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陆续”的分布特征与量化语义

作者: 陈泽群

副词“陆续”的分布特征与量化语义 0

[关键词] “陆续”;副词;量化语义;分布特征;语义验证

[摘  要] 本文以语义语法为理论指导,在精确定位副词“陆续”单句分布并正反验证其同现成分语义特征的基础上,将“陆续”的语义功能概括为“散事顺联”。首先,总结前人研究主要存在的“释义宽泛、表述模糊、验证不足”等问题,据此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其次,定位并归纳“陆续”的单句分布规律,揭示其客观写实的方式性语义;再者,分析和提取分别形成“陆续”分配量化方式和续连量化特征的必要条件:论元成分的[+复数性]以及谓词结构的[+事件性]特征;最后,借助同现的量性标记来说明和验证,[+顺位性,+熵时性]特征是“陆续”的两大量化特征,前者是形成分配性解读和事件性谓词的充分条件,后者是凸显“陆续”区别性语义的本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H030;H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4)02-0059-09

1. 引言

有关副词“陆续”的语义解释最早见于《辞源》(1915:2685),表示“相继不断之义”,而后调整为“接连不断”(1979:3278)。对译式的解释将“陆续”与“相继、接连、不断”等同起来,但实际上它们并不能自由替换。如:

(1)a. 纪念馆陆续(*相继/接连/不断)收到中国群众的来信。

b. 他陆续(相继/接连/*不断)发表了一些长篇小说。

c. 一些大型项目已经陆续(相继/*接连/*不断)开工建设。

而其他辞书著作虽然采用定义式解释,但在释义精度、表述准度、论证强度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首先,在释义精度方面,《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82:324)对“陆续”的解释(“有时候是几个主体前后相随,发出相同的动作,有时候是同一主体以同样的动作跟不同的对象发生关系”)比较宽泛,似乎也可以用于解释“相继、接连、不断”。张占山(2006)、唐为群(2011)和张斌(2021)也都存在相同的问题。

其次,在表述准度方面,《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1973:660)将“陆续”释义为“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第五版(2005:887)略作修改: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类似地,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也都涉及动作行为的“先后”和“断续”(王自强,1998:146;侯学超,1998:403;张斌,2001:357)。但是“断续”这一表述本身较为模糊,容易理解为“某一动作行为在实施过程中的多次中断和延续”,与关涉的主客体无关,这显然有别于以《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为代表的语义解释。

再者,在论证强度方面,张占山(2006)和唐为群(2011)都认为“陆续”用于客观描写,但这一结论仅仅依靠例句主观推断而来;唐为群(2011)和张斌(2021)将“陆续”的语义特征概括为“有序(顺序)性”和“逐次性”,后者采用“同时”和“一个一个”作为判定指标,但在验证方式的多样性和系统性上还有待于加强。

前人研究存在的上述问题源于对“陆续”分布规律描写和解释的不充分,没有细致考察“陆续”的各项同现成分并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本文以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以语义语法理论为指导,试图从单句分布、量化基础和量化特征三个方面来精确提取和系统验证“陆续”的语义功能。

2. 副词“陆续”的单句分布

从句子功能分布来看,副词“陆续”通常只能分布于提供信息的陈述句(2a),无法进入求取信息的疑问句、表示命令的祈使句和抒发情感的感叹句(2b-d)。

(2)a. 各种新建项目陆续上马。(《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b. *这些设备有没有陆续运到银川工厂?

c. *请陆续打开各个房间的窗户。

d. *我们陆续多么需要弘扬延安精神啊!

那么,“陆续”是否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入任何类型的陈述句并分布于任意句法位置呢?根据调查我们发现,“陆续”一般选择客观写实句的粘合式状语位置,具体可分解为“描写性、客观性和真实性”三方面的分布特征,下面我们逐一进行说明。

第一,描写而非判断。“陆续”一般分布于描写性陈述句中,而非判断性陈述句,①因而不能被否定,如“*不/没有陆续”等。我们可根据语体分布的限制来验证这一点:

(3)a. 1961年李健仁下放到东北,看到不少人陆续返回北京,写信求李德全部长说句话。(《人民日报》1996)

b. 你看,152个边境村陆续通了电,1万户的茅草屋将在本月底改成瓦房……(《人民日报》2000)

c. —活动结束以后这些志愿者去哪儿了?

—志愿者陆续回到了各自的岗位。

描写性陈述句一般出现于书面语体或自述式(讲述式)对话语体中(3a~b),进入交互式对话语体后的可接受程度较低(3c)。

第二,客观而非主观。从同现标记的搭配上看,“陆续”可以与据实性传信标记或信源引导句共现,如“据悉、据了解、据(S)介绍、S说”等(S表示某一主体);但与认识立场性评断标记难以兼容,如“看来、看起来、在S看来、说起来、可以说、准确地说”等。

(4)a. 【据悉】,以巴高级官员正陆续抵达华盛顿。(《人民日报》2000)

b. 【据了解】,华东各省市已陆续发出通知。(《人民日报》1994)

c. 【据介绍】,各地将陆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新华社新闻报道,2001)

d. 【加西亚说】,智利队将自下周起陆续集中训练。(新华社新闻报道,2001)

