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茶座 | 从国家建构看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日常教学中,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往往会感慨“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沿袭着巴黎和会“被出卖”的传统结论。认真反思,所谓“弱国无外交”,这种说法可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强国普遍不依靠外交方
教师发展 | 广东省楼卫琴名教师工作室组稿之一:批判性思维介入开放性试题 编者按广东省楼卫琴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将批判性思维介入对考试命题的研究,探索将批判性思维介入命题的立意、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的原创实践,尝试通过对中考、高考真题的评价例析,寻找提升试题区分度和信度,促进服务
教师发展 | 广东省楼卫琴名教师工作室组稿之二:基于初高中教学衔接优化的生活化命题情境 不论什么类型的试题,归纳起来,皆由立意、情境和设问三个要素构成。试题设计的过程,即是这三个要素的构筑和呈现过程。[1]随着2017版高中新课标的颁布,广东省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者在引导初高中教学衔
教师发展 | 广东省楼卫琴名教师工作室组稿之三:时空观念素养考查的探索与命题建议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总结性考试,也是高中教育选拔的重要依据,关注初高中衔接,反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是中考的重要功能。《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四层”考查内容以学
教学研讨 | 论历史解释素养表达的情感属性 历史解释研究的是过去,但关怀的却是现在和未来,其目的在于现实人生(或人类)的幸福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希冀。历史解释是带着期许未来的眼光看历史、看人生、看世界、看未来。因此,历史教育不是培养冷眼看世界的旁观
教学研讨 | “3+1+2”模式下高一历史课程研究性学习解读 新高考是吸收世界先进教育成果,顺应中国教育发展国情,立足于时代教育现状,力求推进素质教育,解决教育体制僵化所进行的一次改革,是我国一次朝向教育之理想和理想之教育的大探索、大实践。改革后,湖南等省份高考
教学研讨 | 以云思维学习工具之天地学习法提升历史学习能力的实践探索 在一位全国名师的公开课后的交流活动中,有听课学生表达了这样的担心:课非常精彩,但难以应对考试。名师当场回答:那是你们的考试评价出了问题!然而学生的担心仍让人深思: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深化课程改
教学研讨 | 高中历史“教学主题”确立的四种视角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高中历史教学要运用主题教学等模式,通过调整历史教科书内容顺序、结构等要素,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等教学建议。在高中历
教学研讨 | 基于实证素养的图片史料教学策略研究 图片史料在培养学生实证素养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中,对图片的选取过于随意以及缺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导致图片史料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实证素养的培育还处于较浅的层次。本文通过对统编版教材有关章节
教学研讨 | 蕴藏在浮雕中的历史教学三维地图 从时间、地理空间的识别,到种族、社会、风俗文化的认知,再到精神文明发展和社会更迭内在规律的理解,历史教学应当按着循序渐进的规律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副由浅入深的三维立体历史地图。几千年前流传至今的经典
教学研讨 | 基于深度学习的历史主题教学 高三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提升和升华。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尤为重要。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
教学研讨 | 基于任务驱动的统编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思考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自2019年9月陆续在全国推广使用,与以往教材相比,内容更详实,体系更完整,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注重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体系的掌握、学科能力的培养和学习
教学研讨 | 核心素养下史实逻辑的梳理与教学策略 历史具有过去式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很难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这往往造成了他们对历史理解的偏差,但是,历史现象是可以分析的,历史规律是可以总结的,历史的价值是可以借鉴的[1],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依靠严
教学研讨 | 基于历史叙事的新文化运动教学实践 叙事于历史而言非常重要,甚至说历史本质就是叙事。历史可以借助修辞、文字编排、情节设置等去叙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是以史料和证据为依据的,也可以利用叙事去拓展和深化历史本身的意义
教学研讨 | “民族资本主义”概念解读与时空观念素养培养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一课为例,探索在时空背景下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内涵,了解其发展的原因,探究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一、夯实时空之基
教学研讨 | 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真发生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深度学习”已成为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匹配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进课堂已成为近年来教学变革的主流方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
教学研讨 | 学术型课堂视域下历史解释素养落实路径探微 历史学术型课堂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师生利用学术资源,围绕课题,“依托史料来确认发生在过去的各种现象、事件,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史实的说明解释、概括评价,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的
学业评价 | 聚焦历史解释素养的高中历史核心概念教学实践 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1]历史概念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内容,核心概念则是
学业评价 | 高深的立意亦应有严谨的设计 经过多年的实践,高考命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命题水平逐年提高,试题质量显著提升,不但为高校选拔人才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中学教学改革提供了难以估量的助益。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广泛、深入,文科综合与
学业评价 | 素养视域下中考历史“探究题”命制理念探微 作为为数不多的独立、统一命题与考试的省份,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经过多年的沉淀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它在延续性中不乏体现时代的要求、在稳定性中凸显对教学的引导,对近年安徽省的初中考试与高中招生、初中历史的
学业评价 | “新情境”命题下的专题复习课堂构建 自新课程高考实施以来,历史学科“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思路已经被写进考试大纲,成为新课程高考的标志性特点。摆脱过去“依纲靠本”的命题思路,采用“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历史学科命题的主要
学业评价 | “贵妃之死”所见史料实证素养中学业质量水平的四个等级 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之一为“以考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该题显然侧重于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察。《课程标准》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注:后文均简称水平)划分了四个
学生学史 | 对日本最新高中历史《学习指导要领》之认识 21世纪是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与之相应,各国的教育也在不断地作出适应性调整。近年来社会对于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国都相继进行课程改革,21世纪以来日本也提出了培养高水平的发展人才这一目标。
史海观澜 | 蕴藏公平正义的游记与深思 《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法律出版社,2017年),作者余定宇用生动的游记故事,概述了从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到希腊、罗马再到英国、法国、美国的人类法治发展历程,引导我们站到高处,俯瞰法律史
史海观澜 | 严谨治学 精心育人 团结奋进 追求一流 河北正定中学、河北正中实验中学(河北正定中学东校区)历史教研组一脉相承,是一支团结务实、奋勇争先、兢兢业业、积极向上的教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