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本主义”概念解读与时空观念素养培养
作者: 陈金国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一课为例,探索在时空背景下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内涵,了解其发展的原因,探究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
一、夯实时空之基:从时空梳理中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内涵
历史概念反映历史现象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人脑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本质特性的反映。[1]分析历史概念内涵,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民族资本主义教学中,通过按照时空顺序梳理民族资本主义代表性企业,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概念内涵和发展特征。
材料1:发昌机器厂发展历程(下表)
学习任务1:根据材料,分析发昌机器所处的时空背景,概述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内涵。
方举赞,广州府香山县左步村人。这里是中国传统丝织业发达地区,也是中国近代较早受到西方经济文化冲击的地区。中西文化碰撞,左步村人才辈出,这里是孙中山的祖居地,粤汉铁路总监欧庚祥、著名影星阮玲玉也诞生于此。晚清时期,方举赞和许多同乡一样,走出村庄,来到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开启全新的生活。这故事背后,是中国近代社会剧变的写照。
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沿海通商口岸诞生。从“简陋设备”到“蒸汽动力设备”,是民族资本主义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方式蜕变的象征。与此同时,司理、司账、管工、技工等职位的设置,报纸刊登广告,标志近代管理方式逐渐确定。随着近代机器生产方式和近代管理方式的确立,发昌机器厂迅速发展,由“锻制修配桅箍等轮船零件”到“脚踏车床”,甚至制作“平底双暗轮机器刷沙挖泥船”,“实创千百年未有之奇”。
发昌机器厂是中国近代早期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发展和衰落的写照。通过时空梳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民族资本主义概念内涵和发展趋势,从而夯实时空素养的基础。
二、构建时空之联:从时空联系中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2]第一次世界大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要了解其缘由,只有放在一战期间国内外时空背景中去考察。
材料1: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之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
——《民国三年注册中国新设之诸公司》
材料2:五四“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后日纱输华变化和申新一厂纯利变化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
材料3:一战时期是面粉业的黄金时期,价格与出口量大幅攀升,1920年出口面粉396万余担,是1913年出口量的33.14倍。
1912年,荣氏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厂,几个月就赚了4万元,有股东便提出要分红。荣德生提议三年不分红以扩大规模。1913~1923年,福新一厂拨付给二厂、三厂、七厂的投资共约280万两白银,用以购买设备和扩厂建设。到1921年止,荣氏兄弟经营面粉厂共有12家,约占全国机制面粉生产能力的32%,获得了“面粉大王”的称号。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
学习任务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荣氏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特别是纺织业和面粉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中华民国成立,奖励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荣氏企业,顺势而为,抓住机遇,获得快速发展。
“凡百业如欲抵御外侮,专持国家保护政策与社会爱国心理,而不力图改进产品,实非竞争之根本办法”[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除了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更与民族资本家改进经营管理息息相关。
材料4:荣氏企业茂新厂1905年曾向英商怡和洋行订购18寸英国钢磨6部,新机落成后,生产出的产品品质优良,推销甚爽。
1911年,南方大水,粮食堆栈积水,茂新上万石小麦受潮变质。荣德生决定扔掉变质麦子,确保面粉质量。就在这一事件后“兵船牌”替代了“老车牌”面粉的市场地位,成为市场的标准粉。
荣氏企业先后创办了公益工商中学、中国纺织印染工业专科学校、中国纺织印染工程补习学校等,保证了企业获得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据荣敬本、荣勉韧《梁溪荣氏家族史》
学习任务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内部原因?
义利兼重、诚信经营的发展理念和精益求精、创新发展的工匠精神是荣氏企业百年兴盛法宝。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培养技术与管理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诚信经营、品牌塑造提高企业知名度,把中国传统的经商之道与近代技术与管理体制结合起来,促成以荣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一战期间国内外时空关联中考察,可以发现,“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艰难困境并没有根本上改善。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更多的是辛亥革命和‘国货运动’带来的有利的国内环境以及民族资本家改善经营管理带来的。”[4]
顺势而为固然重要,内修于己提高核心竞争力更为根本,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启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把握时空之变:从时空变化中理解企业家的家国情怀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近代民族资本家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表现出来强烈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中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素材。
材料1:通州之设纱厂,为张謇投身实业之始。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部督张属苏、镇、通绅士,招商集股,设机厂,造土货,謇亦承之。
——据杨立强《张謇存稿》
材料2:甲午战后,张謇代张之洞起草《条陈立国自强疏》,阐明救亡主张,要求加强国防,广开新学,提倡商务,讲求工艺,出洋考察。
1909年,张謇发表《请速开国会建设责任内阁以图补救意见书》,认为只有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方可全国上下一心以共同抵御外侮,否则,就使得爱国者灰心,人心殆失……轰轰烈烈的请开国会运动序幕拉开。
武昌起义后,张謇在沪电请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实业部总长和农商总长,颁布一系列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
——据章开沅《张謇传》
学习任务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同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从积极参与洋务,到轰轰烈烈的请开国会运动,再到支持革命,如何理解张謇政治主张之变?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只有在时空变化中,才能准确理解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顺应时代潮流,与时倶进的精神。时代在变,张謇顺时而变,而其中不变的是爱国的初心。心系家乡的乡土情怀,推动国家政治前进的爱国精神,在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身上得到很好的诠释,而这些价值观的挖掘,正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所在。
本文通过从时空梳理中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内涵,夯实时空之基;从时空联系中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构建时空之联;从时空变化中理解企业家的家国情怀,把握时空之变。在时空中理解历史事件,培育核心素养,从而“通古今,达史识”。
【注释】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06—208页。
[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5页。
[3]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组:《中国民族火柴工业》,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60页。
[4]杨万全:《经济史教学中数据的处理与核心素养的达成——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7期,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