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铸魂育人的高中历史田野教学实践
作者: 杨素平 张红霞
田野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家国情怀的创新之举。自2015年开始,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先后开展了三届共4期粤港澳大湾区中学生田野实践项目。田野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能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更有利于形成积极家国认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为了达成此目标,笔者以深圳东门田野实践资源为抓手,设计了一项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田野活动方案。
东门街道东门社区是深圳市唯一一个“红色村”,拥有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思月书院等红色革命遗址。许多学生曾多次前往东门,却从未注意到这些,从“挖掘红色资源”的角度为切入点,更能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求知欲。
一、依托教材知识点,设计活动路线图
在“双减”背景下,田野活动的设计既要充满趣味性和开放性,又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这要求我们以教材知识点为依托,精选活动地点,设计田野实践路线图(下表)。
学生需要提前学习《中外历史纲要》《历史选必2》的相关课文,并以教材为半径,在田野活动中巩固、补充课堂所学,多方面开发与利用社会资源,以拓宽学生视野[1],挖掘思维的深度,提升素养的高度。
二、激活红色记忆——活动目标彰显核心素养
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教学的关键,价值观教育中最核心的素养是家国情怀。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充分结合历史学科知识进行认同教育,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涵养家国情怀,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东门既有历史的温度与底蕴,又有革命英雄的精神与传承,更有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样板与模范。为了将东门的红色资源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合,将本次田野实践活动目标设置为:1.通过对百年老店商铺经营者、普通民众的访谈和了解,感悟个人与国家、社会稳定发展之间的联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2.通过撰写田野调查报告,锤炼历史观点,以搜集到的实物、文字、口头史料为依据,对东门红色历史、改革开放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3.通过深挖东门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将个人未来规划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利用历史地图,激活时空思维。借助近代东门历史地图,认识到深圳墟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之地,也为墟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
三、追寻红色足迹——问题引领达成核心素养
任何思维都由问题而起,有效的问题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课标要求,对接历史学科知识,基于铸魂育人,将田野实践活动的路线、地点、问题、任务设计如下:
路线1:探访红色足迹。学生将参观鸿安酒家、思月书院、东门历史博物馆、东门红色历史主题展、红色历史教育长廊。思考并完成下列活动问题与任务,1. 参观鸿安酒家,即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聆听“鸿安婆”与叶挺将军的交集故事,感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2.参观思月书院,了解它作为省港大罢工运动中香港罢工工人接待站,是如何在打击帝国主义势力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3.参观东门历史博物馆、东门红色历史主题展、红色历史教育长廊、观看东门红色历史电影,感受东门红色历史,记录一个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事,与同学分享。
路线2:重走改革开放路。田野活动地点包括东门西华宫门麦当劳、工人文化宫游乐场旧址、八+八奶茶店旧址。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思考:1.西方快餐真正的市场是哪类人群?当“深二代”拥有消费能力后,他们如何通过市场来满足自己的愿望?2.分析深圳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二代”是如何相互影响的。3.现在,承载了深圳市民记忆的东门老街要改造了,请从“挖掘传统元素、活化历史风貌、融入时尚创意 ”角度出发,为东门成功升级建言献策。
路线3:深圳墟商贸历史。学生将参观走访青铜浮雕“东门墟市图”、巨型铜秤雕塑、百年老店“东生源”。并完成田野活动任务:1.了解“东门”名字由来,结合历史地图,分析深圳墟在近代成为繁荣市场的原因,与其地理位置有何关系?2.观察 “东门墟市图”, 感受清末民初深圳墟盛景,找出壁画上呈现的商行有哪些? 初步感知深圳的商贸历史。3. 解读“东门墟市图”,通过观察人物细节,思考、分析现象背后的历史原因。如:图中男人的唐装为何一律是没有领子的圆口衫?金铺前的工人在做镜画,镜画的原料是什么?从何处进口?等。4.访谈“东生源”老掌柜或店内员工,了解并记录百年老店自光绪年间创业、兴盛、坚持发展至今的奋斗历程。感受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在完成路线1——探访红色足迹活动的任务时,学生需要实地考察、参观、拍摄、走访并记录相关的人与事。感受在那段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地处边陲的深圳,面对英帝国、日法西斯等势力不断作威作福,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深圳人民没有放弃抵抗——深圳群众热烈迎接省港大罢工的工友,鸿安婆热情欢迎前来抗日的叶挺将军,东升源店铺的老掌柜连夜秘密缝制五星红旗……这一切都向学生诉说着,东门乃至深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
在走完路线2——重走改革开放路后,学生就“传统商业步行街如何重生”的问题展开深入思考研究。通过查阅资料,追溯过往,学生感受到东门老街当年的繁荣与辉煌;看到身边的麦当劳已成为了金拱门,切身体会到中国经济快速腾飞。但再看看现在的东门,设施已显陈旧,业态低端重复。如何既能保护传统元素、活化历史风貌,又能融入时尚创意,实现老城蝶变?对东门老街升级建言献策,学生在田野实践中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有助于日后将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为自己的终生使命。
在走访路线3:重温东门商贸历史活动中,学生需要借助近代东门历史地图,认识深圳墟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之地。以史地跨学科学习为抓手,提升学生运用不同学科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实践的能力。
四、传承红色精神——推广成果巩固学科素养
田野实践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形成成果、巩固成果、推广成果是田野教学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学生将整理田野调查记录,真实地写下田野考察中的经历、发现与收获,将实地访谈、调查所得和翻阅的文献资料相结合,撰写完整的田野实践报告。利用互联网、公众号、手抄报、故事会等方式进行田野调查成果的交流分享。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探究、表达能力必然得到提高,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将充分体现、表达出来。
五、创新评价方式,促使素养落地生根
历史田野实践活动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为目标;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评定,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和自我改进。[2]
六、总结
经过多年实践,深圳市福田区历史教研团队探索出一条尊重教育规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立足广东特色、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田野实践教学路径,并进一步建构和完善中学历史田野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模式,在福田区进行区—学校—师生三个层级的试点和推广工作。笔者撰写的活动方案仅是其中一个缩影,在田野实践活动中,本土特色资源成为了铸魂育人、养育核心素养的“活教材”。探索不停,学习不停,对于田野教学的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
【注释】
[1][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7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