教师可根据上面所讲的人和事,定题目,明要求,写作文。(1)给谁写信?请给你的亲友或者其他人写一封信。(2)写什么事?可以是开心或伤心的事,或者爱好、考试、活动等。(3)什么感情?可以是愉悦的心情,或内心的痛楚、烦恼等。(4)怎么写?可先尝试拟定题目,明确写信目标要求。由此,让学生经历选人、讲事、立意、定标,完成自主写信、互评改信、实践寄信、拓展赏信,实现从口头说信到书面写信的方法迁移和实践运用。
总之,任务驱动(写信),追求独特表达作用,用例(格式)——通过阅读留言条和书信规范写信格式;借文(内容)——借助书信所写之事学着写清内容,思考(路径)——依据书信内在逻辑理清顺序;生成(创意)——体会书信情感内涵抒发真情,评改(口诀)——对照书信“评价标准”精准定位,化难为易。通过这样的教学,提升了学生写应用文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系福建省“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例文创生’进行时习作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ZX21-409。)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