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心理学探究
作者: 路坤根据大量的文献搜索以及网站数据表明,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在逐年下降,一些学生在各方面的身体指标相对较低,学校里肥胖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而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则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体育课的教学时间通常很短,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基本知识,而且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单调,有的教师所用教学方法落后,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改进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本文针对高中体育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体育能力。
一、影响高中生学习体育积极性因素的心理学探究
1.社会方面。《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全面落实改善学生体质的措施,首先要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促进社会和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因此,社会因素对提高高中生的体育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从社会因素的角度来看,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受电视节目中大量体育类节目的影响,不论是那些喜欢体育明星和选择体育的人,还是那些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对体育不感兴趣的人,都会选择一些体育活动进行锻炼,同时一些体育明星的行为习惯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看法。在这种社会现状的影响下,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资源,妥善引导学生热情投入和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
2.学校方面。学校类似一个小社会,是满足学生社交需求的重要场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对于促进其认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学校的体育教学,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以及他们的运动兴趣和动机。同时,通过体育学习可以让学生逐步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学校领导关注体育的重要因素。另外,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以及所创设的体育学习环境,也是决定学生运动动机的条件之一。
3.教师方面。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由教师全程教授,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逐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也更新了教学观念,形成新的体育教育体系,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及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基本成绩和身体素质,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习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同时,教师会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变化,引导他们的情绪发展趋势,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学生在享受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全面发展自己。
4.学生方面。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首先,体育学习最重要的是兴趣和动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意识地学习,有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积极吸收所学知识。其次,学习氛围及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也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处于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最后,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学生应该在运动中实践所学,提高身体素质,教师也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不断开展体育锻炼,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二、心理学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策略
1.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学校和班级管理最重要的是制定适当的规章制度,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实用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锻炼身体,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因此,在开展具体的体育活动时,教师可制定相关规则和处罚制度,让参与相关运动的学生关注规则,并确保他们的参与是有效的。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认知,提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多途径开展体育锻炼。
2.促进学生的积极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教师的情绪和行为对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态度和情绪积极的学生来说,他们有更强的自尊、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更健康的心理,他们更容易应对困难和挫折,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对于态度和情绪消极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很难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甚至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不信任感和自卑感。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积极发展和人的积极评价,积极开发人的潜能和积极素质,以人的德、能为出发点,解释人的积极心理现象,提高人的内在优秀素质,而分享快乐则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从而为全体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内容。
3.通过内部和外部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家庭练习,建立家长反馈机制,让家长充分了解体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进行点评与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有看到自己的进步才有信心继续高效学习。
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学校可以将竞争融入体育教学,并让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应的点评。如,可通过开展个人体育素养和模块化竞赛,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样的竞赛通常会给学生带来学习动机,对他们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竞赛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三个关键点:(1)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态度,让其认识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要求学生不可为了追求胜利而不惜一切代价,帮助他们树立集体观念;(2)要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教师可充分利用个人和团体比赛,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3)教师要避免竞赛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果比赛太多,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给他们带来压力,造成紧张气氛,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4.设定目标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
预期目标意味着预期结果是一个共同的目标。行为目标是指学生行为存在所创造的条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观察和评价。因此,预期目标和行为目标必须相结合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设定模块化计划的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相互补充,以确保这些目标可以达成。同时,教师要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在制定单元计划时,如果是一个长期目标,学生会认为离这个目标太远,从而产生学习的惰性,就失去了制定目标的意义。目标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长期目标必须拆分为几个短期目标,这样学生会努力实现短期目标,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知识学习和体育运动。
总之,体育的积极心理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切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感到快乐,从而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在具体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提升体育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