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习者多模态互动能力及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涂兴华 王玲
[关键词] 多模态互动能力;致歉言语行为;中文学习者;教学策略
[摘要] 以往中文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中,重点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其他模态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较弱。结合多模态互动分析法,研究以泰国留学生致歉言语行为作为个案,突破以往基于单一语言模态语料的局限,描述了不同水平泰国留学生致歉中多模态表达手段使用上的异同点及其多模态互动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中文学习者多模态互动能力有助于完成交际意图,提升互动效果;引入“互动变异观”来指导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中文学习者多模态语言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H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174(2024)04-0086-10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二语习得领域出现了从交际能力研究转向互动能力研究的趋势,韵律、手势、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模态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新内容(裴晓宇等,2020;黄玮莹、任伟,2023),对多模态互动研究框架、多模态互动功能等内容的讨论日益增多(陈新仁、钱永红,2011;张德禄、王正,2016;黄立鹤、张德禄,2019)。在二语习得领域,学者们开始从多模态视角开展二语语用研究,现有主题多聚焦在英语课堂教学使用视觉、听觉等多模态的方式对学生学习二语效果的影响(Li,2012; Gai,2013;Gu,2013;Norris,2004),“可以看出相关研究刚刚起步,主要集中在言语行为这一分析单位,尚未体现身份共建、礼貌交际等互动性特征”(黄立鹤、杨晶晶,2023:88)。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多年来着力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非语言模态互动能力关注度稍弱。致歉言语行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且值得研究的言语行为。热点主题包括致歉策略研究(Holmes, 1990; 李军, 2007; Mezia,2016)、致歉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Elham,2016;Ibrahim,2018)、致歉言语行为跨文化研究(段成钢,2008;Khaled Jebahi,2010;侯香勤,2012)。不过,多数聚焦于分析语言模态致歉特征,其他模态对致歉行为的影响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互动中,除了语言模态,非语言模态也在影响交际的效果,基于此,留学生多模态互动能力状况值得关注。
2. 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2.1 研究问题与语料来源
以致歉言语行为为入手点,本研究关注以下问题:首先分析不同水平泰国留学生使用多模态资源进行致歉的互动能力状况;其次,分析语言模态与非语言模态在互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最后以此为基础讨论是否需要培养中文学习者多模态互动能力以及具体的培养策略。
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采用实验法来完成。研究显示,致歉时需要考虑的社会文化因素颇多,包括冒犯类型、冒犯程度、社会权势关系、社会距离、性别、年龄、致歉的预期利益、致歉的社会文化语境、致歉方式、伴随的副语言等。考虑到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一个相对简单的致歉语境,但将冒犯类型、冒犯程度、社会距离、致歉的社会文化语境、社会权势关系、性别等6个影响因素包含在内。语境设定为:一个好朋友要参加某社团面试,想请您提供面试建议。可您忘记给这位朋友建议,于是想跟朋友道歉。这个语境下的致歉属于精神层面的、且冒犯程度小,双方社会距离很近、平等的社会权势关系,致歉人有男有女,使用中文来致歉。互动过程类似于角色扮演,受试在与汉语母语者互动中完成致歉。致歉人是泰国的8名留学生,4男4女。中文水平存在差异,4位高水平(口语成绩属于新HSK高级)的中文专业本科生,年龄21~23岁;4位低水平的留学生,为同一班级的汉语进修生(口语成绩属于新HSK初级),年龄18~20岁。实验开始前,研究者告知受试致歉的原因、与致歉方的关系等背景信息,且留出时间让受试准备,并告知整个互动过程将会录制下来。录制结束后,开展访谈。对留学生的访谈问题包括“表达歉意的时候是否紧张、是否因为录制影响道歉”“说话的时候,是否会利用手势、语气等来一起完成道歉,如果使用了,原因是什么”等;对汉语母语者的访谈问题包括“对方致歉时使用的语言是否合适”“致歉时,您觉得对方要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手势等,您觉得她(他)使用得是否合适”等。选择中文水平不同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想考察不同水平的中文学习者多模态互动能力是否存在差异,其后结合访谈语料与实验数据讨论是否有必要培养中文学习者多模态交际能力以及具体的培养策略。
