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化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力

作者: 方筱馨

一、“奇才班报”的由来

《史记·商君列传》:“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奇才班报”项目活动是把一群个性鲜明的孩子组织在一起,由主题活动与班报创编相结合,以展示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自主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开展“奇才班报”活动是出于以下两点思考:

第一,需要为学生的个性表现和潜能搭建发展的平台。在一次新生见面会上,学生们进行了自我介绍和才艺表演。从他们的表现中,我看到一年级学生兴趣广泛,喜欢唱歌、跳舞、阅读、摄影、写作、画画的人很多,同时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在起初定班名、绘班徽、议班规活动中,学生们纷纷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别是制定班级公约的分组讨论中,一些学生很有组织才能,能结合大家的意见,归纳出条款;在班徽的绘制中,有些学生很有自己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在竞选演讲时,有的学生表现出了出色的演说才能。

如何创设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给学生更多表现兴趣爱好的机会呢?我由此萌发了开展“奇才班报”主题活动的设想,试图通过“奇才班报”的活动形式,给每个学生一个自主生长的舞台,发展他们的兴趣特长,展示各种能力。

第二,学生活动中的自主性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是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奇才班报”项目活动就是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主题,通过“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能力。

学生通过“奇才班报”主题活动,用自己的视角体验生活的变化,在探索实践、不断学习中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找资料、自己组织活动、自己创编,发挥了他们每个人的能力,在创编班报上一展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寻找方法,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在班报的设计与实施、改进与完善、展示与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奇才班报”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项目活动的选择与设计

1.项目活动的选择

项目活动设计可以围绕学校的主题单元活动展开各项班级主题活动,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如有美术功底的学生为每一位过生日的学生送上自制生日贺卡;可以是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如种下一棵光盘树、光盘行动我能行、清洁教室地面等。

在项目化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力0

2.项目活动方案的设计

确定好活动主题后,就制定活动方案。每一个主题活动都由若干个小活动构成,每一个小活动如何开展,以怎样的方式开展,在活动中给学生怎样的任务,这些都需要进行具体的设计。如针对“最美小岗位竞选”的项目活动设计如表2所示:

在项目化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力1

(二)项目活动的实施

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明确实施的步骤。学生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同的团队之间互相学习,在体验感悟中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

案例1:蜂匠精神的环境整洁师

起因:班级的流动红旗总是因为卫生失分擦肩而过。班会课上大家讨论为什么教室的地面总是不够清洁,如何打造温馨的教室环境,获得流动红旗。

通过讨论大家发现,自己教室里很脏,同学们喜欢经常乱扔小纸屑,值日生也不是很认真,打扫清洁工作非常懈怠,班级里必须要有蜂匠精神的环境整洁师帮助大家一起克服困难。

环节一:招聘环境整洁师

招聘会上,有4位同学带着他们的整洁教室劳动方案来竞争环境整洁师。根据方案,其他学生纷纷参与组队,自由选择喜欢、信任的整洁师。44人共分成了4组。成立小组后,每组给自己取了组名,分别是“小蜜蜂组”“爱心组”“蚂蚁组”和“展翅组”。然后大家共同制定岗位职责,明确自己的任务。顺序以抽签决定,每组将以一周的时间进行实践演练,每周集体互评,一个月后看看4组的表现,由大家投票,看谁能被评上“最佳蜂匠整洁师”。

环节二:施展才能共劳动

第一周为“爱心组”。组长的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没有把职责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只有几位同学坚持认真扫地,其余同学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结果一周后,教室的环境没有得到改善,很明显指定的方案没有很好落实。

第二周为“小蜜蜂组”。他们吸取了第一组的失败经验,分工明确,用图示法让每位组员都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下课后,擦黑板、扫地、排桌椅的组员都非常积极,定岗定人,的确是个好办法,能够吸取他人的失败经验,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来源。

第三周为“展翅组”。组长喜欢召集大家开会,操场上经常看到他们聚集在一起的身影。有组员提出,不仅岗位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还要会找教室的死角,桌椅的缝隙、窗台的槽、门口的角落都是大家忽视的地方,也要有同学负责。他们一起修改了原有的方案,每个人都体现了主人翁的意识。一周里,教室每天都是干干净净。

第四周为“蚂蚁组”。组长喜欢亲力亲为,他会每天巡查值日情况,经过前三周的观察,他的方案中又增加了奖惩措施,对于认真劳动的同学还有一张小小的贴纸奖励,大家的劳动积极性非常高,还有一位小发明家自制了一把小扫帚,可以把垃圾清理干净。

每周一次的集体互评,从不同维度了解各岗位的实施服务情况。经过四周的劳动实践,锻炼学生的自主性。用自己的智慧使教室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室环境变得更温馨、舒适。

环节三:实践成果大比拼

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感言,“这个活动太有意义啦,辛苦的汗水换来了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大家纷纷把票投给了“展翅组”和“蚂蚁组”,两位组长获得了“最佳蜂匠整洁师”的称号。大家经过努力也分别获得了爱岗章、勤劳章、奉献章。

