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浸润 立德树人视域下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 吴银霞 胡伟华
2021年教育部发布《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表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亦是将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黄山市是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重要战场,是皖南革命斗争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是新四军活动的重要区域。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挖掘和研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丰富教育价值的乡土红色资源,将其融入教育实践中,是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2022年以来,祁门一中“红色浸润:安徽革命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研究”历史课题组,以黄山红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一列活动。
一、搜集整理红色资源,形成校本教材
课题组通过查阅地方志、历史档案、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考察,系统整理了黄山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如:谭家桥战场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黄山纪念馆、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舍会山等,同时包括历史文献、口述历史等。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根据红色资源的类型、历史时期、地域分布等特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校本教材,明确了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潜在价值和应用方向。
二、融入课堂教学,形成典型课例
课题组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祁门县及黄山市红色资源的特点,构建了适合该地区红色资源融入历史教学的模式,编写了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案、课件、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课例《探究:红色梅城》,整合了本地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资源,聚焦1933年皖南特委形成后,祁门县及周边县区的革命形势变化情况,探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的革命政策及革命群众对于革命的重大贡献。再如:课例《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充分利用皖南游击队在1936—1937年的军事革命目标以及军队建制变化,带领学生探讨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及中共对此所做的努力。这些教学资源不仅丰富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展现了红色资源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创新乡土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培养家国情怀
除课堂教学外,课题组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五四青年节邀请黄山学院老师开展红色文化专题讲座、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祁红舍会山及“土佬”墓、布置特色暑期作业——身边的红色故事和红色人物、爱国主义专题板报和爱国主义演讲、红色诗歌朗诵等一系列活动,锻炼了学生搜集提取史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同时还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红色资源的内涵和外延,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在立德树人视域下,课题组挖掘乡土红色文化教育内涵、创新方式、构建体系、激发活力和营造氛围,从而更好地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本文系黄山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红色浸润:安徽革命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研究”(课题编号JYKT20227069)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