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思想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

作者: 丁俊杰

《课程标准》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发展,整本书阅读思想成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教师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整本书阅读。本文探究整本书阅读思想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以期为整本书阅读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贯彻落实提供参考。

一、立足全篇,制定整体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是对学生阅读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期,对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阅读目标也是教师对阅读教学结果的一种预期,因此,阅读目标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此外,不同的小说所体现的思想、价值观以及语言风格等不同,对读者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必须对全篇进行深入研读,在充分把握文章思想主题、价值取向、语言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情和教学需求制定阅读目标。

以《边城》为例。这部小说是现代中篇小说,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阅读难度适中,易于理解。整体阅读目标可设计为对作者、作品、人物及情节进行深入了解,整体把握小说内容;赏析语句,体会阐述文章诗化的意境;品悟小说中关于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内容,分析小说语言风格;分析主要人物,评析人物命运特征,深入把握小说主题思想。此外,《边城》这部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教师在制定阅读目标时还可以从文化体验、人文意蕴等方面入手。阅读目标的设置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广度与深度,一方面,学生可以结合目标设置有意识了解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一方面学生可以自己搜集有关小说的评析资料,从而拓宽阅读角度,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再以《红楼梦》为例。此篇篇幅长、阅读难度大,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以及课余时间安排,教师可以设置分期阅读目标,通过分阶段阅读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并获得相应的提升。为了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教师还可组织专题研读,根据研读方向以及选取的精读文章设置专题阅读目标,进而有效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整合资源,丰富内容激发兴趣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一些学生喜欢阅读网络小说,因为网络会出相应的漫画、人物海报,有些还翻拍成十分精彩的动画、电影等。由此可见,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说会主动了解其相关内容,同时这些与小说相关的内容也影响着学生是否会坚持阅读。反观学生对古典名著、现当代经典小说的阅读少之又少,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这些经典小说了解较少,缺乏阅读兴趣。对此,教师应巧用现代教学技术和网络资源,将具有教学价值的内容进行整合,从而丰富小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典被翻拍成影视剧,但86版《西游记》和87版《红楼梦》至今无法超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很多学生在观看时都认为这两部剧不仅人物贴近原著,还具有十分强的感染力。

以《红楼梦》的教学为例。这部小说中人物众多,人情错综、人物形象复杂,篇幅较长,对于学生来说整本书阅读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组织专题研读,引导学生通过专题研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认识以及人物命运的感悟。分析“林黛玉”时,教师可将87版《红楼梦》和李少红版《红楼梦》两部剧中的“林黛玉”进行对比,组织学生讨论相关剧情以及人物形象,以此强化学生对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探究欲望,从而有效激发阅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互文鉴读,搜集有关小说的研究性文章,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启发,促使其多角度思考,从而更好地把握小说的语言风格、思想意蕴。同时,资源的整合能够有效增加阅读趣味性,特别是古典小说教学中,影视剧、图片等内容的加入能够优化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降低阅读难度。

三、自主阅读,注重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整本书阅读思想下的小说阅读,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但是出发点是学生,小说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一方面,受课堂教学限制,整本书阅读主要依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面,阅读一部完整的小说需要学生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文意蕴、价值取向等进行深入理解,而深度阅读前需要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进行整体感知。可见,整本书思想下的小说阅读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教师必须注重阅读方法指导。目前,读写结合法、精读法、略读法等方法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较为常见,并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以应用读写结合法指导学生阅读《呼兰河传》为例。首先,教师通过阅读任务单帮助学生完成整本书通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梳理章节内容,概括每一节标题,力求精简,同时要求学生绘制故事流程。其次,进行贯通研读,要求学生根据核心问题寻章摘句,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进行边读边画,标注出关键内容,进而整理出与核心问题有关的信息。最后,教师在整本书通读和贯通研读的基础上设置写作任务。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概述人物故事,类似这样的写作任务是微写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根据小说主题布置大作文,要求学生课下完成。但不论是哪一种写作任务,教师在主题的选取上都应具有一定的创意,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促进其知识内化,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四、科学评价,完善阅读评价机制

阅读评价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保证教师教学与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整本书阅读思想下的小说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发展、阅读成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阅读评价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审美鉴赏、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够为教师后续小说教学开展提供指导,进而提高教学水平。结合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阅读评价。

1.读书报告会形式。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阅读小说前,教师需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学生以教师提供的专题或主题为依据自主选择小组。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进行自主阅读,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形成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呈现形式由学生自主决定,如“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比较”这一主题阅读结束后,有的小组以PPT形式进行报告,有的小组则撰写论文。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各个小组提交读书反思,指出自身在阅读中的优点与不足,教师自身也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总结。

2.开放性试题考核。整本书阅读作为课程标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必然会成为高考考查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试题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在试题设计方面,教师既要考虑思考深度又要兼顾个体差异性,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才能充分表达自身见解,教师也能透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阅读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本书阅读在小说教学中的价值。

总之,随着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进一步探究整本书阅读思想下的小说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小说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蓬莱市教学研究室)(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