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2年第1期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2年第1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育刊物。宣传国家和省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学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观点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研讨,交流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信息,辅导中学,特别是初中教师的进修提高,表彰中学教育战线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创新精神,开辟中学课程教学活动的科研园地,传播国内外教育信息。

目录

视点 | 课堂灵魂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学科教学正由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培育转轨。在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聚焦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触及课堂教学的灵魂,才能真正推动育人方式的转型。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第一,坚持问题导向。问题

专题 | 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主持人语·译林新版高中《英语》教材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每册教材有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安排四个学习单元。每个单元以话题为引领,整体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单元各板块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关联性。围

专题 | 紧扣主题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必要途径,这一论断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究竟应该从哪里入手?笔者以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

专题 | 单元视角下阅读板块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 要】“大观念”是指向学科本质、联结学科内容、统整教学过程的核心概念。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围绕单元主题意义,选择并组织多模态语篇,进行以主题为着力点的教学。本文以译林新版高中《英语》教

专题 | 单元视角下语法板块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 要】大概念的提出为解决教学内容碎片化、过程表面化和评价形式化等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教师应在教学中坚守立德树人的方向,聚焦主题意义的建构,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确保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课堂。本文

专题 | 单元视角下综合语言训练板块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 要】高中英语应基于主题语境展开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这里的主题语境不仅包括板块的主题,还应考虑板块所在单元以及教材的宏观主题语境。本文以一节高中英语综合语言训练课为例,探讨如何在结合教材及单

专题 | 单元视角下拓展性阅读板块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确保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落实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立德树

名家视线 | 相机选用“有挑战的问题”驱动新知探究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情相机提出一些“有挑战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卷入新的问题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初中阶段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教学进程中,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相机改变之前研究函数

课程与教学 | 以问题驱动数学思考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上如何以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以“网格中的特殊三角形”为例,需要教师设定教学的主题,根据主题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培养学生合理猜想及计算验证的能力,让学生沉浸、深入

课程与教学 | 初中地理主题式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摘 要】单元教学能弥补课时教学的缺点,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初中地理主题式单元教学,应该包含拟定单元教学主题、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开展单元主题学习、设置单元学习评价等环节。【

课程与教学 | 信息作品制作课中真实性评价的应用研究

【摘 要】针对初中信息技术作品课的课型特点,将真实性评价应用于该课型中,从理论研究展开,以单元主题教学中具体的教学为载体,达到让学生从“能操作”到“会创造”、综合能力获得提升、精神与情感获得关注的目的

课程与教学 | HPS教育在物理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摘 要】HPS教育旨在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有关内容融入科学课程与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将HPS教育融入中学物理单元复习课不仅是物理课程改革、物理科学教育的需要,而且能够针对性地

名校课改 | 促进关键能力提升,实现育人方式转型

编者按:江苏省丹阳市马相伯高级中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以“襟怀天下,跬步躬行”的学校“澎湃”精神为引领,依托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促进关键能力提升的普通高中动态生成课堂教学行

名师课堂 | “三自”教学,让语文学习与精神成长同步

【摘 要】“三自”教学主张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促进学生“自主体验”,最终实现学生“自我成长”,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真正落到实处。“三自”教学范式包括“自主先学”“问学互进”“学用达理”三个

聚焦 | 第34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细则

一、征文主题坚持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适合的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二、参赛对象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和特殊教育工作者(教师、管理工作者、教科研人员),年龄不限。三、奖项设置1.本次征文竞赛设特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