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流行音乐,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 李晓

音乐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最早的艺术形式,是人类情感的外在表达。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发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流行音乐元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中,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还能增加学生对当代优秀音乐作品的了解,让学生了解当代流行文化的发展方向,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流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增加流行音乐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学生的学习需要充足的动力,兴趣是最稳定的内在动力。学生在兴趣的作用下可以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音乐课堂的高效与实效。此外,流行音乐比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更具感染力,更易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情绪与情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例如,在进行《杨柳青》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利用流行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作品是一首江苏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当代的流行音乐中,江南的风土人情也一直是大家喜欢的创作元素。综合这些学情,教师在上课之初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江南一直都是历代文人向往的地方,也产生了许多描绘江南景色的歌曲,你会唱哪些?能不能给大家展示一下。”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唱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想到《声声慢》《江南》《青花瓷》等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通过对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为本节课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流行文化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文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题思考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感觉,加深了教材歌曲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有效地实现了能力训练。

二、利用流行音乐,促进学生的爱国情怀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具有极强的感染性,适合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任何时期爱国都是歌曲创作的主题之一,当今时代背景下的许多流行歌曲都包含着时代情感,教师适当地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带入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持续进步。当然,教师在引用流行音乐元素时要进行细致的筛选,选择阳光、积极的音乐作品,以便于学生感受到时代精神风貌。

例如,在进行《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利用流行音乐元素促进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教师先带领学生演唱了加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我和我的祖国》,接着,教师播放了我国近年来有关社会生活变迁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加了学生的情感认知。教师通过播放表达爱国情怀的流行歌曲作为导入,进行情感的渗透,为接下来教学活动做好氛围的铺垫,提升了小学音乐课堂的效率。

流行音乐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适当地引入时代流行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时代大势,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利用流行音乐,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感的训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节奏感,才能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使乐曲富有节奏。流行音乐大多朗朗上口、节奏鲜明,便于学生跟着音乐进行身体律动,适合用于节奏训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音乐素养越来越高,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节奏训练难度,让学生通过流行音乐获得更多的训练,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

例如,在进行《打起手鼓唱起歌》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利用流行音乐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本节课学习的作品是一首节奏感较强的作品,流行歌手莫文蔚曾经用流行唱法的形式进行了演绎。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初通过播放流行音乐版本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引领学生进行了音乐鉴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律动进行节拍练习,经过几次节拍训练后,带领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流行音乐的元素,提高了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记忆,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流行音乐大多节奏感较强,适合用来进行节拍的训练。当学生可以准确掌握节拍后,教师再进行乐曲演唱的训练,能降低新作品演唱的难度,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与创作能力。

四、利用流行音乐,丰富学生的合唱训练

合唱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教师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既可以强化学生的歌唱技巧,又能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学教材的内容大部分选择的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优秀音乐作品,其内容虽然丰富、高雅,但并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流行音乐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许多流行歌曲都耳熟能详,利用这些流行音乐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唱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进行《合唱》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选择流行音乐带领学生进行了合唱训练。合唱训练指的是训练的学生分声部演唱,而不是简单的齐唱。教师用流行音乐作为合唱训练的曲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学生进行合唱成果的展示。如,教师在组织合唱训练时选择了流行歌曲《声声慢》。在演唱前,教师先寻找成熟的合唱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欣赏分析,让学生感受自己声部的发音特点,再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最后进行合唱演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合唱训练中加入流行音乐元素激发了学生对合唱的热爱,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合唱训练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引入流行音乐元素可以更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集体努力,为学生合唱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利用流行音乐,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个性编创是表现学生音乐技能发展水平的途径,组织学生进行个性编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将音乐技能的学习与生活建立起紧密联系,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个性编创存在一定的难度,将旋律简单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为学生的个性编创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让学生博采众长,创造出表达自己情感的音乐作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例如,在进行《编创与活动》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通过运用流行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个性编创。个性编创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音乐作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记录生活中的趣事。为了让学生的编创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降低学生编创的难度,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了优秀的编创作品,引导学生在流行音乐作品基础上进行歌词的再度创作,也可以将音乐作品进行旋律拼接。当然,在学生音乐技能较强的时候,教师还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简单旋律的编创,教会学生用音乐作品来表达心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流行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学是学生自主意识开始觉醒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要合理利用流行音乐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理解,在训练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德育进步,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学科在德育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来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