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角下拓展性阅读板块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作者: 宋梦琦 涂海燕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确保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落实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聚焦主题意义的建构,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整体规划教、学、评一体化活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以译林新版高中《英语》第五册,即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拓展性阅读板块教学设计为例进行教学探索。
【关键词】主题语境;单元整体教学;拓展阅读板块;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3-0024-06
【作者简介】1.宋梦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210003)教师,一级教师;2.涂海燕,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210003)教师,高级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一、英语课程中的主题语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针对英语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现象和为考试而教等突出问题,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与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课程内容六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中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
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在一定的主题语境引领下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以汲取文化精华。同时,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其实,这也就是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
二、英语课程中的单元整体教学
首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标首次使用 “大概念”一词,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确保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
单元整体教学,就是要搭建一个由单元“大主题”或者说“大概念”统领的、各语篇主题相互关联的、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设定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基于对各单独语篇“小概念”的学习和提炼,逐步建构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概念。因此,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聚焦主题意义的建构,整体规划教、学、评一体化活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现机制。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词句、轻理解,重分课、轻整体,重过程、轻反馈等误区。“单元整体教学”是改革课堂教学中内容碎片化、过程表面化、评价形式化等弊端的有效的抓手。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也是开展深度学习的必由之路。新课标多次提到“深度学习”,建议“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1]深度学习,“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心灵里,还“深”在系统结构中,“深”在教学规律中。深度学习不仅要“深”下去,还要“远”出去;不仅要实现当前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提升思想水平、精神境界,更要培养能够进入未来社会、承担历史实践重任的人才。
三、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拓展阅读板块
“拓展性阅读”(Extended reading)板块重在推进认知,是单元主题语境下“主阅读”(Reading)板块在主题意义上的深入或延展。它在新教材体系中的作用与功能,并非只为增加语言输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而是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内容做进一步学习和思考,以实现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深度探寻,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和提高思维品质。张伊娜教授提出,“整体”与“深度”是拓展性阅读教学的两个关键词。因此,拓展性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在单元主题语境下达成深度学习的重要抓手。[2]
四、主题语境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例
(一)研读教学内容
本课例选自译林新版高中《英语》第五册,即选择性必修二Unit 2 Sports culture中的Extended Reading板块,文本是Sports idioms。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话题是“体育文化、体育精神”。本板块的语篇是一篇“杂志文章”,围绕单元话题“体育文化”,介绍了一些从足球、棒球和拳击这三项广为流行的体育运动中演变而来的英语习语,并详细解释了这些习语的由来、含义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英语中体育习语的介绍,让体育更加贴近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知识,并感知体育、语言和文化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学生对比汉语中的体育习语,帮助学生学会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提升跨文化意识。
作者首先简单介绍习语的定义和作用,引出体育习语的话题,然后使用小标题的形式介绍每种运动和相关习语,使文章结构一目了然;在介绍具体习语时,作者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例子来阐明习语的由来、含义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习语的用法;最后作者巧妙地使用文中所介绍的几条习语结束全文,在让语言丰富生动的同时也增加了表达的深度。
(二)了解学生学情
