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善待学校里的三分钟 在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上午第一节课小学从8:21分开始,初中则始于8:11分,教职工的上班时间是7:29分。校内的作息表上时间既没有整点,也没有半点,甚至连一刻或者三刻这样的时间安排都没有。
名家专稿 | 论“时习”思想的基本内涵(上) “时习”一词,出于《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杨伯峻先生对“时习”的译注是值得信任的。他说,“时”字在周秦时候若作副词用,等于《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以时”,是“在一定的
学术前沿 | 审视与超越:“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治理 作业,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课堂与社会等发生教育关系的重要链接。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多维元素及其现实样态看,几乎没有哪一个元素能够像作业一样,既能够作为每个学生学习生
于漪研究 | 丹心与沃土 众所周知,于漪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语文学科性质的“人文说”,于是人们通常便会认为,“人文说”是于漪对于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贡献。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还不止于此。考察于漪教育教学的实践文本和理
校长论坛 | “美雅贤达”教师素养提升工程的实践 瀚文小学创办十多年来,以智慧仁爱的教育普惠每一位学生,赋予童心最美的光泽,求真、向善、至美,演绎办学哲学“惠泽童心”。学校以“博约兼资,文行并美”为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聚焦“美雅贤达”,形成了教师培训活
校长论坛 | 以评价改革提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路径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优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落实综合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在中考改革、“双减”
校长论坛 | 打造“明理”文化磁场,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是一所2017年9月开办的新学校,目前有22个班级,79位教师,平均年龄为30.3岁,1~5年新教师居多。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修养,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工作
校长论坛 | 以终为始:促进“焕彩”课程的迭代优化 强校工程不仅要“输血”,更要自身“造血”。近年来,泖港学校把创建“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作为学校发展的有利契机,通过课程的迭代更新,构建富有学校“个性”的“焕彩课程”,实现了学校师生的健康发展,呈现出良性
校长论坛 | 点亮小海星的学习之旅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地处南上海杭州湾畔,与上师大、华理、应技大等院校为邻,周边还有风筝放飞场、碧海金沙、渔人码头等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2020年11月,学校成为区“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
校长论坛 | 文化引领发展 创新提升管理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中学创办于1958年,已有一甲子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在新时代的办学中,学校传承接续、开拓创新,持续向“环境一流、质量上乘、管理高效、特色鲜明”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发展而迈进。一、办学理
教学研究 | 趣味阅读促思维 角色入戏衍育人 一、案例背景基础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经历了三次改革。目前教师面临着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纲,努力建设和完善基础外语教育课程的新时期,需要教师把教育教学立足于国际视野,落实到本土行动中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研究 | 浅谈学科项目化学习助推“五育融合”有效落地的实践研究 一、五育融合的现状简析国以人立,教以人兴。在信息化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人的培养提出了愈高的要求和挑战。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的提出,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教学研究 | 高中男生篮球专项课程的育人价值追寻 2012年上海市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以来,坚持以“健康第一,立德树人”为课程理念,致力于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实现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1~2项体育专项技能;同时通过
教学研究 | 情境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与实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引导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教材内容建立连接的关键时期,开展“体验式”教学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成长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反思、构建
教学研究 | 全员导师制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样式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正在快速崛起,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系列深刻变化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是一个新
教学研究 | 物理核心素养下的DIS探究学习 一、前言(一)物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
教学研究 | 教学讯息设计视角下的网络教学视频设计 教学讯息(instructional message)是指为了达到使学习者改变或强化某种态度、提高认知能力或掌握某种动作技能而设计的用于传播的符号形式(文字、画面、音乐等)。教学讯息有形态与诱导两个方
教学研究 | 基于AI课程群构建的智慧校园环境建设实践探索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更高发展阶段,毫无疑问会深层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进而给未来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卢湾高级中学开展AI课程群探索的过程,不仅仅是对科学教育办学特色深入推进的过程,也不仅仅是
教学研究 | “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作业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方式。然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作业全班整齐划一、作业内容单调、时间过长、重复训练的问题,缺乏差异、分层及个性化。社会培训机构的超前拔高,违背
教学研究 | 数据驱动下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本案例中涉及的执教学生为本校四年级学生。案例选取了实验教材补充内容“中位数和众数”,在课标中位于第三学段,是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将其放到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进行研究,主要是考虑到未来社会需要的是
深度学习新探索 | “最美教师”颁奖典礼 部编版教材更加重视单元视角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重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长作业”是以项目为抓手,以真实生活问题为情境,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素养
深度学习新探索 | 导向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长作业活动教学 一、探究性长作业活动教学的研究背景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培养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定任务、解决特定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语文能力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
深度学习新探索 | 导向深度学习的长作业设计与实施 从“领会”到“探究”的教学实践,主张在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对核心知识的领会和理解,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然而在常态教学环境中,受到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在设计探究学习活动时
深度学习新探索 | 测量:《锐角三角比》探究性长作业教学实践 青浦区特级教师朱连云老师指出:深度学习存在两个学习圈,到达“领会”是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第一学习圈,它往往依附于常规教学,仅有第一个深度学习圈是不够的,一定要把学生带进深度学习的第二个学习圈“探究”。由
课堂教学 |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单元作业的设计和思考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师依据一定目的布置并且由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在减轻过重学习负担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实
课堂教学 | 拥抱知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一、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概述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育新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我们应当抓紧机遇营造教学新模式,努力促进教学的线上线下融合,让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成为教育新常态,推动互联网技术赋能传统教
课堂教学 | 逆向设计下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教学设计是系统化的教学规划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决策性活动,也是学习者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一般是教师依据英语课程标准设定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 | 浅谈低年级写话的优化设计 低年级写话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对于学龄初期的儿童来说,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写什么,还有许多字都是不会书写的。因为难,学生对写话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表达。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低段的
课堂教学 | 以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的高效课堂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在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只有将学生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努力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在课堂中实现
课堂教学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双减”政策下,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有效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基于单元
课堂教学 | 略论部编教材下的阅读教学 初中义务教育教材进行了改版,统一实行了部编版教材,现有的版本与以前相比做了一个修订,可以说是为初中的学习源头注入了活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呢?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特别注重阅读教学能力,那么如何
课堂教学 | “双新”课程背景下任务驱动“三段式”教学探究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修订了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为保证新课程新教材(即“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