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有价值 时机有效率

作者: 彭乃明

传统习作课上,教师极尽所能,创设画面情境,让学生看,看完就说,说完就写,写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就誊,可效果既不顺畅,也不如意。纵观整个链条,问题出现在“说完就写”,学生口头“能说会道”,下笔却“句枯词穷”。教师提供了写作内容,但没有语言表述的指导,让内容没了思维的外壳。这样的习作课堂,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却忽略了工具性。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问题呢?

一、支持目标——使“例文”有价值

1.示例支持,提供具象化思辨资源

教师出示学生习作片段《挑战密室》,并提出问题。

“我身子一颤,愣了半天。等我回过神来,睁大眼睛,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眼前一片漆黑。我很害怕,到处摸来摸去,就是找不到出口,吓得我躺在地上。”

师:请大家读一读,你认为这段话写得好不好?

生:没有错别字,也没有病句,有动作描写,也有心理描写……

师:老师给这篇习作打22分,大家知道扣分的理由是什么吗?

生:动作描写不具体、没有语言描写……

师:问题出在哪呢?请大家看视频。

2.情境支持,唤醒生活与语言积累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教师提出问题。

师:听着,听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关门声,还听到了喘气声……

师:看着,看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男孩转来转去,缩成一团……

之后,学生从语言(声音)、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方面对例文进行修改。

“砰——的一声,门重重地关上了。

我身子一颤,愣了半天。等我回过神来,睁大眼睛,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我使劲地揉了揉眼睛,眼前一片漆黑。我很害怕,‘呼呼呼’地喘着粗气,伸出双手到处摸来摸去,转左又转右,就是找不到出口,吓得我躺在地上,双手捂着脸,缩成一团,浑身瑟瑟发抖……

啊——我失声尖叫起来……”

3.问题支持,促进思维不断深化

教师针对习作片段继续提问。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男孩心理怎么样?

生:非常紧张、害怕、恐惧。

师:要怎么写出来呢?请大家听音频。

教师播放音频,让学生用心感受文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并提出问题。

“我身子一颤,像触了电似的,愣了半天。

眼前一片漆黑,墙在哪?顶在哪?出口呢?一种莫名的紧张与恐惧幽灵一样地飘来,飘来……突然,墙大起来,凸出来了,一张恶魔的脸罩在我眼前。”

师:想着,想着,你仿佛想到了什么?

生:触了电、幽灵、恶魔的脸……

师:当时,真的触电了吗?真的有幽灵吗?真的有恶魔的脸吗?

生:没有。

师:这样的描写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紧张与恐惧。

师:这属于心理描写中的联想,何为联想呢?请看微课《联想》。

二、支持时机——使“例文”有效率

1.思维空白时,明确目标思维内容

所谓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一般分为四种方法。(1)接近联想。从时间和空间相接近的事物想起。(2)相似联想。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想起,这一类一般都会使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对比联想。通过比较从相反的事物想起。(4)因果联想。从事物的因果联系方面想起。

2.思维混沌时,澄清思维运行轨迹

教师出示例文,让学生深入理解联想的方法。

(1)接近联想。如《月光曲》中“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相似联想。如《林中乐队》中“它们都会按照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乐器:啄木鸟寻找能发出响亮声音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的鼓。它们那结实的嘴,就是顶好的鼓槌。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响——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吗?”

(3)对比联想。如《钓鱼的启示》中“如果没有人看见你行为的时候,你能坚持正确吗?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你会不会闯红灯或是逆行?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你是否会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

(4)因果联想。如《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中“今天,我们唱起它,就会想起祖国被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想起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唱起它,就会居安思危、振奋精神,为保卫伟大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学生根据例文了解了联想的方法后,教师再次让学生分析上述音频文件中的描写,让学生明白,作者由“砰”的一声,我身子一颤,想到了……(触了电——接近联想);由紧张和恐惧,想到了……(幽灵——因果联想);由眼前的这堵墙,想到了……(恶魔的脸——相似联想),联想在心理描写的成功运用,紧紧地揪住了读者的心,让读者强烈地如感其心。

3.思维禁锢时,突破定势思维瓶颈

教师出示学生习作片段《精彩极了》,并提出问题。

“马龙右手横握球拍,张继科右手直握球拍,分别站在球桌左右两侧,跃跃欲试。‘挑战开始!’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他们潇洒地挥舞着球拍,对打三颗乒乓球,球击打在球拍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快速地在桌面来回穿梭,连成了一条白色的弧线,就像一串美丽的珠子,越拉越高,熠熠生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精彩极了!”

师:这个片段都有哪些描写?

生:语言、动作、心理。

师:但这样的描写,还不能达到最佳效果,请看视频,着重注意观众。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

师:听着,听着,你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嘉宾的呼叫声和观众热烈的掌声……

师:看着,看着,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撒贝宁“张开了嘴巴”,王力宏“侧着身子”

……

师:想着,想着,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观众都为“马龙和张继科挑战同时对打三个乒乓球而担心”,更暗自佩服他们成功挑战的精湛球技……

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自己就在现场。

师:这就叫侧面细节描写,有身临其境之感。

接着,教师出示着重侧面细节描写的例文,并分析。

“哇——哇——董卿不停地欢呼着,双手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撒贝宁张开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忽左忽右,紧紧地盯着乒乓球。王力宏侧着身子,嘴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起来很享受的样子。旁边的观众,有人情不自禁地吹起了哨声,‘啪啪啪’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为他们精湛的球技喝彩,为他们成功的挑战呐喊!”

教师指出,一篇习作并非把所有细节描写方法都用进去就是最好,要注意文章的体裁,注意主题立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记叙方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总之,在习作过程中,学生要注重细节描写的秘诀,要从自己的习作中选择一处写得不具体的地方进行修改。即,侧重某一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想、所感,让读者身临其境,从而实现习作目标增值和时机增效。

(本文系福建省“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例文创生’进行时习作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ZX21-409。)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