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3000词左右),基本可以满足本板块学习的词汇需要;学生的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如阅读中的预测、略读、扫读、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技能,能够通过自主阅读获得文章大意和结构并梳理信息。通过单元前面板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围绕体育文化中的运动赛事、体育精神等话题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对棒球、拳击等运动比较陌生。学生能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一些中英文习语,但是对英语中与运动相关的习语缺乏了解。同时学生对“杂志文章”这一语篇类型的简明幽默的语言风格缺乏具体感知。
(三)制定教学目标
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一,学习理解类目标,即基于语篇,梳理本篇杂志文章的结构,理解文中体育习语的意义和用法;第二,应用实践类目标,即深入语篇,使用文中的体育习语表演生活对话,分析中外体育习语的异同以及它们与文化的互相影响;欣赏文本简明幽默的语言风格和举例的写作手法对表意的作用;第三,迁移创新类目标,即超越语篇,整合所学体育习语,仿写一段文字,表达对体育和生活关系的理解。
(四)设计教学思路
“单元学习活动是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所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3]。本板块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围绕单元话题完成对文本的梳理和理解,第二课时依托实践和创新的学习活动实现对单元主题的深化。
1.第一课时。
(1)课前导入
在本单元的其他板块,学生已经了解了体育对个人的积极影响,了解到“运动教会我们坚强品格,教会我们遵守规则,教会我们感悟输赢——它教会我们生活的真谛”。所以在热身环节,教师给学生呈现一组有关各种体育运动的图片,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引出“体育对于生活的影响”这一话题。学生围绕问题“How have sports affected you and your life?”以自由交谈的方式复习体育对于自身生活、身心两个层面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听、看等方式有效理解意义,有效使用口语表达意义的语言能力。
在学生讨论体育对个人层面的影响之后,通过展示George F. Will的一句名言“Sports serve society by providing vivid examples of excellence.”以问题“What about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on our culture?”引发学生对体育之于文化层面的影响的思考。同时展示本板块语篇Sports idioms的标题,以此引入本课的阅读学习。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初步了解,产生探索体育、语言、文化三者关系的兴趣。
(2)预测文本内容
在读前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标题,通过问题“Do you know any idioms?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and idioms?”启发学生根据标题的文字和图案推测阅读内容,并形成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分析信息间的关联和差异,推断其逻辑关系。
(3)理清文本脉络
在读中环节,第一遍阅读时,学生在小组中利用思维导图结合小标题梳理文章大意和结构,使文章结构可视化。并通过略读获取文本的体裁、主旨大意等事实信息,验证自己的推测。本文是一篇杂志说明文,第一段导入部分“Introduction”中作者介绍“There are lots of sports idioms that have found their way into everyday language”.第二至八段是文章主体部分,是由三个小标题football, baseball, boxing引领,分别介绍这三种体育项目习语的段落。文章的第九段是结尾“Conclusion”,作者以“Sport is challenging and so is life”为开头,巧妙地使用文中所介绍的几条习语结束全文,表达对体育和生活关系的理解。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内在规律的思维品质,培养他们提炼主题意义,分析语篇组织结构、文体特征和语篇连贯性的语言能力。
(4)梳理重点信息
学生在梳理文章大意和结构后,第二遍阅读时按照三大部分做详细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先阅读第一段Introduction部分,学生理解习语的定义和功能,以及英语中有许多体育习语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策略,提醒学生关注下定义的写作技巧和因果逻辑关系,并初步把握体育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抓住关键词“inseparable”(密不可分的),提高提炼、分析、概括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接着,学生阅读文章主体部分,通过提问“Why did the author focus on the idioms from the three sports: football, baseball and boxing? 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两个问题,启发学生关注足球、棒球和拳击的共性;指导学生在进行信息加工与处理的过程中,多角度地理解文本,分析其结构特点,深入认识体育和生活的紧密关系。而后,逐一阅读与足球、棒球、拳击三项运动相关的习语。
理解每一项运动的习语前,教师先补充一些关于该运动的场地、规则等背景文化知识,比如棒球的场地划分(见图1),再让学生对习语进行梳理,最后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如在阅读拳击相关段落时,学生先在小组中完成对“below the belt”和“throw in the towel”两则习语的意义、用法和实例的梳理。
针对学生很少观看拳击运动,不了解拳击运动的术语“ring”以及具体的拳击策略的情况,教师通过播放一个拳击运动员被打中下半身时的镜头,补充学生对该规则的直观感受,辅助理解习语“below the belt”的意义,理解“暗箭伤人”的危害和不恰当。
通过展示拳击运动员拿着毛巾的图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围绕问题“When does a boxer use a towel?”讨论毛巾在这一项运动中的象征含义。它既可以代表“放弃”,也可以用来“擦擦汗水、重新来过”。这样,在直观感受毛巾在拳击运动中的作用的同时,深化单元主题意义,加强学生对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的理解。
在读文章最后一段时,学生带着“What is the author’s writing purpose? How do you find the authors tone?”两个问题进行阅读。理解作者想要读者感受体育对生活和语言的影响的意图,进一步理解体育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并思考体育还能带给我们什么影响。之后,欣赏文章结尾句:“However,when you are thrown a curveball,do not throw in the towel-workhard,be careful not to score an own goal,and you are sure to make it!”作者将文中提到的习语融合成了一句既幽默又富有深意的话。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文章写作目的和语言风格,推断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感知所学内容的语言美和意蕴美,为下一课时的模仿介绍和段落仿写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