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笃行课堂”: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作者: 赵光辉 汤家合
编者按: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始终秉承“传承雨花英烈精神,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红色文化引领 科学教育见长”的高品质特色高中创建目标,整合红色教育内容,探索红色教育的创新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评价导学“四步六环节”笃行课堂教学范式。
【关键词】笃行课堂;课堂特征;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7-0063-03
【作者简介】1.赵光辉,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南京,210012)党委书记,高级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人民政府督学;2.汤家合,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南京,210012)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以“传承雨花英烈精神,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与终身幸福。学校先后经历了“自立—至强—致远”三个发展阶段,始终以“笃”的姿态,不断拓展“行”的宽度与高度。一代又一代的雨中人因对教育的“笃爱”,一直行走在开辟、探索、发展的教育之路上。在行走中,雨中人的精神越来越明亮,视野越来越开阔,道路越走越宽阔。
近年来,学校主动践行教育家精神,发掘学校优秀教学传统,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以“雨润花开,培根养心”为主题推动学校内涵建设,逐步形成以“切实、真实、丰实、宽实”为特征的“笃行课堂”教学范式,致力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见图1)。
一、“笃行课堂”的内涵特征与育人价值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认为,“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任何学校的变革,首先要从课堂变革开始。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指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机制创新,指导、发动各地和学校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学校主动反思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课堂变革寻找方向,积极推进“笃行课堂”实践。
(一)“笃行课堂”的内涵特征
学校立足“笃行”文化,在“传承历史、坚持特色、面向未来”中推进课堂变革,提出了“笃行课堂”的建设任务,通过建设“格物”课程,形成了“双核三维四实”的教学体系。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立足学科思想、创新思维和课程思政三个维度,构建以“切实、真实、丰实、宽实”为特征的“笃行课堂”(见图2)。
1.“切实”:强调体验,彰显学生主体和以学为中心
“笃行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备课前,充分调研学情,设计“小台阶、慢节奏”学习方案,做到“贴‘生’而行”;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充分探究。在“笃行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发者、支持者和促进者。
2.“真实”:注重实践,强调实践学习和本真教学
“笃行课堂”强调“笃”,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意志,引导学生积极而坚定地学。“笃行课堂”强调“行”,突出“用(实践)中学”,要求学生实现近迁移,重构原认知,形成新认识;突出“学后用(实践)”,实现远迁移,升华认识,提高理解力。笃行课堂强调“本真”,教师教学不虚假、不作秀,敢于直面学生的问题和错误,及时引导和纠正,不断调整策略,追求教学实效。
3.“丰实”:鼓励探究,强调多样学习和多元评价
“笃行课堂”采用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自主反思和项目任务等多种学习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意外的收获和精彩的生成。
“笃行课堂”强调“教—学—评”一体化,把评价融入学习全过程,使评价成为学习的引擎。教师设计“为学习的评价”和“作为学习的评价”,学生则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在完成评价任务中达成学习目标。
4.“宽实”:关注整体,强调素养目标和单元教学
新课标提炼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笃行课堂”要求教师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进行单元设计。教师首先对接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单元目标,然后依据单元目标设计单元评价任务,再根据单元评价任务选择内容并有效组织教学。学生通过课时学习获得学习经验,完成评价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二)“笃行课堂”的育人价值
“笃行课堂”强调通过实践深化和巩固知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其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笃行课堂”强调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减少教师课堂讲授时间,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同伴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创造性思考。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笃行课堂”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质疑思辨、深化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推动教育的实践创新
“笃行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了育人新样态,通过主题融合课程和实践活动,丰富了学校的课程文化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4.促进家校的协同育人
“笃行课堂”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合作,学校和教师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环境。
二、“笃行课堂”的范式推进
“笃行课堂”的教学设计是逆向的。教师先结合教材和学情设计“学习目标”,并据此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再依据评价任务(问题)选择内容和设计学习活动。“笃行课堂”的教学流程为:全面分析,确定目标——依据目标,设计问题——依据问题,设计活动(包括设疑、探疑、辩疑、解疑、释疑、拓疑六个环节)——依据目标,设计作业。备课组据此进行单元备课,教师依此进行课时教学,实现课程和教学双重意义上的“教—学—评”一体化。
“笃行课堂”的四个步骤是以学生自学和练习为主,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导点拨和质疑讲解。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学习目标,突出了课前补偿和反馈矫正这两个环节。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和教师都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和方法,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笃行课堂”操作范式(见图3)的推进和实施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学校通过加强教师培训、课堂示范和专家引领,提升教师对“笃行课堂”的理解、认同和行动力;通过向学生宣传“笃行课堂”的理念和优势,交流“笃行课堂”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尽快适应“笃行课堂”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笃行课堂”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
三、“笃行课堂”的建设成效
一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通过“笃行课堂”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是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教师在实施“笃行课堂”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笃行课堂”的实施,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