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4年第8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4年第8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数学教学通讯》杂志是由西南大学主管,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与重庆数学学会主办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类期刊,创刊于1979年。近30年坚持为中学数学教学服务的办刊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数学教育研究的前沿;坚持贴近教学实际,贴近读者要求,为读者提供实用、优质的教学研究平台与资源。本刊以“贴近课改、服务教学、共同成长”为办刊宗旨,探讨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教育实践,着力打造集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数学核心期刊。

目录

课程教材教法 | “大观念”视角下的“理解性学习”

[摘&nbsp 要] “大观念视角下的理解性学习”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诉求,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应然选择。文章从目标指向、心理过程、灵活迁移三个维度阐释大观念视角下理解性学习的基

课程教材教法 | 数学实验:让理解进阶

[摘&nbsp 要] “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圆的面积”为例,对学生进行前测和诊断分析,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理解水平较低,原因是不会转化和求联。研究者以“四做一思”的数

课程教材教法 | 深度体验,发展几何素养

[摘&nbsp 要] 文章以“尺规作图”教学为例,分析几何作图意义及几何作图教学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几何素养。[关键词] 尺规作图;几何体验;空间观念一、缘起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学习图形与几

教学实践 | 用“动态化教学”发展数学思维

[摘&nbsp 要] 文章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为例,在分析教材与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及界定动态化教学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动态化教学的策略:动态化探究促进本质属性的凸显,动态化思考促进数学

教学实践 | 用“深度实验”助推“做思共生”

[摘&nbsp 要] 数学实验是助推“做思共生”的动力源泉,是开启具身学习的新引擎。研究者以“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以“深度实验”助推“做思共生”的策略:从深度探究开始,促进思维发展;从

教学实践 | 基于学情分析的大单元整体教学

[摘&nbsp 要] 与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整合性强、知识层次分明、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师要立足大单元视角,深入分析学情,让学生将对单元知识的浅层认识转化为深层认知,使学习方式的沟通更加有效

教学实践 | 借助“形”和“数”,建构周长概念

[摘&nbsp 要] 特级教师牛献礼在“认识周长”一课教学中利用“形”和“数”结合帮助学生建构周长概念,通过指和说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内涵,通过测量帮助学生计算图形的周长,通过“一分为二”策略帮助学生辨

教学实践 | 激发估算意识 提升估算能力

[摘&nbsp 要] 估算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中体会估算价值,激发估算意识,有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关键词] 估算;估

教学实践 | 量(liàng),量(liáng)也

[摘&nbsp 要] 量感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空间想象观念和估计意识。教师在量感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深度体验中形成度量意识,让学生借助数感、估算等参照来深化对量感的理解,在课后实践中丰富

教学实践 | 有效比较,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摘&nbsp 要] 数学教学中的比较策略可以引导学生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指向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者以“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用合理的对比推动新知的自然形成,以有效的

教学实践 | 在“感量”体验中培育量感

[摘&nbsp 要] 为了让学生在“感量”体验中培育量感,研究者以“毫米的认识”教学为例进行实践探索:基于真实需求,引导学生创造更小单位;借助感量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利用估测活动,引导学生建立

教学实践 | 在“旧”中重构 在“新”中提升

[摘&nbsp 要] 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炒冷饭式”的做法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基于此,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研究学生,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重新出发,将旧知识、旧练习从“新”呈现,以此

教研在线 | “认识平均分”教学评价研究

[摘&nbsp 要] 文章以“认识平均分”一课为例,从课堂观察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两方面进行教学评价研究,指出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 认识平均分;教学评价

教研在线 | “做思共融”: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摘&nbsp 要] “做思共融”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还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思想与境界。教师在引导学生“做思”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觉参与、动作思维、个体感悟,促进学生的“做思共生”。教师要让

教研在线 | “大概念”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摘&nbsp 要] 概念的建构、创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概念的源流,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变式建构、迁移应用等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辨析、应用过程。教师要

教研在线 | 概念思维:推动学生的项目化学习

[摘&nbsp 要] 实施项目化教学,教师要不断优化学生项目化数学学习内容、丰富学生项目化数学活动方式,用概念思维设计项目化学习内容,用概念思维谋划项目化学习方式,用概念思维优化项目化学习评价。基于概

教研在线 | 多元活动体验助推量感形成

[摘&nbsp 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意识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教师要通过开展多元的活动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运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形成量感。[关键词] 活动体验;情境;实践;

教研在线 |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探索

[摘&nbsp 要] 结构化教学是一种立足于“知识类”“认知锚”“思想核”的教学。“知识类”是实施结构化教学的基础,“认知锚”是实现结构化教育的核心,“思想核”是实现结构化教学的旨归。结构化教学能变学

教研在线 | 让“精彩的观念”照亮小学数学课堂

[摘&nbsp 要] 数学教学要致力于催生学生诞生“精彩的观念”。诞生“精彩的观念”是数学教学价值所在,是学生课程意识的觉醒,是学生的生命的舒展。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的“精彩的观念”,催生学生的“精

问题探索 |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析

[摘&nbsp 要] 文章通过分析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践的现状,确定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践的特征,提炼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践的策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关键词] 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

问题探索 | “双减”背景下数学“生活化作业”设计

[摘&nbsp 要] 教师设计“生活化作业”时要凸显典型、兼顾差异、注重具身、关注发展,让作业具有“生活”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生活化作业”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观照学生的

教学反思 | 成长型思维: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质

[摘&nbsp 要] 培育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问题、活动来激发、引发、深化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教师要为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形成创建平台和提供契机。通过培育学

教学反思 | “双减”背景下的探究性作业设计

[摘&nbsp 要] 为了开展“双减”背景下的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文章以“千米和吨”单元的教学为例,通过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常见习题概述和探究性作业设计等探索,增加了体验类的探究性作业,促进学生形成千

教学技巧 | “留白”:让数学学习更深入

[摘&nbsp 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留白”艺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丰富、更深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巧妙利用“留白”引发争辩、释疑解惑和示错纠错,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有所讨论,既能让其数

教学技巧 | 小学数学学具资源的创新性开发

[摘&nbsp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具进行模仿再造或者创新性制造等。教师要因需改材、因需制材、因需创材,通过对学具的创新性开发,让学具成为推动学生数学思考、探究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

教学技巧 | 借助数形结合,实现算理一致性

[摘&nbsp 要] 为了借助数形结合,实现算理一致性,文章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一课为例,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开门见山,直接探究计算方法;层层追问,体现乘法算理一致性;提问质疑,深化乘法算

教学技巧 | 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nbsp 要] 几何直观教学能让“数形”有效沟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直观操作和直观创造。几何直观不是简单的“数形结合”,而是引导学生“以形解数”“以形助数”。教师要有意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