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重点,把握重心

作者: 叶树琳

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的盘点与回顾。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复习任务,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是中考取胜的关键。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重中之重。进行第一轮复习的任务一般是梳理一遍课本的知识点,特别是考点、要点,同时还要抓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个重心不放,把课文或语篇理解融入第一轮复习课。阅读理解能力对提高学生解答整份中考试题的能力非常重要。阅读本省中考试题后可以看出:不仅是分值最大的阅读理解题需要阅读理解能力,完形填空、补全对话,甚至单项选择题也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在单项选择题上的失分大多是对题目所设的语境缺乏准确理解的缘故。因此,本文针对英语复习课中课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了探究分析。

一、深入研究,抓住重点,正确处理复习课的误区

有很多教师在初一、初二年级时能很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在新课教学时,语篇教学也能很好地挖掘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但当新课一结束,语篇理解也就随之结束。这样,第一轮复习课变成单纯的语法课、词汇复习课和练习课。而临近中考时,部分教师的课堂又变回“一言堂”,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点,学生不动脑筋,完全被动地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不翻课本,可以不温习课文内容,只需动动笔记些笔记或做做习题。在这个过程中,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复习时间越长,对原课本内容就越陌生,而且长时间在课堂上不动脑筋,也会导致成绩好的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渐下降。这样的复习课教学实际上已经走入一个误区,其效果一定很不理想。

避免出现复习误区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抓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个重点,把课文或语篇理解融入第一轮的复习课,让学生开动脑筋,加强阅读训练。复习课不能是支离破碎的或不完整的,复习课上阅读机会不但不能减少,而且要加强。此外,在复习课上,教师也要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把握重心,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复习效率

完整的复习课还包括课文复习这一重要环节。这时的课文复习已不能像上新课那样去循循诱导、步步深入,但已学过的这些课文都是一些优秀的篇章,教师应借助这些篇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欣赏能力。

1.备课时,深入研究中考阅读理解题,从中总结出中考题的命题角度,然后针对课文从不同的理解角度提出一些问题。

(1)主旨大意题:

Please give a title for the passage.

Wha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last paragraph? Etc.

(2)归纳总结题: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eople?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 in the last paragraph?  Etc.

(3)逻辑推理题:

Why did the author say...?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third paragraph?Etc.

(4)细节题:

What does the word mean?

What did the mother say?Etc.

这样提问有三个好处:第一,学生知道教师要提问,会积极主动地去温习课文内容,会反复诵读,及时复习词汇和句型;第二,教师从更高角度提炼文章内容,让学生充分思考所提出的有关问题,使课堂得以充实,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以提高;第三,教师从研究中考命题着手,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熟悉中考命题的角度和方向,使学生做起题来得心应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答题水平。

2.复习时,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朝着中考阅读理解考查方向去努力。总结近些年中考阅读理解题型,重点考查以下6个方面。

(1)主旨要义题的理解:中考试题中的材料一般都会表达一定的主旨,在阅读时要能从文中准确地找出。不同的文章表达主旨要义的语句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有些在文章开头,有些在文章结尾部分,有些则隐藏在文章的中间。它们或者表现为title、main idea或main purpose的判断选择,或者以“...mainly tells about...”一类的题目形式出现。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领会大意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具体信息的捕捉:材料的主旨要义往往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撑,这些细节内容往往都紧密围绕主题进行阐述,能够捕捉这样一些细节事关对主旨要义的准确理解与掌握。这类试题有时比较直接,理解字面意义即可答出;有时则较为间接,需要经过归纳、概括和推理才能做出判断选择。

(3)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正确理解所读材料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但很多时候,在阅读英语材料活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生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意思。这也是真实语言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技巧。

(4)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阅读英语材料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一般文章的表达均会遵循一定的语法规范,在叙述时也会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建构,所以,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文字中所提供的事实与线索进行逻辑推理,这样就可以将文字表达背后的内容读出来。

(5)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为能比较深刻准确地理解一篇文字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特征。如对于说明文中主题句和主题段位置的认识判断等,这方面的考查涉及对所读文章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全篇文脉的掌握能力,常常反映在考查某段大意或指代关系的题目中。

(6)推测作者的意图和态度:作者为文往往都是有感而发、有意为之,换言之就是文字中藏着作者的写作动机、目的,或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或表达观点,等等。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三、归纳要点,做好课文复习与中考方向的链接

将上述中考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及方向渗透于每一篇课文复习中需要较大的备课量。进入初三复习阶段每一节课都是宝贵的。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在围绕已学过的课文提出问题之后,再进一步引申过渡到中考考查方向上。

根据所复习课文的题材,教师可从近几年中考阅读理解中精选出与之相同或相关题材的文章供学生练习,并不断引导学生归纳并掌握中考阅读理解题的常见类型及答题技巧。中考阅读理解命题的题材广泛,包括叙事类(经历、事故等)、经济政治类(社会经济发展、局部战争等)、科技发展类、环境及资源保护类、体育文化生活及社会伦理类等,这些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出相同的题材。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去熟悉各种不同类型的题材,时时把握中考考查方向,并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总之,在上英语复习课时,首先要剖析存在的问题,识别复习课容易存在的误区,其次要把握重心,有针对性地运用好的复习方法及措施,再次要总结归纳要点,做好课文复习与中考方向的链接,目的是与中考很好地接轨。此外,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第一轮复习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课文复习,它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教学,只有紧紧抓住整体教学这个核心要义,才会训练出学生出色的应考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黄山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