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
作者: 沈海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一年级识字教学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喜欢识字,并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生活中常用汉字共计1600余个,并会写800个字;了解汉字的笔画与偏旁部首,可以根据笔顺规则使用硬笔写字,重视字体之间的结构。课程标准的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一年级语文学科的识字教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尝试运用不同的识字教学方式,展现识字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一、展现识字的趣味性,提升学生注意力
一年级学生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但他们年龄较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想要上好识字课,就需要解决学生注意力的问题。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在导入环节利用新奇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识字热情,让他们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提高识字能力。同时,为了在教学设计环节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通过运用游戏识字、儿歌识字、猜字谜等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方式,展现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投入识字学习,强化识字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升国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正确书写“美”与“升”这两个汉字,教师可以用猜字谜的方式提出问题:“请大家猜两个字谜,第一个是‘天外天,中间连,猜不着,也鲜艳’,第二个是‘反复看似牛眠地’。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哪两个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猜字谜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通过先让学生猜字谜,后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的方式,令学生对汉字产生深刻记忆。
案例中,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展现出汉字的趣味性,成功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识字教学变得趣味十足。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识字的学习与书写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准确记忆汉字的书写要点,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二、掌握字理识字,体会汉字书写规律
自从仓颉造字以来,奇妙的汉字常常以特殊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一撇一捺、一点一横,书写了中华传统文化,每个字都勾勒出构字的内在规律性。在小学语文统编版一年级教材中,有许多汉字都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与社会大众的思想、情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可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形”“义”的内在关联性,使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要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汉字学习体系。
例如,在教学《大还是小》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小”与“少”这两个汉字,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教学工具为学生直观展现“小”与“少”汉字的演变过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字的“字义”,并进行教学扩展:“同学说‘小’与‘少’主要指小沙粒,古代人们习惯用‘三颗小的沙土粒’表示‘小’,而用‘四颗小的沙土粒’表示‘少’,请大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汉字,说一说你还认识哪些与‘小’和‘少’有关的汉字。”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不但能准确区分“小”与“少”的字义,还能对问题展开思考,有的学生想道:“将‘少’和‘口’加在一起就是‘吵’。”还有的学生回答道:“把‘小’和‘大’上下连起来就是‘尖’。”通过教学拓展,不但能让学生准确书写“小”与“少”,还能通过“小”与“少”拓展延伸,使学生认识更多汉字。
案例中,通过分析汉字的书写规律,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字理、字义的基础上,感受到汉字博大精深之处,从而对识字学习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三、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识字
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理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识字学习,实现识与用的融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音”“形”“义”,夯实学生的识字学习基础。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深入挖掘识字与实际生活的内在关联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在掌握汉字书写要点的同时,提高汉字的应用能力,实现识字教学的“识用融合”。
例如,在教学《姓氏歌》一课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发现利用偏旁介绍姓氏之后,还发现两个字组合成词的方法也可以介绍姓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向着生活领域扩展,想象自己身边的人,他们的姓氏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介绍。此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巩固所学姓氏。如,教师提出:“你姓什么?”学生回答道:“我姓郑。”教师又问:“什么郑?”学生回答道:“关耳郑。”学生在和教师的一问一答间,可以进一步理解不同汉字的字义,掌握汉字的识字方法。
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既可以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还能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四、多元评价,强化反思
一年级作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写字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培养与传授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顺序基本规则,让学生做到书写工整、规范,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美观性。针对少数学生难以认真观察字形、笔画具体位置,也不能写出规范整洁汉字的情况,教师可利用观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汉字的书写要领,并对学生进行耐心的书写指导,详细说明字的笔顺、顿笔位置、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相对应的位置等,使学生的写字质量不断提升。
例如,在教学《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去”的书写要领,在学生完成书写训练后,教师可将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书写作品在投影仪上进行展示,并通过学生之间的评价,指出每个书写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在评价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反思观念,使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书写能力。在生生评价时,学生需要将自己书写的汉字与规范字进行对比,指出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学生结合他人的评价,对自己的书写作品进一步改善,再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自己可先说明作品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最终教师进行整体评价。如此一来,教师能够进一步观察学生的书写过程,激发他们的识字能动性,使学生在“发现问题—修改问题—评价作品”的过程中,对“去”的书写留下深刻印象,并掌握更多的书写技巧及注意要点,强化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通过评价与反思,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通过学生指导、教师评价等方式,及时改正自身的错误问题、错误观念,从而使学生的汉字书写基础更加扎实,书写能力不断提升,为学生日后深层次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要保证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语文教师就需要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为学生精心设计奇妙的识字教学方案,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识字教学中展现趣味性、规律性、融合性等特点,加深学生对汉字读音与结构的了解,提升学生识字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累学习所需要的汉字数量,提升识字效率,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