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作者: 张定军

STEM理念是提倡运用涵盖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大领域的知识,开展跨学科教育,运用多维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实践、解题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是以实践活动为主,学生利用仪器设备,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测定、分析,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式。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在STEM理念下,开展跨学科实验活动,升华了生物实验教学,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实验机会,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一、科学设计实验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科学的实验目标能为学生的实验活动提供指引,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以STEM理念为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生物实验中的跨学科知识提炼出来,设计科学的实验目标,辅助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切实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率。

以高中生物《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他们比较熟悉的C919飞机的内部结构图,让学生分析科学领域知识,讲述航空工程建造领域的故事。以C919飞机作类比,引出细胞中的分工合作,利用STEM理念建构实验目标。然后,教师以本课实验主题为参考,为学生设计以下实验目标:(1)列举自己了解的细胞器,结合细胞器功能,感受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2)根据细胞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分析生物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3)根据实验要求制作临时装片,尝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根据显微镜中的现象,分析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特点;(4)秉持系统性观念,自行分析细胞中的部分与整体划分情况,填写实验报告,探究细胞器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的统一性。

实验目标能为学生生物知识学习与实验探究提供精确指引,有效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因为误操作,影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讲科学故事,渗透生物学家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物知识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最后,教师围绕“差速离心法”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指导学生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以科学的实验目标为指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二、视频演示实验步骤,降低操作难度

生物实验现象具有抽象性特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利用视频展示实验的重要步骤,让学生关注视频中的实验操作过程,能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关键提示,明确实验操作步骤,有效降低实验操作难度。教师应在新课导入环节播放视频,演示跨学科实验步骤,提炼重点难点生物知识,以STEM理念为指导,开展高效的生物实验教学。

以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以“遗传现象”视频为新课导入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融合遗传的观点,提示学生对遗传实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产生研究兴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性状分离比实验”视频,按照视频提示做实验:(1)在A、B两个纸箱中(不透明)放入两种颜色(各10个)的乒乓球;(2)均匀摇动两个纸箱,让箱子内的乒乓球充分混合;(3)随机从两个纸箱内抽取一个乒乓球组合在一起,记录颜色组合;(4)将抽到的乒乓球放回原来的纸箱内,继续摇匀;(5)重复“(3)”和“(4)”各30次以上,用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对照视频做实验,学生能初步了解孟德尔的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通过建构性状分离比实验模型,体验生物学家在遗传实验研究中使用的科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联系其他领域的“性状分离比实验”,紧密结合遗传现象,运用分离定律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建立实验模型,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参考视频演示中的实验步骤,自行设计有关性状分离比的实验方案,有效降低操作难度,鼓励学生体验用数学方法统计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深化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理解。

三、紧密联系生活知识,拓宽实验路径

生物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以STEM理念为依据,构筑生活化实验教学新样态,能拓宽教学路径,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知识学习需求。教师要选择能引发学生共鸣的生活元素,开展生活化实验教学,融合生物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紧密联系生活讲解生物原理,开展跨学科教育,拓宽生物实验教学的路径。

以高中生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从葡萄种植、加工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施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果蔬的生长情况。然后,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应用。鉴于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很多,教师可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沾蘸法,指引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将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进行沾蘸(约保持五秒左右),深度保持在液面以下1.5cm即可;(2)参考生活中常见植物体内天然生长素的含量,查找资料,分析浓度梯度的设计依据(如不清楚,可以先设计一组梯度相对较大的预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让实验更加合理);(3)分析不同浓度药物的影响,控制无关变量,保持处理时间一致;(4)同组实验所用植物材料,保持条件相同;(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

最后,教师总结生活中人工合成植物激素的应用情况,紧扣学生的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调剂节的优点、类型,在STEM理念为指导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拓宽实验路径,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和交流,生成合理合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观点。

四、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稍加引导,便能促进学生攻克学习难点,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任务,提升创新能力。教师要在STEM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知识在多领域中的应用,提出自主实验项目问题,鼓励学生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高中生物《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列举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环境因素对实验活动的影响,分类讨论引出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运用STEM理念设计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环境因素的关注,思考植物生命活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分析问题植物根部能感受到重力并向地生长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自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可以提示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验:(1)用刚刚萌发的玉米粒(种子)进行实验;(2)在培养皿中铺上一层湿润的棉花,将玉米粒置于其上进行培养;(3)结合阶段实验成果,分析植物根冠感受重力的情况。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综合分析实验报告以及学生的结论,验证植物根向地性部位在根冠,使学生能进一步感受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重力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延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STEM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生成了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教学生态,对于学生的实践素养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有积极影响。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知识,立足多学科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生物实验,拓宽实验教学的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对不同领域知识的接受程度,随学生的反馈以及实验结果,变更实验活动结构,确保STEM理念下的实验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