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结构化学习的美术大观念运用
作者: 范小虎
【摘 要】大观念能够统整美术学科零散的知识内容并帮助学生进行结构化学习,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在地方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基于美术大观念,从目标结构、问题结构、任务结构、评价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初中美术;大观念;美术教学;结构化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9-0071-03
【作者简介】范小虎,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苏州,215004)美术教研员,副教授。
大观念是课程内容上层和核心的综合概念,是若干事物之间的共性联系。基于大观念的教学能够有效地组织结构化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与核心素养相对应的认识论和价值观。指向结构化学习的大观念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多义性、交叉性、持续性、有效性、普适性的特征。大观念的选择与组织是进行课程架构的关键,从实施的角度来看,大观念应指向深度学习、体现学科特征、把握合适范围。下面,以地方美术课程“守正创新——苏扇”的教学为例,从目标结构、问题结构、任务结构和评价结构四个方面,说明如何基于美术大观念开展教学。
一、目标结构体现大观念内容的组成
1.大观念需基于单元目标进行高位提炼
大观念能够统领整个单元教学,通过对单元目标中学生能够“做到”“知道”“理解”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高度总结,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观念体系。
苏扇单元课程学习目标有如下三点。(1)学生将做到:梳理苏扇发展源流,画出脉络图,形成可视化设计并组织苏扇文图雅集。(2)学生将知道:苏扇发展历史脉络,了解其工艺形式、装饰形式、社会功能及创新方法。(3)学生将理解:苏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苏扇不同的外在形式下,发挥着不同社会功能,当今苏扇的发展需要结合创新。在此目标基础上,明确苏扇单元课程中需要解决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的两个重点,总结出学生需要持续理解的大观念:传统工艺的创作需要遵循“守正创新”的传承与发展理念。
2.学时目标根据单元目标进行阶段拆分
将单元目标拆分为更小的、可管理的学时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并逐步掌握知识点。学时目标的设定旨在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达到每个阶段的目标,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这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
例如,第一个单元学习目标可拆分为三个课时目标:梳理苏扇发展源流并画出脉络图;进行苏扇的可视化设计;组织苏扇文图雅集。第二个单元学习目标可拆分为三个课时目标:了解苏扇发展历史;了解其工艺形式、装饰形式及社会功能;探索苏扇创新发展的方法。第三个单元学习目标可拆分为三个课时目标:了解苏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明确苏扇发挥的多种社会功能;明确传统苏扇需要结合当今审美形式进行创新。
二、问题结构引导大观念教学的细化
1.关键问题回应大观念内容
关键问题是整个单元结构化学习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一般是以大观念为导向、能够整合学习内容并引发深度学习的问题。关键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在结构化学习中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对大观念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设置苏扇单元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苏扇如何从传统中来到创新中去?
2.基本问题对应学时目标
基本问题是每个学时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它与学时目标相对应,通过对学时目标的实现来回应和解答基本问题,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能够针对问题制定每个单元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苏扇单元课程中,关键问题“苏扇如何从传统中来到创新中去”可拆解为三个学时基本问题:苏扇的发展历史是什么;苏扇的形式功能是怎样的;苏扇该如何创新。其中第一学时的基本问题与学时目标对应关系显而易见,要解决第一学时的基本问题,学生要“梳理苏扇的发展源流”“画出脉络图”“理解苏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第二学时基本问题相对应的学时目标为“进行苏扇可视化设计”“了解其工艺形式、装饰形式及社会功能”“明确苏扇发挥着多种社会功能”。与第三学时基本问题相对应的学时目标为“组织苏扇文图雅集”“探索苏扇创新发展的方法”“明确传统苏扇需要结合当今审美形式进行创新”。
3.具体问题对应学习活动
教师将基本问题拆分为具体问题,并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在线学习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知识或技能。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实现结构化学习。
比如,第一课时基本问题“苏扇的发展历史是什么”可拆分为两个具体问题。(1)苏扇发展历史上经过了哪些阶段。可设置学习活动“学生根据画中信息,观察苏扇类型,尝试将扇子按时间顺序排序”。(2)每个阶段的特征是怎样的。可设置学习活动“小组对比不同时期扇形特点并进行归纳,画出苏扇历史脉络图,标注好每个时期的特征”。
第二课时基本问题“苏扇的形式功能是怎样的”可拆分为三个具体问题。(1)苏扇工艺有哪些。可通过学习活动“拆分扇骨,小组探究苏扇的工艺性”来解决。(2)苏扇装饰形式有哪些。可通过学习活动“归纳概括装饰类型有哪些”来解决。(3)为什么用这种工艺和装饰。可通过学习活动“体会苏扇体现身份、承载文化等社会功能”和“将扇骨工艺类型、装饰类型、社会功能等信息完善成图文”来解决。
第三课时基本问题“苏扇该如何创新”可拆分三个具体问题。(1)当今苏扇发展现状。可通过学习活动“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和视频,阐述当今苏扇发展现状”来解决。(2)什么样的苏扇适合我。可通过学习活动“在苏扇图文上绘制创新设计图”来解决。(3)怎么传播苏扇文化。可通过学习活动“组织苏扇文图雅集”来解决。
三、任务结构驱动大观念教学的落地
1.大观念的形成依靠表现性任务的达成
由于表现性任务具有真实性、开放性等特点,学生在实践中需要借助辩证思考、自我反思、理解他人、深度体验等方式进行实践学习。在苏扇单元教学中,表现性任务为:组织一场苏扇文图雅集。这个任务可以让学生在挖掘苏扇历史的基础上交流其创新发展并明确渗透其中的文化内涵。
2.细化的学时任务指向基本问题的解决
学时任务是指将表现性任务分解成更小、更具体的子任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每个基本问题。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表现性任务达成的目标和要求,然后将其细化为具体的步骤和学时任务。这些学时任务应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能够解决对应学时的基本问题。
例如,苏扇单元课程中表现性任务“组织一场苏扇文图雅集”可拆分为三个学时任务:画出苏扇发展脉络图;形成苏扇可视化设计;组织苏扇文图雅集。三个学时任务具有层次性、递进性。
四、评价结构检验大观念教学的成效
1.单元评价检验大观念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进行单元评价,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应该包括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大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
苏扇课程中单元评价标准的要点为以下三个。(1)能将苏扇历史、工艺、装饰等信息进行可视化设计。(2)能有序组织安排苏扇文图雅集。(3)能结合当今苏扇发展现状,思考如何守正创新。这样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大观念的形成,每个要点可以分等级、层次进一步细化。以第一个要点为例,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历史脉络,图文并茂地展现工艺特征和装饰风格,并进行有条理的解读,为优秀等级;学生能够梳理出历史脉络,体现工艺特征和装饰风格,并进行合理解读,为良好等级;学生能够梳理出历史脉络,初步分析风格特征,为合格等级。
2.任务评价有效检测单元学习
表现性任务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是在实际应用知识时所表现出的能力,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通过表现性任务评价能够有效检测单元学习的有效性。本单元的表现性任务评价如文末表1。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7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