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识字教学
作者: 朱宏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每一位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汉字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更是读和写的重要保障。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汉字的重要阶段。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中,问题仍然频频出现,如识字效率低下、识字方法不够科学、识字教学过程缺乏吸引力等。这些问题不仅让教师备受困扰,也让学生不知如何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借助科学手段优化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让学生见字如“趣”,乐于学习。
一、游戏活动,趣味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曾言:“游戏,其实就是儿童的学习。”游戏对学生具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吸引力,灵活多变又趣味盎然的形式、稍有难度而经过努力就可以顺利通关的挑战性,可以大幅度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而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识字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如果识字量不高,不仅会影响学生今后的阅读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的习作表达。但是常规的识字教学方法很难提起小学生兴趣,因此,教师不妨用游戏的方式组织识字教学,将识字教学和游戏活动相结合,让小学生轻松完成识字任务。常见的识字游戏形式非常丰富,如摘苹果、遨游汉字王宫、走汉字迷宫、过河识字、汉字对对碰等,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识字教学任务将适当的游戏形式引入课堂。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荷叶圆圆》这篇轻松愉快的散文诗时,需要学生掌握“荷、珠”等12个生字。考虑到这篇文章的识字量大,而且分散在课文的各个部分,因此教师不妨设计和文本中荷花、小河、荷叶等一致的游戏情境,如“青蛙过河”,青蛙想要顺利过河必须通过荷叶,而荷叶上面有很多生字宝宝,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这些生字,青蛙才能顺利过河。教师可借助课件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游戏情境里学习生字,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感受到文本的意境,又能轻松掌握汉字。
不同的识字内容、不同的课文形式,需要采取不同的游戏形式。教师应注重创设适宜的游戏情境,着重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实现高效学习,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掌握汉字。
二、利用想象,灵动识字
想象力是上天赐给每一个小孩子的礼物,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可以顺利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堂的重点内容,有的教师习惯从主观的视角出发,用各种教学策略辅助学生记忆,但是却忽略了想象力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最佳路径。在教学汉字时,如果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就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识记汉字。因为汉字本身是一种艺术性的创造,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很多汉字都具备读字辨形或看字辨义的特征,因此通过想象帮助学生领会这些文化精粹是非常有好处的。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乌鸦喝水》一课时,针对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生字,教师就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在学习“乌”这个字时,很多学生难以把它和“鸟”字区别开来,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不同之处,学生发现这两个字唯一的区别就是“鸟”字上半部分多了一点,此时教师发挥学生的想象,把“鸟”字想象成一只鸟,那么多出来的这一点就是鸟的眼睛。如果去掉“眼睛”,那肯定小鸟就看不见了,眼前就会变得一片“乌”黑。这样,学生就不会把“鸟”字和“乌”字相混淆了。在学习“出”这个字时,很多学生会把这个字联想为两座山,而中间那道竖就是出口,代表了两座山之间的路。通过这样的联想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字形、字义。
在识字教学时,教师不妨先让学生想一下汉字像什么,之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汉字。通过这样的教学步骤,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
三、动作演示,活力识字
在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汉字中,有一类汉字具备极强的动作特征。在学习这类汉字时,如果只是从拼音或者字形的角度让学生学习,学生还是很难记忆,即便短时间内掌握了汉字的读音或者字形,也还是会随着时间遗忘。动作演示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因为人的肌肉会形成一定的记忆,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的方式学习汉字时,学生有了动作演示的体验,就会更容易记住汉字。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操场上》一课时,本节课涉及很多表示动作的汉字,如“拔、跑、打、拍”等,在学习这些汉字时,教师不妨采取动作演示的方法,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在学习“跑”这个字时,教师可以选择几名学生模拟跑步的动作,以此让学生感受“跑”的意思。在学习“跳”这个字时,教师可以选择几名学生示范跳舞、跳远、跳绳等动作,让学生猜一猜表示的意思。在学习“打”这个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打鼓、打字、打扫等动作,让学生猜词语,这样既能灵动课堂,又能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通过动作演示的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不同汉字的意思,而且这种记忆和理解是长期的,也是不容易遗忘的。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动作演示的方法,学生有了亲身体验的机会,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也能提高学生的汉字识记效果。
四、利用微课,高效识字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尤其在教育领域,如果教师不懂得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会降低课堂的吸引力,也很难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尤其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既可以增加教学的层次性,还可以提高授课效率。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它集色彩、声音、图片于一体,具有极强的教育优势,如果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微课技术,不仅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现汉字演变的过程以及规律,还可以突破识字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情,还能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识记,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看似复杂的汉字知识。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小青蛙》一课时,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12个字,其中最复杂的就是“清”“晴”“情”“请”这四个字,因为这四个字右半部分是一样的,所以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可以用两种方式加强学生对这些汉字的理解和记忆。(1)教师提前制作相应的微视频,为学生展示这几个字相关的图片,如学习“清”这个字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一条清澈的小河,学习“晴”这个字时,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晴朗的天空,从直观的角度加强学生对汉字的感性认知。(2)通过微视频全面梳理“氵”“日”“忄”“讠”等偏旁,利用动态的画面展示这些偏旁的来历以及代表的事物,学生才能明白“氵”往往和水有关,“日”和太阳有关,“忄”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讠”则和语言有关,学生在学习“清”“晴”“情”“请”这四个字时才不会混淆。不仅如此,学生以后再学习带有上述这些偏旁的汉字时,才能望字形知其义,懂得梳理归纳,不会搞错汉字的含义。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微课的教学优势是非常突出的,不仅可以增加识字过程的生动性和直观性,还可以向学生补充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汉字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汉字的含义。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学段,识字教学是非常核心的内容。因此,在组织识字教学内容时,为了从教学趣味性和效率层面实现双赢,教师务必运用多元化的授课策略,用趣味引导课堂、用趣味装点课堂,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大洋港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