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非书面作业的优化设计
作者: 陈凯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拓展延伸,有着内化巩固知识点的重要用途。非书面数学作业既是对学生课业的有效减负,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还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优质的非书面数学作业能够推进数学知识点把握,深化数学难点的理解,突破数学知识盲区,构建数学思维体系,高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对后续数学知识学习与数学思维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优化非书面作业的形式,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二者的融通。
一、游戏类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养成尤为重要。为符合低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建立游戏类的作业形式,遵从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教师设计了亲子游戏类非书面作业,让学生得到全新的作业体验,在亲子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数学知识、增进亲子关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一课为例。该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的认知学习,相比之下,学生容易理解把握前、后、上、下四个方向位置,而对左右的认知理解较为欠缺,甚至可能产生混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左和右两个相对位置,推进后续学习任务,教师应针对该知识难点,设计以家长说出方向动作指令,学生做出相应动作的“我说你做”的互动类亲子数学游戏。家长可以向学生发出一系列不同的动作指令,如:用手摸右耳、举起右手、抬起左脚、闭上右眼等指令,学生根据家长所发出的指令,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家长可逐渐提高指令的难度,如用左手摸右肩,用右手摸左耳等。在此基础上,甚至可以修改原有的游戏规则,依据发出的指令做出相反的动作,以右为左、以左为右,将左右两个方位指令进行调换,在家长不断的口头指令的强化锻炼下,学生反应力、注意力,以及对该知识点的把握程度都有所提高。教师布置该游戏类非书面作业时,在保证知识点有效灌输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所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见,对于低年龄段学生而言,新奇有趣的作业能让他们情绪高涨、积极思维,由此将完成非书面作业作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同时,亲子互动游戏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弹性化作业,助力个性成长
传统的数学书面作业往往以统一学科要求对待所有学生。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不同,所达成的学科要求也各有高低,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心需要,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厘定作业难度,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设计弹性化作业,保证各个能力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综合提升,助力学生个性成长。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人民币》为例。该单元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而不同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认知理解也各有高低,为满足各个水平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据此进行非书面作业的层次化设计,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项进行完成,类型如下:(1)在家中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与家长自主选择售货员和顾客两种身份。在家模拟收银结账的情境,让学生逐渐熟悉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2)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超市购物一次,体会实际情境,让学生逐渐理解“贵”与“便宜”的概念,认识到“付给的钱”“应该付的钱”“找回的钱”三者间的关系,熟悉不同面额之间的大小、差额、转化性质等,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学科认知。(3)阅读“周恩来总理回应外国记者中国一共有多少钱”这个故事,思考为什么周恩来总理的回答是“我们有18元8角8分”,同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币只有1、2、5这三种面值的票面,为什么没有3、4、6等其他面额的票面,思考票面设计其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主判断、自行审视,选择或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作业,培养多方面的跨学科能力,在开拓理解方式、获取生活经验、提高阅读水平等多能力素质方面得以彰显。以非书面作业为媒介,在有效把握知识点、攻克难点的同时,作为能力发展的平台,将学生从单一、枯燥的书面文本作业中解脱出来,满足其学习需求,提高了学习热情,让跨学科能力得以综合发展。
可见,教师以学生需求为参考,全方面多层次发展学生能力,明确把握学科要点的非书面作业远远优于只通过完全依赖单纯的机械模仿与死板的记忆而布置的“一刀切”的纯文本作业,基于学情特点所设计的有层次、有弹性的作业,在保证涵盖知识难点的同时,让学生实现能力跨学科的综合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
三、实践型作业,促进自主思考
实践型是非书面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始终以面向学生实际生活与实践操作为基础,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魅力,主动发现、思考与分析数学问题,运用自身所把握的知识点理解所发现的数学现象,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统一。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利息》为例。教师在结束该单元课程之后,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布置相关生活实践型的非书面作业。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平时积攒下的零花钱,在父母的引导协助下,到自己家附近的银行进行存储。学生可以向银行工作人员询问相关的利息问题,存期与年利率是以什么形式进行挂钩,如,该银行存期一年的利率为1%,存期两年的利率为2%,存期三年的利率为4%。学生根据自己的存款额,选择合适的存期,进而对存期以及年利率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理解。同时,学生可以运用课上已学的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计算出每年所获得的利息额。假设学生存入1000元,第一年能获得10元利息,第二年则能获得20.2元,第三年则是41.2元,根据存期的长短、利息的多少,学生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存款方式,获得最合理的利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所得实际数据计算出不同存期、不同数额所对应的不同利息,存入1000元与存入2000元也有着些许差别,强化训练了学生对与百分数相关问题的计算分析能力。同时,不同银行的利率各不相同,让非书面作业更具独特性与丰富性,让其成为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学习素质的有效媒介和将教、学、做三者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将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将课业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
可见,生活实践作业不仅是以巩固课堂内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要求的硬性需求作业,而且也将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意识,以及理性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核心宗旨的专项练习作业。同时,学生也能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高效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在现如今教育发展理念下,非书面作业无疑是当前的趋势所向,也是构建数学思维体系的正确途径。这既是对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锻炼,合理的非书面作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可以高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数学解题技巧和数学核心素养,为其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