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李华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双减”政策下,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有效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基于单元整体视角进行作业设计是实现作业高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单元视角,教师更能看清全局,摸清教材的脉络,能有效地避免作业的重复,减少机械作业,增加突出学科本质的巩固型、拓展型作业等,使作业更精准、更高效。下面以沪教版数学三下第二单元《用两位数乘①》为例,谈谈笔者对单元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科学制定单元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是开展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检测作业品质高低的重要依据。作业目标要基于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基本要求,要兼顾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多维度的目标达成,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用两位数乘①》单元属于“数与运算”模块,共6课时。分为以下几个内容:整十数与两位数相乘;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横式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竖式计算;小练习。教材注重结合具体情境,强调算法探究,重视对算理的剖析,使学生获得多种算法的体验,并渗透了估算的策略。

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并且掌握了用一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这一内容也为后续学习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做准备。

通过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和学情,制定了如下的单元作业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与两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能通过合理分拆因数,借助横式表达形式,理解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

3.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能以联系的眼光,理解横式与竖式计算过程之间的关系,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5.理解竖式计算中“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的算理,并能正确书写与计算。

6.运用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自觉利用估算,整体把握计算结果的合理范围。

7.在用两位数乘的计算中,增强数感,提高计算正确性,发展计算灵活性。

二、合理设计单元作业内容

“双减”文件明确要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因此教师要根据单元作业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单元作业内容,对已有的习题进行整合、改编,甚至创编等,对作业进行单元的整体设计和重新构建。

(一)分析配套作业

在设计单元作业时,教师可以教材配套的习题为基础。沪教版数学的配套作业除了教材上少量的习题外,主要以配套练习册中的习题为主,每个主题的内容按难易程度分为A级和B级。我们可以对教材配套的作业预先进行试做、分析,按作业目标,将之归到相应的课时作业内容中。

(二)增补课时作业

基于对每课时教材配套练习册中习题的分析,根据需要可恰当设计部分习题补充课时作业。例如通过作业属性表分析,我们发现《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横式计算》的配套习题较少,题型比较单一,缺乏思维度。因此设计了如下作业:

有趣的11

(1)请你算一算以下三个乘法算式的乘积。

32×11=27×11=55×11=

(2)仔细观察,两个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3)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吗?

26×11=45×11=83×11=

(4)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计算的学习比较枯燥,这个练习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寻找规律并交流分享。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如,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配套练习册中多以算式的形式呈现,缺少直观图示。因此设计了以下选择题:

如图,两个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小胖用竖式求出大长方形的面积,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表示的是()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0

A.长方形A的面积B.长方形B的面积

C.大长方形的面积D.无法确定

这道题借助数形结合,将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通过长方形面积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尾要和因数十位对齐”这一算理。

(三)关注作业分层

学生在基础、兴趣、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作业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课时作业可以分为基础和拓展两个部分,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拓展题可作为选做内容。基础作业以配套教材的习题、练习册中的A级题、设计的巩固题为主,拓展作业则是练习册中的B级题或设计的实践作业、探究作业、阅读作业等。这样兼顾了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让学生拥有自主灵活的作业选择权,既减轻了部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自我探索的空间。

例如,“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竖式计算”第二课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阅读史料的探究作业。

小探究——铺地锦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1

我国明朝的《算法统宗》里讲述了一种“铺地锦”的乘法计算方法,是利用方格来算的。例如,计算62×37,先把两个因数分别写在方格的上面和右面,然后把一个因数各位上的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各位上的数相乘,积写在相应的方格里(如6乘3得18,写在左上方格里),再从右下方开始,把斜对着的数分别相加,就得到相乘的积2 294。

(1)你能看懂“铺地锦”的计算方法吗?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吧!

(2)利用“铺地锦”的方法,你能计算37×43的积吗?动手试一试,并用乘法竖式进行验算。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2

(3)和同伴说一说“铺地锦”的方法和乘法竖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种乘法计算的方法呢?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明朝“铺地锦”的计算方法,拓宽学习视野,增强对数学文化的感受。同时通过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竖式的简洁性,感受到乘法计算方法随着历史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三、优化调整作业内容

针对本单元配套练习册中的习题和补充设计的习题,还要从课时视角、单元视角和学生当天课堂学习的反馈情况加以优化调整。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还不够清晰。因此及时调整作业内容,删减了部分计算题,改编成判断题、选择题,让学生进行辨析,进一步巩固算理。

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3

根据上面竖式计算中A和B表示的意思,A > B。()

选择:计算61×19,下列算法不正确的是()。

A.61×10+61×9B.20×61-61

C. 61×10×9D.60×19+19

“双减”政策带来了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减负增效”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转变观念,提高作业设计能力,不断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