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作者: 张文钰高中地理,作为文科学生必修科目之一,对学生升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成为每一位地理教师需要深度探究的内容。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应把握改革为地理教学创造的发展契机,科学运用趣味教学方法,带动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提升教学趣味性,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这对于改变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中的其他信息密切相关的。地理学科本身知识并不简单,大多是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形成的地理专业概念。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给学生的地理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说教肯定会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地理认知结构,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让学生在已有的地理知识基础上有所深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说,将地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实施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教师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借助生活实例,不但能提高学生兴趣,更能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地理专业术语。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对地理知识进行自主总结与分析,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内化吸收,这对于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比如,在教学《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知识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思考,列举出自己乘坐过或者在书本和网络上了解过的交通方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与当地所处地理特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哪些因素会成为影响人们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关键?教师站在生活化的角度,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地理知识,并帮助学生学会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特点总结地域地理特征。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地理知识结构、打好学习基础。
二、利用教具,转变学生学习思路
高中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包括行政区划、地形构造、人口分布等,因此,借助相应的教具,对于提升地理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受教学资源限制因素影响,教师能够使用的教具相对简单,为学生展示地理知识内容的方式较为单一,对于较为复杂的地理知识点来说,学生难以快速掌握,甚至会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高中地理教师所采用的教具得以创新,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出现,对于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能够使地理教学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地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思路,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全面展示地理知识内容。
比如,在教学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知识内容时,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相应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长白山在海拔升高的影响作用下,山上的植被随之发生的改变,以此让学生了解关于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另外,地理教师还可以利用地图、地理模型等教具开展趣味性地理课堂教学,如,在讲解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开展小游戏:在地球仪上滴墨水后快速旋转,让学生发现墨水下滑轨迹的改变,进而引入地球自转偏向力现象。通过对各种教具的多元利用,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地理素养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学习氛围,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新时代人才发展应具备“学习、合作、生存、做人”等基本素质。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沟通关系,以此作为重要基础,才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想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打造趣味性课堂,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地理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课堂提问时,应明确提问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保证课堂问题具有针对性和难易适度。其次,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开展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以小组形式对地理知识内容展开进一步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身的见解与看法,在大家积极踊跃发言的氛围之下,教师与之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活跃、趣味性十足的课堂氛围,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课堂学习体验具有积极作用。
比如,在教学关于《人口的迁移》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重点围绕“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发展走向”进行深度探讨。组织学生对地理知识内容进行分组讨论的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自觉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取长补短,逐步形成刻苦钻研、勤学好问的学风。
四、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地理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实践教学活动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这完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现如今,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对教学提出的最新要求,为学生开展趣味性教学。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改革教学方案,发挥教学实践活动的辅助作用,切实实现教学实践化目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明白知识的价值。
比如,在教学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课程内容,组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主题以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主。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6人左右的学习小组,分组展开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对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各个小组汇总之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学生分享讨论。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形成深入的了解,并且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对此类问题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理念为高中地理趣味性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利用教具、开展实践教学和营造学习氛围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落实课程改革背景下趣味教学方法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学科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可供参考的思路。
(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