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推动融合育人

作者: 侯勇

【关键词】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跨界育人;环境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74-01

课程思政是深度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打通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阵地。无锡市第一中学聚焦各学科特点探索普通高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模式,建构形成“一中心三融合八维度”的课程思政育人框架,在切实提升思政教育实效与推动学科育人走深走实方面取得重要成效。

一、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的协同育人

基于国家发展需要与教育的立德树人本质,无锡市第一中学确立了“培养具有胸怀天下、敢为人先、文理综融、个性舒张的‘求进’品格的时代新人”这一目标指向,为其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根本遵循:发挥各学科育人优势,深度挖掘与凝练“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化自信、法治意识、生态文明、国家安全、新发展理念”八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元素,一体规划与协同推进各学科的课程思政育人工程。

二、以凸显学科特色为重点的跨界育人

课程思政要求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元素,以跨界课堂建设实现学科融合育人。无锡市第一中学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其细化到学科课程的目标设置、课堂教学、教师研修与科研活动之中,并通过开设教学研讨班与范例课的方式推动各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促进教、学、研的一体化发展;基于八大省级课题项目组成研究平台,建立多个校外实践基地,整合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系统化育人。

三、以显隐结合为方法的环境育人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无锡市第一中学注重发挥显性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同时开发物质环境的涵育功能,创新实践了普通高中推进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基于无锡市本地资源建设文化研学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同时建设数字化资源平台,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载体与环境资源;同时注重“软环境”的价值引导功能,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发“红楼思享汇”品牌,打造红色铃声、红色书籍等思政育人元素,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无锡市第一中学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集协同育人、跨界育人、环境育人为一体,对于普通高中创新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建立课程思政的长效化常态化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作者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