(5)a. *【看来】大部分地区已陆续开展工作。

b. *【在我看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汛期。

c. *【可以说】,江西今年将陆续进行两次防汛大检查。

d. *【准确地说】,这次9家企业股票将陆续在香港上市。

第三,真实而非虚拟。从复句关系的选择上看,“陆续”可以自由进入因果句(6a)、转折句(6b)、连贯/并列/递进句(6c-e)和条件句(6f/g)中,限制进入目的句(7a)、让步/假转句(7b/c)以及选择句(7d/e)中,反映了“陆续”句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②

(6)a. 许多电影院【因为】没有顾客,都陆续倒闭了。(《世界电影史》)

b. 【虽然】一些部队陆续退入关内,【但】还有14万人。(《二战全景纪实》)

c. 两人用英语交谈了一阵,【随后】其他领导人陆续登船。(《人民日报》1993)

d. 多个较大的投资项目【不仅】已列入计划,【而且】已陆续开工。(《人民日报》2000 )

e. 她【一面】说【一面】把碗里的蛋陆续摸取出来。(苏青《归宿》)

f. 【如果】成功,以军将陆续从其他5座巴勒斯坦城镇撤出。(新华社新闻报道,2001)

g. 【只要】路子对头,其他证据将会陆续出现。(阿加莎·克里斯蒂《目的地不明》)

(7) a. *我们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以便】陆续进行改革和建设。

b. *【即使】陆续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

c. *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否则】会陆续出现许多问题。

d. *企业界【要么】藏富,【要么】陆续向境外转移财产。

e. *咱们【与其】在此等着被他们杀死,【不如】陆续逃走。

我们可以将上述单句分布规律总结如下(见表1)。至于“陆续”只能充当状语、与谓词结构毗邻共现,则是由于其作为方式副词的典型语义性质所决定的。那么“陆续”究竟描写何种方式?其作用对象又是什么呢?

3. 副词“陆续”的量化基础

从量化的角度来看,副词“陆续”所在句子中的谓词和论元具有特殊的投射关系,论元必须通过分配性解读(distributive reading)参与谓词所指称的情状。也就是说,“陆续”有分配量化句中论元的作用。这一量化方式形成的基础是论元成分的[+复数性]特征。

3.1 复数论元

根据语料,副词“陆续”所在句子必须出现复数论元(8a~b),其中动量可视为指称整个句子的事件论元,如果只有单数论元则句子不合法(8c~d)。复数论元可以处于状语位置(8b),而非仅限于前人研究所讨论的主语和宾语复数,主要包含或表现为数量(9a)、联合(9b)和类指NP(9c),少数情况也可以是集合NP(9d)。

(8)a. 她陆续给我寄过【几次】钱。(《读者》(合订本))

b. 他陆续在【一些小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c. *皮山县陆续发生了【1次】余震。

d. *【那名工人】陆续提升为中层干部。

(9)a. 国家陆续投资【近6亿元】。

b. 盟军陆续攻占了【卡昂、圣洛】。

c.【机场二期工程】陆续开工建设。

d.【委员们】陆续步入会场。

但是联合NP不能是复数性的时间名词(10a),除非句中还存在其他复数论元(10b);数量NP不能是时量补语,例(10c)为语料中仅有的5例之一,语感上似乎尚可接受,这可能是受近义副词(如“连续、接连”等)的迁移作用影响(10d),因为“陆续”并不能进入相应的变换句式(10e)。可见,“陆续”同现的复数论元在语义上只涉及实体量,不能是时间量。

(10)a. *他陆续于【2004年、2007年】前往欧洲。

b.【7亿美元】已分别于【1992、1993年】陆续到位。(《人民日报》1993)

c. ?张化光陆续在清河工作了【10个月】。(《人民日报》1995)

d. 张化光连续/接连在清河工作了10个月。

e. 张化光连续/接连/*陆续10个月在清河工作。

从具体的量值来看,复数论元内部成员数量一般都大于二,语料中仅有十余例为双数,如例(11)。当“陆续”构形重叠为“陆陆续续”时,论元就只能为多数,如例(12a~b)和(12c~d)。

(11)a.【两个孩子】陆续考入大学。(《读者》(合订本))

b.【两位代课老师】陆续从家里赶来。(新华社新闻报道,2001)

c. 镇上陆续开张了【两家纪念品商店】。(新华社新闻报道,2002)

d. 江西今年将陆续进行【两次防汛大检查】。(新华社新闻报道,2001)

(12)a. 我陆陆续续订了【不少杂志】。(《市场报》1994)

b.【一些乘客】陆陆续续上了车。(新华社新闻报道,2001)

c. *我陆陆续续订了【两本杂志】。

d. *【两名乘客】陆陆续续上了车。

不过,论元的复数性语义其实是形成分配性解读的必要条件,因为论元指称的主体或客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有集合性解读(collective reading),如在“他们(陆续)建立起一整套社会福利体系”这句话中,删去“陆续”之后论元都可以视为整体。那么形成“陆续”分配性量化语义的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陆续”选择的谓词结构进行考察。

3.2 事件谓词

语料显示,副词“陆续”只能选择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个别情况也可以是“性质形容词+起始体标记”这种动态形容词性结构,如:

(13)a. 饭馆里的顾客陆续【多起来了】。(欧阳山《苦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