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价值
作者: 严卿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提出数学问题不仅是学生自主思考的表现,也是强化学生创新意识、质疑能力的基础。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思维习惯不良,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高,以至于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教学设疑,鼓励与支持质疑,解决质疑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教学预期目标。
一、设置开放式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问题意识的驱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入手,通过为学生设置开放式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与促进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研究与思考中,对问题展开进一步剖析,从而启迪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使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方法与规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因教学中涉及“怎样选择购票方式”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采取观察与分析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在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思考,提出自身的看法与观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快速掌握此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习题,培养与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的问题意识贯穿于解题思路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师:我要出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如果学校安排6名教师带领10名学生参观展览,售票处挂着展览会的票价为:成年人12元/张,儿童6元/张,团体票(超过10人)8元/张,请大家想一想怎样买票最划算?
生1:我想应该按照正常的票价买,就是6名教师购买成人票,10名学生购买学生票,列式为12×6+ 6×10=142元。
生2:我想应该是购买团体票,因为教师与学生一共有16人,所以16×8=128元,还比较划算一些。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老师还能分开买票吗?就是采取团体票与学生票相互融合的方式。
师:当然可以,这个问题主要是想问哪种买票方式最划算,当然是越省钱越好,也没有特殊规定买票方式,同学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观点。
生3:那我想到一种分开买票的方式,就是6名教师加上4名学生购买团体票,剩余学生购买儿童票,也就是10×8+6×6=116元,这样最划算。
师:这名同学想到的方案最可行!希望大家都能提出自己的疑问,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案例中,教师为学生精心编创开放式数学问题,不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更加灵活多变,改变学生固有的认知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二、设置探究式问题,使学生善于质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规律,把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运用课前与课后时间,重视探究式问题的设定,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数学练习,使学生在练习活动中,强化自身的质疑意识。因此,教师在探究式问题设置中,应遵循由简到难的设计原则,先设计难度比较低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随后逐渐增加问题难度,强化与启迪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当学生掌握初步计算方法后,教师要重视探究式问题的设置,组织学生开展除法练习活动,锻炼学生的除法运算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质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质疑能力。同时,教师要围绕学生提出的质疑与看法,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让学生总结概括出相应的答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师:同学们请回答45÷9的答案。
生:难不倒我!等于5!
(学生结合乘法口诀即可得出相应的答案,此时,教师可增加问题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
师:请同学想一想60÷5的答案是什么?
(由于这个问题无法依托乘法口诀,学生没有快速说出问题的答案,为此教师对其展开有效引导。)
师:关于这道题,我们都知道10÷5=2,那么6个10除以5等于多少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即可想出答案。)
生:应该等于12!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口算一下70÷5、80÷8、42÷3。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将70与80进行拆分,快速得出问题的答案,但是由于42÷3依据4个10除以3的方法存在余数,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
生:按照老师之前的方法,我将40拆分成4个10除以3,发现根本除不开,我应该怎样快速计算呢?
师:刚刚大家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进一步讨论,将42拆分成什么数字,方便我们进行整除呢?
生:可以将42拆分成2个21除以3,答案为14。
师:这名同学想到的方法十分可行!
案例中,教师重视探究式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展开口算练习活动,使学生在练习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探究式问题的驱动下,提出自己的质疑与看法,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质疑能力,加深其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克服计算难点。
三、支持与鼓励质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想提出质疑,但是难以把握问题的要领,为此,教师应该支持与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发挥问题驱动的作用,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当学生将问题合理解决后,能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圆柱和圆锥》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工地上圆锥形沙堆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圆锥形沙堆模型试着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发挥学生问题驱动作用,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以此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探究,加深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的理解,克服学生的学习障碍,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上是某工地的圆锥形沙堆模型,由此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1:这个沙堆上面尖尖的,下面是圆形,这个形状在数学层面是什么图形呢?
生2:要是从数学的角度,图形就应该有体积,那么这个沙堆的体积有多大呢?
生3:数学图形还离不开面积,那么这个沙堆的面积是多少?
生4:形成这个沙堆需要多少沙子呢?
师:看来同学们的疑问还不少,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疑问,我们将一个一个探索。
案例中,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与促进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问题,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形成良好的学习驱动力,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这样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最关键的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认知观念,优化传统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促进作用,从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断提升,使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责任编辑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