2.2 研究框架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前者指通过语言系统产生交际效果,而后者则为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胡文仲,2011)。毕继万(1999)将非语言交际分为非语言行为(副语言、体态语)和非语言手段(客体语、环境语)两类。张德禄(2009、2015)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中,多模态分为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两部分。语言系统包括伴语言(音调、音响等)和纯语言(声音),非语言系统细化为与肢体动作相关的三个类别,分别为与头部有关的动作、由手臂和腿组成的动作、躯干的动作。毕继万将“声音”归为非语言交际,而张德禄将其归为语言系统。我们认为,说话人在进行口头表达时虽然会伴随着音调、音响等韵律的出现,但为了将纯口头表达同声音剥离开来分析,所以倾向于将“声音”归入非语言系统中。结合毕继万和张德禄的分类,本研究的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如表1。
表1中的口语模态(spoken language),指的是纯口头表达,分析方法为话语转写。Blum-Kulka(1989)的研究认为,言语行为由中心行为语、辅助言语行为和修饰语三部分组成;李军(2007)在此基础上根据致歉功能将致歉言语行为话语部分分为致歉必要手段和辅助手段。本研究根据李军分类分析中文学习者的口头表达。第一,致歉必要手段。它可以单独使用以表达歉意,主要包括致歉词语和提供补偿。致歉词语能够直接且明确地抒发歉意情感,包括“道歉、对不起、抱歉、不好意思、惭愧”等词语;提供补偿是指针对致歉方对受歉方所造成的损失事实进行物质或者精神上的补偿,以弥补对方受损心理。第二,致歉辅助手段。它不能独立完成致歉行为,但可以帮助完整表达歉意,主要包括承认负有责任、解释原因两部分。承认负有责任,指承认自身所造成的冒犯,将责任归为自身,可以承认错误、表明自身歉意的情感,也可以进行自我贬损和责罚。解释原因,既可以说明产生冒犯的因素从而消释对方的不满情绪,也可以找到开脱责任的理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补救自身的面子。韵律模态(prosody)分为语调上升(IR)、语调下降(IF)和重音(STRESS)三种。身势模态(posture)一为身体形式,不仅包括开闭四肢位置,也包括弯曲或挺直躯干,抬起或降低头部;二为身体方向,包括前后左右的移动。实验中仅考虑身势的方向性,分为左倾(BL)、右倾(BR)、前倾(BF)、后倾(BB)、肩膀移动(SM)。头势模态(head movement)研究说话者的头部位置,分为定向性或指示性头部运动、头部跳动、姿势和眼神转移,本研究标注点头(NOD)、抬头(HU)、低头(HD)、左倾(HL)、右倾(HR)。手势模态(gesture)是通过控制手指、手腕等部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表情达意的一种语言体系。借鉴Norris(2004)的研究,手势分为三种:象征性手势(IHM),表达抽象事物;情意性手势(EHM),表达思想情感;指示性手势(DHM),表达说话者的某种指向(见表2)。
采用ELAN6.0软件对视频进行层级标注。多文件处理统计表用来分析非语言模态的命中次数与平均时长,雷达分析图(参见图1、图2)主要辅助分析非语言模态的密度。模态密度由强度和复杂度来体现。模态强度指一种模态在交际中的重要性或权重,通过显示受试在交际中选择的每种模式的时间来测量,具体表现为从图中心开始到外环结束的单独轴所绘制的每个资源的值所体现的每种模态的持续时长;模态复杂度是说话者构建行为时所使用的模态数量,体现为雷达图中每个模态在移动过程中使用的时间(秒)的交点所形成的面积。
3. 泰国留学生多模态致歉互动情况分析
3.1 泰国留学生的语言模态比较
3.1.1 不同水平泰国留学生语言模态使用情况
语言模态下,不同水平泰国留学生的致歉内容转写如下:
(1)初级水平泰国女生1:对不起,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①,我不可以建议给你,明天可以吗?然后建议完了,我们一起喝一杯牛奶吧,我请给你啊!
(2)初级泰国女生2:我对不起你,因为你,朋友,我对不起你,因为我说了这个事情(承诺了这个事情),如果我(们)有机会可以坐在一起,还是我们试一试好吗?
(3)初级泰国男生1:啊,我对不起(你),我忘了告诉你面试(指导),是因为那个天我都在玩游戏啊。
(4)初级泰国男生2:我和你是朋友,我是学校的团长,你想面试另外一个团,我建议你(我给你建议),面试前介绍(经验)给你,但是我不能达成建议你,最后我想对你(说),对不起。
(5)高级水平泰国女生1:对不起,我真的、真的对不起,那天我没有给你任何建议,因为那天我有重要的事情,你可以原谅我吗?
