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融合 抓点促线

作者: 毛灵灵

多方融合 抓点促线0

开展党史学习是党在新世纪历史起点上为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党领导下的基础教育学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盯党中央决策部署,紧贴学校发展实际,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将党史贯穿于立德树人的研究中。

学者余学军在《切实把党史资政育人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认为高等学校要创新党建育人的内容和形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党史育人的时代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同时,要把红色文化的遗传教育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对基础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学者任中普、李红勇认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的初心和宗旨,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利用校园网、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立体生动的全媒体传播,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学者黄鑫权、郎永杰等人则将党史视为立德树人最好的教材。一方面,要坚持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另一方面,要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才能让党史学习教育方式、立德树人路径更加鲜活多样。学者王晓林认为,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传统文化是学科特长和历史学习教育的有机结合。例如,主题展览传承红色基因,专题拍摄赓续精神血脉,专业创作厚植爱党情怀。我们从以上研究中,不难看出众多学者皆认识到把党史学习贯穿于立德树人的研究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切实有效的分析与运用,把党史教育落到细处、小处、实处。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本着“学习党史、领悟思想、多方融合、抓点促线、走深走实、践行见效”的教育活动主旨,积极动员部署,精准制定方案,主动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引导全体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同时,学校开展了全校“MPO”的导师制和低年级的全员导师制的研究,利用这一特色,党支部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机制的研究。

一、党史融于立德树人研究提出的背景

目前全国正在实施国家关于“双减”的政策。一些媒体报道说,“双减”以后,“儿童过得太开心了”,学校安排的作业大大缩减,而父母则更多地在课外培训机构为子女报体育兴趣班、美术班。这算是一种“返璞归真”吗?这更适合义务教育的学生,但也不能算是“返璞归真”。教学首先要教授学问,其次要学会做人,而怎样做人是最基本的。经过“双减”,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是学校的重要内容。

从“知识竞赛”到“育人”,既要考虑到教学思想,又要考虑到教学方式上的问题。今天,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基本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论语》中所展示的孔子的教学方式是以身教为主,循循善诱,需要耐心,需要自己的真诚。“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要立德树人,也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二、党史融于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的转换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富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把党史融入立德树人的育人方式,是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深化思政课改革要求、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加强党史学习的重要指示、加强党史教学等方面的重要要求,是对目前已有的德育与法制课的一个有效补充和深度扩展,是进一步深化党史的“四史”教学新方法。

要将党史教育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去,就需要从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抓住教育内容的新调整、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教学环境的新变化、教学手段的新需求。

(一)需要深研教育内容的新调整

教育不但是改善社会生产力的唯一途径,更是培养人的唯一途径,个人的发展和成材都离不开教育。而教学内容又是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教学主体和主体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重点突出党史的课程及教学内容与现有的德育与法制类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应各有侧重,突出特色,有效衔接,避免重复。同时,注重党史的教学安排也要与时俱进,有效补充德育和法制等学科的内容,不断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需要,不断进行内容的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需要深研教育对象的新特点

教育目标是实施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目标的新特征,科学地设置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育手段,有效组织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成效。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也日益复杂化,新的特征将直接关系到教育内容的安排和手段的选择;要实现教育目标,就要立足于教育对象,把握教育对象新特点、满足教育对象新特点、满足教育对象新需求。一是目前的教学客体总体上比较独立,差异较大,自主分析、思考和行为的能力日益增强。二是目前的教学目标总体上具有较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三是当今社会的受教育者总体上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强的创造性。正确认识和掌握党员干部的这种新特征,就能使党员干部在新时期高素质地开展党的学习工作。

(三)需要深研教学环境的新变化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思维和认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应充分发挥学习的有利条件,通过学习来坚定信念、启迪智慧、提升思想境界。一是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新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党史学习,必须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的方向;要统一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全面落实新发展思想,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水平发展。二是抓住教育领域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明显的教育生态。

(四)需要深研教学手段的新要求

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成效。正确地运用教学工具和方法,可以使教育取得较好的成效。提高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艺术性、吸引力和适应性,对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提出了新的需求。教育的新形势、教育对象的新特征,需要运用科学、开放、创新、多元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以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尊重学生成长和信息接收的特征,启智寓情,以激励实践。同时,由于党史学习的内容和目的的落实都存在着自身的特点,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注重融入日常,保证学习的成效入脑入心。根据小学生的各阶段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通过专题讲座、翻转课堂、实践研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党史理论、党的精神谱系等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党史教育效果。

