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记忆育德:学校德育工作新视野 学校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引导青少年建构道德意识,并以此规范自身的行为,形成道德自觉。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人是道德主体,记忆育德就是通过研究道德记忆的内在逻辑,探索儿童道德品格的形成
专题 | 记忆育德的课堂教学实践 ·主持人语·记忆,原本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概念,随着众多学者的不断研究推进,已经成了一个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重要学术概念。2016年年底,我们研究团队将目光聚焦到“教育记忆”这一领域
专题 | 记忆育德的学理分析与实践思考* 【摘 要】记忆育德是文化记忆与学校德育相融合的教育实践,以记忆的重构与再现充实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助力人的道德发展,夯实人才培育的根基,从而达到形塑文化记忆、增强国家认同和提升道德品质的目的。教育
专题 | 论记忆育德三重课程体系的建设* 【摘 要】记忆育德需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具体的抓手与载体,学校应着重加强物型课程记忆、仪式课程记忆和功能课程记忆的三重课程体系建设。以物型课程记忆建设实现以物育人的直观化,以仪式课程记忆建设实现实践育
专题 | 记忆育德课堂教学范式构建* 【摘 要】记忆育德强调通过记忆和传承来培养品德,记忆育德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记忆和传承。记忆育德课堂包括寻找记忆、重构记忆和再现记忆三个教学流程。功能课程记忆、物型课程记忆和
专题 | 学校记忆之场的育德功能* 【摘 要】学校记忆是围绕学校这一记忆场域的所有记忆,教师应立足学校特色、课程特色、区域特色,充分发挥物质性记忆之场、象征性记忆之场和功能性记忆之场三大学校记忆场域的德育效能。英语学科教师可从英语课堂语
专题 | 学科记忆育德的实践路径* 【摘 要】学校教育要突出对学生道德品质与能力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目标,实施指向育人的教学实践。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将学科文化记忆与学生品德培养相结合,发挥
专题 | 以道德的记忆培育道德的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记忆育德;学科育人【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26-02【作者简介】周洪宇,华中师范大学(武汉
弘扬教育家精神 | 弘扬教育家精神,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 【摘 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时代命题。校长要通过筑牢教师信仰之基、提升自身道德领导力、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等实践,探索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价值与实践
名家视线 | 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从教走向学”的有效形式 【摘 要】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放射性思维与系统性思维的自主探究型学习方式。它旨在将学习的时间、空间、机会与个性等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且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实现从教走向学、教与学传输通道畅通、
典型课例 | Extended reading板块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中英语;Extended reading板块;深度学习;非故事类文本【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
典型课例 |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评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深度学习;非故事类文本拓展阅读【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39-02【作者简介】徐静芳,
课程与教学 |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高中数学生本课堂* 【摘 要】圆锥曲线与方程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圆锥曲线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研究它的概念及其标准方程,二是研究其性质。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具身认知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体悟、探索、实验以及迁
课程与教学 | 聚焦项目化学习,实现创新性发展* 【摘 要】数学项目化学习是以数学为中心的跨学科整合与聚焦研究,其以真实问题解决为目的,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创新性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以聚焦特定主题下的真实情境,以问题为
课程与教学 | 项目化学习:高三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新路径 【摘 要】高三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可开展项目化学习,设置项目化学习活动,分解学习任务,设计阶段性的具体学习活动,着力引导学生构思情节、斟酌表达、打磨语言、凝练主题,从而出色地完成续写任务,提升写作
课程与教学 | 美育评价:初中英语教学美育效果优化的重要手段* 【摘 要】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的情感属性使得对其评价成为难题,评价环节也是当前英语学科教学美育渗透的薄弱环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育人功能、素养提升、渠道多维和主体多元四个方
课程与教学 | 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摘 要】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要在语境中呈现语法知识,指导学生观察所学语法项目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及语用功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分
课程与教学 | 高中历史教学的“定法”与“不定法”* 【摘 要】同课异构时,从高中历史教学的共性中可归纳出高中历史教学的“定法”。从不同的学情、教情出发,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从而提炼高中历史教学的“不定法”,共同探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
名校课改 | 普通高中融合式“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编者按: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深入开展“普通高中融合式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项目研究。通过明晰育人目标,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注重全学科协同,构建课程思政融通课程体系;项目课题融汇,打造课程思政研究平
名校课改 | 课程思政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70-02【作者简介】陈博,江苏省无锡市第一
名校课改 | 高中化学知识教学与思政育人的融合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72-02【作者简介】1.朱鹏飞,江苏省
名校课改 | 课程思政推动融合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跨界育人;环境育人【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74-01课程思政是深度挖
职教研究 |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研究* 【摘 要】建筑室内设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是提升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推动“三教”改革,实现资源共享和教育数字化的强大助力。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针对建筑室内设计虚拟仿真实训
职教研究 | 高职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理路* 【摘 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
呼唤名家 | 内外兼修 守正拓新 ·人物档案·滕之先,南京市钟英中学教师,高级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992年走上教育岗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30多年。曾获南京市“斯霞奖”、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先进教研组组长
呼唤名家 | 漫谈滕之先老师的那些事儿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艺术【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87-02熟识滕之先老师的人都喜欢戏谑地称他“大
观点参考 | 利用任务驱动模式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任务驱动;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89-0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
观点参考 | 社团活动助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深化*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社团活动;地理教学;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91-0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
观点参考 | 以大单元为统领,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微项目;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93-02以核心素养为纲的新
观点参考 | 以减负增效推动高质量初中音乐课堂落地 【关键词】初中音乐;减负高质;多面创生;学思融通【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95-02“双减”背景下,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