(6)高级水平泰国女生2:对不起你啊,昨天是我爸爸的生日,所以我没有给你建议,我忘了他的生日,下次你有,你什么时候去采访(面试)呢?我一定会给你建议。
(7)高级水平泰国男生1:我很对不起你,我要给你建议,但,但是因为我有一个作业(要做),需要很长的时间,作业后可以给你建议,但没有给(你建议),非常对不起你。
(8)高级水平泰国男生2:我感觉很抱歉,是因为我说我要帮你准备了一个面试社团是吗,可是没有把你成功了(没有给你建议)。我是一个社团的管理员,所以觉得自己有好的建议可以给你,(就)是我觉得他们可以问问你是对什么感兴趣,有什么特点,对于他们有没有关(系),还有你以前的爱好是什么,还有他们可以问你,你为什么对他们社团感兴趣,可是(应该)给你一个建议,可是没有把你成功了,很想说对不起。
口语模态下,初级水平留学生必要手段使用上,主要使用单一的“对不起”作为致歉词,高水平的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复合型致歉词,如“对不起”和“抱歉”。访谈时,初级水平的学生表示自己知道除了“对不起”,还可以用“抱歉”“不好意思”等词语,但不是很清楚这三个致歉词的适用语境,为避免犯错故只用“对不起”。辅助手段方面,不管是初级水平还是高水平留学生,均采用了“解释原因”和“承认负有责任”两类策略。不过,初级水平留学生多使用单一策略,高水平学习者会采用复合策略。例(7)中使用了“承认负有责任”(我要给你建议……作业后可以给你建议,但没有给(你建议))和“解释原因”(但是因为我有一个作业,需要很长的时间)的复合策略完成致歉(见表3)。
3.1.2不同性别泰国留学生口语模态比较
在致歉必要手段方面,女性留学生使用的复杂度较高,不仅使用“对不起”这一基本致歉词,还会在“对不起”前添加程度副词“真的、真的”加深致歉的诚恳度;在使用“提供补充”策略时,会提供物质补充、精神补偿,并倾向于详细解释原因和承担责任,而且解释的内容非常具体。男性留学生多依赖单一的“对不起”作为致歉词,整体的复杂度低于女性,主要提供精神补充;虽采用“提供补充”策略,但解释较简单。在解释原因时,与男性相比,女性给出的多是空泛、含糊的原因。比如,例(1)(3)的女性给出的理由均是“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但并未给出具体的细节;例(3)男生很直接地告知忘记的原因是“那个天我都在玩游戏”。汉语母语者访谈中表示,女性留学生给出的理由,更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听话人接受度高,也显得有礼貌。
3.2 泰国留学生其他模态的多文件处理分析
3.2.1 不同水平泰国留学生的韵律模态
韵律模态指说话人语调变化以及轻重音使用,参考刘芹(2010)的标注体系。刘芹将非语言交际能力分为“伴语言”和“体势语”两部分,前者包括“升调、降调、平调、升降调、降升调”。由于平调时间长、升降调可归为降调内、降升调可归为升调内,加之“强调”时会出现音响增强以及语调变化等情况,本着简洁高效的原则,我们仅对“语调上升、语调下降、重音”三个层Ⅱ进行标注。IR(intonation rise)为语调上扬,表示怀疑、不确定或者仅表达说话人浓烈的情绪;IF(intonation fall)为语调下降,表示肯定、赞同、证实等意义;STRESS为重音,即为强调。每个受试既有单层标注,也有多层标注。
表4显示,初级水平的泰国留学生存在“语调上扬、语调下降、重音、重音+语调上扬、重音+语调下降、语调上扬+语调下降、语调上扬+语调下降+重音”共7种标注类型,且“重音”命中频率最高,韵律模态使用丰富。在解释部分,他们会使用多种韵律。例(3)中的男生在提及“忘了”一词时加重了语气,在说“对不起”时会使用“重音”和“语调上扬”来强调。不过,有受试出现句型与声调混淆的现象,例(2)中的女生说出问句“我们试一试好吗”语调上扬不明显。
表5显示,高水平泰国留学生有“语调上扬、语调下降、重音、重音+语调上扬、重音+语调下降”共5种标注类型。泰国留学生均使用了“语调上扬、语调下降、重音、重音+语调上扬、重音+语调下降”,且“重音”命中频率均最高。总体上,高水平泰国留学生“韵律”模态丰富度低于初级水平者,少了“语调上扬+语调下降、语调上扬+语调下降+重音”两种多层Ⅱ标注类型。高水平的留学生也会在解释部分以及强调未完成之事时使用多种韵律。不过,高水平的留学生在说“对不起、抱歉”等词语时,语调变化没有初级水平的学生丰富,但在请求原谅时语调的上扬和下降比较明显。高水平的留学生知晓不同句式的语调变化。比如,在使用问句时语调上扬明显,通过语调的变化表达与对方商量解决问题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