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作者: 邢兰芬小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锻炼学生个人综合能力。而利用合作学习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其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本文探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开展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创设合作学习氛围,调动阅读积极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新的学习方法,其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有趣,不再是学生单纯服从于教师的课堂布置,而是通过合作学习,将学生的主观想法和个人见解带入学习,促使学生在小组中主动阅读和探索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性,拉近了学生间的关系,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趣味合作氛围,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实现真正的交流和沟通,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学习小组之间的水平相当,在交流中发生思维的碰撞,逐步拉近学生学习成绩,促进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身作用,提高整体阅读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学《雨点》一课时,教师先创设合作学习情境,使用录音机播放下雨的声音,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声音?一听到这样的声音首先想到什么?”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在小组内分段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多种识字的方法,掌握生字正确发音和基本字形的意义。有的学生说:“可以查阅字典,根据上面的拼音读字。”有的学生说:“观察字体的偏旁可以识字,理解生字的具体含义。”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在刺激学生感官系统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明确合作学习计划,确保学习有序性
制定计划是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问题或误差,这个情况下倘若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无法达到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让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源,并按照提前制定的计划,开展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积极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和带领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另外,组员之间也要设定共同的目标和计划,这样学生在研讨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跑题现象,使所有学生铆足劲向一个方向学习,从而保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例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时,课文阅读自学难度较大,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精准划分出段落,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层阅读和学习课文,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序。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综合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分为A、B类型。A类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制定生字学习计划,解决课文中生字困扰,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B类让学生通过商讨,制订精美语句学习计划,用红色的笔迹,标出所有组员都认为优秀的好词好句,培养学生分析语句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任务较难而减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任务过于简单而达不到锻炼学生的现象。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合作学习情况,总结和归纳知识点,为学生讲解不明白的地方,实现学生的有效课文阅读学习,提高学生个人认知水平。
三、给足合作学习空间,展示学习成果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做到隐性,给足学生自由合作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式学习,只有运用这样的方式,才能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其中自选组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和小组,以情感互动为基础,教师要赋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学生与谁合作的意愿,实现团队共同的价值取向。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要充分给予学生探讨的空间,重视学生彼此情感的互动,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明确合作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共同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大局出发,重视团队整体利益,能够从团队的立场考虑问题,尊重小组成员的决定和观点。在分享合作成果时,学生需要采用包容性的视角,认可每位组员的贡献,并及时夸赞对方,欣赏和理解他人的世界观。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掌握交流的技巧,利用互惠和共赢的方式,解决小组内的分歧,切实提升语文阅读学习效率,明确组员在合作中的职责。
例如,教学《月亮湾》一课时,教师可先组建互动学习小组,学生凭借自己的意愿,选择想要加入的小组,为了方便,将相邻座位的学生位置进行调换,使选择同组的学生坐在一起。组内的成员分工学习要明确,如A为资料管理员、B为记录员、C为成果汇报员等,共同探索课文中心思想,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出示合作任务:(1)课文中哪句话写出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出来?(2)你能比较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这两句话吗?谈一谈哪句更好?好在何处?最后,成果汇报员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并根据课文描绘的意境,利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月亮下的村庄,教师评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学生奖励,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提升合作学习效率。
四、注重家校共育的形式,助力合作学习
阅读属于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训练时,需要从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兴趣出发,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以便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启发学生思辨意识。关涉家庭教育,学生最有感触。教师可借助学生认知,开展合作阅读学习,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拓宽学生的阅读任务,与学生共同感悟书香文化。同时,教师可引导家长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如《海底两万里》《昆虫记》《走进自然》等,并与学生合作阅读。这些都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分析重要的问题,推动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进度,提升语文阅读的整体有效性。
例如,学校可设置欢迎家长来校的标语,并布置温暖的来访空间,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开展与家长合作阅读学习,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获得综合性的发展和培养,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心态。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就需要深挖合作学习的优势,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促使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学习更多知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发挥语文阅读课堂主观能动性。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