(三)活动材料的收集整理

围绕学校每月的主题或班级活动准备素材。特别是每月一期的班报活动,需要收集学生的作品,如活动照片、记者采访稿,如果是读后感或实践感悟,需要全班供稿。爱好写作的同学也会不定时地投稿,写一写外出活动的心得体会。学生进教室后就会自己把稿件投进投稿箱。本期的主编会来收集这些学生提供的第一手资料。

班报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自我,引导学生理解集体感的重要性,发挥每位学生的自主性。

(四)“奇才班报”的编辑

在收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开始编辑“奇才班报”。为了迎接新年,在班会课上班主任把全班分成5组,由5位主编带领同学们讨论确定本期的主题。同学们议论纷纷,结合当下热点得出了“我运动,我健康”“生日快乐”“守护地球”“阳光播报”几个主题,然后主编要制定摄影、记者、美编的分工表,便于大家各自准备。

有一位主编想做一期生日特刊庆祝新年。他先制定好任务清单,把每位成员的任务落实好。其中一位同学专门把收到的生日贺卡收集过来。他们要从中挑选一位美编和过生日的同学进行小记者采访。被选中的同学异常兴奋,当小记者穿好红马甲、拿好话筒采访的时候,彼此都觉得是体会了把上电视的感觉。

低年级学生制作班报时还需要借助模板工具排版,然后整体布局。制定好初步的框架之后,还需要分成几次完成文字的书写和美化,学生利用晚托班或放学后来继续完成。

美编开始排版的时候考虑到美观而忽略了文字的编排,最后文字只能再做删减,失败的经验也为下一次更好地完成工作奠定了基础。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除了自身功底外,在平时还要注重创新编辑理念、增强策划意识、读者意识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不断磨炼中成长起来。

(五)“奇才班报”的交流与展示

班报完成后,每组请一位同学来和大家交流制作的过程,如何选材,构思是怎样的。

主编1说:“通过几次做主编的经历,我觉得我的能力更强了,我会合理安排好组员的分工,我们的小记者自己还获得了二年级短绳的冠军,还接受了其他记者的采访,我觉得我们这期《校园运动》班报是最棒的!”

主编2说:“我的迎新主题设计的新年红包才是亮点呢,每一位同学都觉得非常喜庆,有种想伸手打开红包的欲望。”

从初稿到最终稿凝聚了每一个同学的心血。报纸一出版,就吸引了同学们的强烈关注。大家围着看、抢着读,爱不释手,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在班报上人人可以成为明星。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价值感都是依靠周围人的评价建立的,一份尊重和支持,学生在一起活动、学习都是教育的契机。

每一次交流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可以找到自己小组的不足,让学生各显其能、各展其长,这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三、“奇才班报”项目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结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获取材料、分析并解决问题,不断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并进行反思和改进,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奇才班报”项目活动中学生主体主要体现如下:

自主合作:根据特长组建不同小组,主编、美编、摄影、记者可以自由组合,互相寻找信任的伙伴。有些主编非常抢手,很多同学都选了他,主编只能忍痛割爱,使每一组人数都相等。

自定目标: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商讨想要表达的内容,组员商量分工合作,讨论确定主题是什么、每个版块怎么安排。

自觉学习:小记者要善于用笔记下事情;美编要有过硬的美术功底;摄影要会用相机,会发现身边的美好瞬间;主编要有协调能力,在参与办班报的过程中帮助同学发现自己,让他们成就最好的自我。

自主创新:他们互相学习,寻找他组的优点,也会尝试用新的排版方式让自己的小组作品更为出色。

此外,美编组还会为每一位同学制作有创意的生日贺卡,签上全班同学的名字,送上生日的祝福。那些立体的贺卡更受学生欢迎,小寿星都非常期待这份惊喜,盼望着生日这天早点到来。

(二)积极鼓励学生创意

成人的眼中,办报纸是一件很烦琐、很严肃的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追求完美细致的程序,他们首先体现的是创意,是灵感下的作品。

创意从设计岗位名片开始。应聘的小主编、小记者、小美编、小摄影每人都要设计岗位名片,这张小小名片就是他们创意的代言物。在设计的过程中他们对于小岗位的职责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丰富的班级活动让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辞旧迎新,学生写一封寄给明年自己的信,信里面学生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点滴,并展望未来。

“我担任小摄影师,学到了很多摄影技巧;我还要更加自律,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我当上了班级小记者,采访了很多同学,写了很多采访稿,这对我的写作很有帮助,我更喜欢阅读了。”

“我觉得这一年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当上了主编,我还知道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学生喜欢上了有趣的活动,希望“奇才班报”上能有一个栏目专门呈现他们的金点子,甚至有学生提议可以有更多“奇才”的活动,如在“奇才银行”里可以积攒存储存奇才阅读、奇才运动、奇才劳动的“奇才”币,看谁能成为“奇才大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