三、党史融于立德树人实施研究的途径

(一)提升管理促师资发展

要把党史教育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每一个教学过程和各项活动,就要求广大师生充分了解把历史知识融入课堂中的重大作用,做到“术业兼修”,增强教学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位。

1.完善梯队实现共赢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现状,为党团员教师配置“两师——学校党员骨干教师和聘请的校外老党员”,这样可以将党员骨干教师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每位师傅的长处让更多的徒弟受益,学校教师也能从校外老党员导师身上得到更多的有效资源,从徒弟身上学到自己不足的东西,教学相长,实现共赢。通过“MPO”模式建立学校党员培养工作库,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梯队发展(见图1)。

多方融合 抓点促线1

2.打卡教育抓点促线

(1)从政治高度压实工作责任

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列为一项重大的政治工作,围绕“三个到位”,就是抓专题学习、抓主题活动、抓自选活动,加强统筹谋划,层层压实责任。党委、支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组织党员和中心组学习,传达学习习近平同志最新的重要指示。坚持“一方案两计划”,即实施方案、学习计划、系列活动计划,以表格化、清单化的形式,精细分解任务,确定学习主题和具体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落细,对表推进。开展“打卡式”教育,以一个个主目标为落实要点,以点促线,以线带面,全面重温党的历史,汲取精神之钙。

(2)从融合深度谋实红色教育

聚焦目标任务,在抓载体、拓内涵上出实招,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心组学习深度融合,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与“三会一课”有效契合,借助微信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媒介,以中心组支委会领学、宣传展板引学、多媒体导学、微课堂带学、先进典型促学、工作动态鉴学等多种方式,打造有学校特色的红色课堂。坚持“全面覆盖、党团联动”,以党支部带动团支部,以党支部指导青年理论小组,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例如,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百年党史微课堂”,每日推送重要讲话、理论文章、权威评论等;持续报道党员比学赶超“每周学习”教育动态,不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从创新维度夯实主题活动

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立足实际,创新开展,将红色文化阵地打造成党员干部了解党史、增强党性锻炼的重要课堂,使主题活动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新益求新,精心设置活动主题,认真研究活动方案,在组织上坚持“三对标”,即对标党员需求、对标党史学习教育任务、对标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在内容上突出“三重点”,即以坚定红色信仰、传承红色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为重点;在形式上围绕“五举措”,即看红色电影、听红色故事、读红色经典、访红色圣地、谈红色精神,确保活动参与广泛、形式多样、内涵深刻、效果明显。例如,全体党员组织开展“清明节祭英烈”重温入党誓词、全体教师观看《党史故事100讲》等活动;部分安徽来校实习党员教师参观革命纪念馆,并开展深入的座谈交流;带领党员干部在参观中感悟思想伟力,在交流中凝聚行动共识。

(二)多方融合促学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为百年党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开展各种党史教育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要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学校实施“1+5+7+N”总体方案,多方融合,全面部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1.筑实“1”条主线,让党史学习教育导向“稳”起来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思想,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贯穿始终,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始终,坚持党史学习教育的正确导向。

2.落实“5”项实践,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实”起来

学校根据中央和闵行区委、区教育党委部署,结合学校实际,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创新“听、看、说、忆、行”等形式的5项具体实践活动。

(1)“听”百年奋斗

学校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开展“线上+线下”听党课活动,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

组织全体教师收看唐爱军教授《学习党的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专题视频培训、李君如教授《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奋力创造新的辉煌》主题视频报告,邀请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中学正高级教师、上海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教育功臣仇忠海校长作《薪火永相传,风正好扬帆》专题辅导,带动党员群众重温经典、升华党性,积极推动全校党员进行党史学习的教育。

(2)“看”百年伟业

学校充分利用“看电影+实地教学”的形式,充实了“学习教育”的内容,使“党史学习”深入大脑和心灵。组织集中观看《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永葆初心:习近平讲述百年征程》党史专题片,以及红色历史题材经典影片《金刚川》,观影学史悟初心,知史明志担使命。团员青年集体观看《跨越时空的回信——伟大的母亲赵一曼》《战贫之路》等学习专题片,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组织党员观看《一百堂党史课——革命理想高于天》党史教育片,全校师生上好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在开学典礼上用三封信讲述党史;参观上海教育博览会,打造现场教育新课堂。

(3)“说”百年故事

学校以“讲上海英模谱”为载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和奋进力量,弘扬践行党的优良传统。党员、团员、学生制作《上海英模谱》有声读物,在每天中午为学生播放,倾听党的百年历史,回忆党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