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科学素养培育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

作者: 刘琴

【关键词】初中地理;极地地区;科学精神;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23-0051-02

【作者简介】刘琴,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2150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苏州高新区地理兼职教研员,苏州高新区中学地理刘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2023年11月14日—17日,在江苏省初中地理优秀课评比活动中,王玉婷老师设计的“认识地球家园——极地地区”荣获江苏省一等奖,并在闭幕式环节进行了优课展示。作为王玉婷老师所在区域的兼职教研员,从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到教学设计再到课堂实践,笔者全程参与打磨,通过仔细对比新旧课标、反复推敲论证,最终将“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确立为本节课的核心思想,并将此作为区域地理教学研讨活动的主要思路。

本节课始终将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以实验教学为抓手,贯彻“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课程理念,通过实验探究教学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聚焦科学素养之道

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需要教师用科学思维和眼光进行教学思考与设计。本节课中,王老师设计了“跟着极地科考队员探究冰芯”的实验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真实的情境,在模拟的实验环境中操作与实践,亲身经历问题产生与解决的过程,这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可见,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尤为重要。“冰芯的钻取视频”与“老师自制的冰芯模型”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遥远极地的课堂研究环境,拉近了学生和所学区域、科学研究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愿动手、敢动手、勤动脑,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方面作出有益尝试。

在实验教学中,借助对珍贵的冰芯标本的实验探究,来认识极地环境的特殊性。冰芯来之不易,更凸显了环境的特殊与脆弱。贯穿冰芯实验这一条主线,同时辅以极地科考的实验情境设计,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从本节课来看,地理实验主题的合理选择与设计,将学生的思维与真实的情境、活动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体会地理学科的价值。

二、体验科学实验之趣

要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真实的实验研究,教师首先就要有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与研究的能力。本节课的实验器材并不复杂,但是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用心设计实验教具,并通过反复试错,找到最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冰芯模型。在制作冰芯的过程中,采用“碎菜叶”模拟“藻类”是否合适,这是当时一些观摩教师提出来的疑问。如何设计合理的“观察实验报告”,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借助实验搭建桥梁,实现深度学习。本节课围绕“观察实验报告”合作观察冰芯,小组成员通过协作,按照步骤完成实验报告,推测冰芯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当时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极地环境的特殊性。这些科学研究的过程,需要调动学生多感官、多维度来思考,更需要各小组不断地讨论、辩论。这样的实验研究步骤为学生多次尝试、反复实验、观察对比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进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帮助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发现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这就要求教学要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帮助学生达到“从提供的材料或者实验等活动中提出简单的问题,能够用实验等方法对解决问题的假设进行验证”等能力水平。在本节课的“南极绿”环节,教师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冰芯的变化,预测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通过冰芯在托盘中的融化,进一步推演出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在多次的教学打磨中,我们发现这样的实验观察让教学有了层次,同时也让科学研究变得更加灵动。

三、发现科学实验之美

在特殊的极地开展科学研究是艰难而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需要教师融入更多情感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去揭开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本节课在实验探究中设计了“冰雪白、中国红、南极绿”三个教学环节,赋予了地理课堂人文的特色,展现了科学之美。在本节课的结尾部分,设计了学生给科考队员寄出明信片的活动环节,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回顾,又是对极地环境特殊性的再认识,通过开放性的任务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帮助学生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教师用改编的诗句“极地亲友如相问,一片‘冰芯’在玉壶”来作为整节课的收尾,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在这里暗藏了诸多“小心思”:“一境到底”的教学主线、语文与地理的跨学科融合、实验探究的诗意之美、科学研究的情感共鸣……

本节课得到了专家和现场观摩教师的高度评价,这既是对王玉婷老师的认可,也是对苏州高新区在初中地理教学所作探索的肯定。教师只有着眼于核心素养培育,才能真正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在打磨的过程中也发现,如果没有平常的教学积累,教师是很难通过一节优质课得到很大提升的。教学的提升和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创造时间和空间,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开辟科学研究的“试验田”,真正体现初中地理教学对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