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精神融入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
·主持人语·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为积极倡导和鼓励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切实发挥科学家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努力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2023年7月14日,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印发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科学家精神融入学校教育并引领学生发展的战略考量和高度关切。
本期专题围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主题,立足时代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国家站位,从新时代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开展学生科学家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这里,科学素养属于知识和能力范畴,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及应用能力。科学精神则强调学习的态度和认知观念,求实创新是其本质属性,也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和灵魂。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在人文价值上的诉求和发展,是科学精神被赋予时代使命和担当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情怀和人格。这是科学教育的应有价值和旨归,也是一个民族赓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有效对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一线教师提供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的典型教学样例和参考,本期专题文章聚焦“科学(家)精神如何融入学科教学”这一关键问题,重点从培养科学家精神这一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和考量中学科学教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研究中学科学学科潜在的科学家精神,以及如何通过科学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希望以此引发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和讨论,不断提升科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