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内涵意蕴、操作要义与教学模式

作者: 陈雯婷

[摘  要] “立学课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文章阐述了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内涵意蕴、操作要义与教学模式。

[关键词] 立学课堂;内涵意蕴;操作要义;教学模式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教书育人的神圣场所。课堂不革新,教育就不会进步,教育改革从课堂变革开始,课堂教学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课堂改革历时多年,涌现许多成功经验,“立学课堂”是诸多课堂改革中的优秀范例。小学数学教师应紧紧抓住新时代的脉搏,投入课堂改革潮流中,致力于“立学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谈谈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内涵意蕴、操作要义与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立学课堂”内涵意蕴

小学数学“立学课堂”是“立人之学”的课堂,是“立身之学”的课堂,是“立根之学”的课堂,是教学生做人、做事、求知的课堂。

1. 以育人为导向

成才首先要成人,“立德树人”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小学数学“立学课堂”要坚持育人原则,要以德育为先,指向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培养,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做真善美之人,做品德高尚之人。

在以育人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学数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发挥学科思政的价值,相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其审美情趣;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其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小学数学“立学课堂”要把学生培养成品格健全、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的人。

2. 以素养为旨归

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来,核心素养成为一个高频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受到教师高度关注。可以说,如今是一个倡导素养教育的时代。学科课程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素养为旨归。小学数学“立学课堂”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发展”,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在小学数学“立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等,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能力;不仅要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3. 以学习为中心

学习是学习者有意义的自主建构,小学数学“立学课堂”是“学的课堂”,教师要尊重学生和依靠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在“立学课堂”中,由教师灌输转向学生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究与实践的方式去建构知识。在数学“立学课堂”中,教师要做到限时讲授、少讲精讲、让学引思,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要“退居幕后”,让出学习舞台,甘当“幕后指挥”。教师“让学”不能缺位,对学生要适当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学透、学精。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还要激发学生学和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要围绕学生的“学”,要科学设计问题,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在问题解决中学。教师要采取整体教学,围绕核心概念与核心问题,将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教会学生类比迁移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系统思维。

二、小学数学“立学课堂”操作要义

小学数学“立学课堂”有别于传统数学课堂,教师要摒弃应试教育思想,凸显新课程理念;要淘汰陈旧的教育方法,优化教育教学策略。

1. 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成功的保障,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源泉,激发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立学课堂建构的重要切入点。小学数学“立学课堂”应以“激”为切入点,以“兴趣”为抓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给学生注入持续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喜欢数学,热爱数学,积极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之中。

激学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平等对话,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心理放松、心情愉悦、敢说敢做、爱学乐学;其次,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数学情境,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形象具体的场景,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再次,教师可以采取问题激学,通过设计悬疑问题,引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最后,教师可以趣化数学学习活动,比如采用游戏、比赛等形式,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好玩,使学生主动欢快地投入其中。

2. 让:让出学习时空

“自主学习”是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标志,这就要求教师“让”,“让”是“立学课堂”的切入口[2],“让”就是要求教师让出学习时空。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让”:一是“让位”,即让出课堂地位,让出主宰地位,让学生立在课堂中央;二是“让时”,即让出教的时间,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

“让学”并非不要教师,而是转换师生角色;不是对教师禁言禁行,而是对教师适当限制约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时空。一堂课只有40分钟,如果教师“教”的时间多,那么学生“学”的时间必然少。小学数学“立学课堂”在时间分配上应是学生多,教师少;应是学习活动多,教学活动少。小学数学“立学课堂”中,教师要“限讲”,限制讲授的时间,限制讲授的内容;教师少讲,学生多讲。教师要“精讲”,有选择有重点地讲,语言简约精辟,不讲废话,不拖泥带水,提高讲授的效率,缩减讲授的时间。

3. 引:引导高效学习

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引路人”,比如父母、老师、同学、路人,这些人会在不同的方面给予学生帮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变得愉快自由,变得轻松高效。小学数学“立学课堂”是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引”。在小学数学“立学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还要恰当地“引学”。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价值,帮助学生立学,让学生学得更好。

教师要启发学生,为学生“铺路搭桥”,给学生提供学习辅助工具,为他们搭建探究的支架;要为学生引探、引思、引做,给学生立目标,让学生明方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思路、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发现和自我建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反思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 合:互动合作学习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不能孤单,学生不能只靠个人,而要互帮互助,要合作共进。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极少合作,这是传统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小学数学“立学课堂”强调合作学习,“合”是其建设的切入口。

所谓“合”,就是指合作学习,无论是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都要积极互动。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立学课堂”最美的姿态,合作学习让学生凝心聚力,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价值。在小学数学“立学课堂”中,生生之间互动合作,组成学习小组,结成学习共同体,围绕共同的问题开展探究,朝着同一个目标合力奋进。

三、小学数学“立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立学课堂”以学为核心,分为“引学”“先学”“合学”“练学”“评学”五个环节,小学数学“立学课堂”如同奥运五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为此,笔者结合“轴对称”一课教学,阐释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五学”教学模式。

1. 引学:引入学习情境

小学数学“立学课堂”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需要从引学开始。引学是指引入学习情境,引出学习主题;引学即课堂导入,旨在通过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立学课堂”中,教师常常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化场景,巧妙地引出教学内容,把学生引入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开启自主探究学习的旅程。比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欢度国庆的场景:国庆节前夕,四(2)班的学生为了美化教室,他们自己动手,用彩纸剪了“窗花”,用彩绳编织了“中国结”。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场面,同时问学生:“这些图案美不美?”“美在哪里?”

2. 先学:个体独立自学

数学“立学课堂”坚持“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先学”是“立学课堂”教学的第二步,即个体独立自学,有效先学。有些教师喜欢在学生预学时就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独立自学,旨在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先学是为后面的集体研学奠定基础,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学习内容先行接触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以便在新知学习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先学环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预学单,让学生自学时有所依托,这样有助于避免盲目性自学,提高自学效果。在教学“轴对称”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导学单,让学生各自预学,围绕“图案的形状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使它们的左右形状一样”等问题开展思考探究,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笔者还给学生设计了剪一只蝴蝶窗花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体验。

3. 合学:小组合作研学

合学是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第三个环节,是在独立先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研学。合学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对预学时产生的疑问进行交流。

在合学环节,教师也是合作者,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展示、分享,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教学“轴对称”一课中,在学生自学后,笔者引导他们汇报交流,激励他们踊跃展示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剪得更快”的问题,并开展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引导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探讨“这些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给这种图形起个名称吗”等问题。就这样,学生在共同研学中对“对称”“对称轴”等概念有了深刻理解,进一步明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4. 练学:巩固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立学课堂”讲究学练结合,学生要在学中练、练中学。练学是“立学课堂”的第四步,旨在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拓展的目的。

练学环节一般分为两个层次的练习:一是基础练习,习题比较简单,指向基本知识;二是拓展练习,习题难度稍大,旨在拓展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比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两个梯度的练习,第一梯度有两道题:(1)请学生判断哪些图案是轴对称图形;(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第二梯度有两道题:(1)将图形补全,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2)思考这些图形一共有多少条对称轴?在小学数学“立学课堂”中,在新知教学后,教师要及时组织练习,保障练习时间,让学生充分练学。

5. 评学:评价反思学习

在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评学。评学是指在教学结束之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比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中,笔者在练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对练习过程、练习情况等进行评价,及时做出诊断与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同时,笔者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反思学习中的成功与不足,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通过评价与反思,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进阶,提升其核心素养。

教师要践行“立学课堂”理念,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周振华.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作业管理[J]. 教学与管理,2022(05):25-27.

[2] 吴成业. 小学数学文本解读的着力点[J]. 教学与管理,2022(2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