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让空间观念发展真实可见

作者: 潘婷婷 罗春雪

智慧课堂,让空间观念发展真实可见 0

[摘  要] 文章以“观察物体(三)”的教学为例,借助智慧课堂教学方式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让学生经历丰富的观察、操作、想象、分析、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同时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关键词] 智慧课堂;空间观念;课例评析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三次“观察物体”的学习活动。第一次活动安排在二年级,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以及立体图形,第二次活动安排在四年级,提升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几何组合体和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几何组合体,感受看到平面图形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生通过观察越来越复杂的物体,在循序渐进中巩固观察方法,提升空间想象力。第三次学习活动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在前两次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将逆向思维作为切入点,即根据给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或其中一个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形,逆推几何组合体,感受几何组合体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小学阶段三次观察物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了丰富的观察、操作、想象、分析、验证等数学实践,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结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梳理还原几何组合体的方法,深度理解根据已知平面观测图摆放几何组合体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抽象、想象及描述的支架,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 教学过程及评析

一、古诗交流,激活认知

师: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首诗,谁来读?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谁知道这首诗的意思?

生:这首诗有两层意思。一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不一样;二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师: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精彩!其实,正如这首诗告诉我们的,当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一个事物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今天的课又会看到什么呢?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二、分级感知,理清方法

(一)列不变,层不变——行变(只看正面,摆几何体)

师:同学们,如果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图1的样子,想象一下,它可能长什么样呢?

[ ]

图1

生1:它可能像一个“凸”字。

生2:可能像“7”字。

生3:有很多种可能。

师:2分钟时间内,能摆出多少种可能?试一试。(学生在学习终端上摆放并验证)

学生汇报:

生1:我先像这样摆3个,然后再摆剩下的1个(图2)。

师: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1:先摆出符合要求的图形,然后再用遮挡关系去摆剩下的1个,这样就能保证结果是正确的。

生2:我还有补充,我们用遮挡关系摆剩下的1个小正方形时,可以先摆放在前面的3个位置(图3),再摆放在后面的3个位置(图4),有序地去摆。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3:我同意他们的想法,先用3个小正方形摆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再用遮挡关系有序摆放剩下的1个。但我觉得,先摆3个时,这些摆法都可以(图5)。

师:同学们,你们巧妙地运用遮挡关系,有序地摆出了这么多种结果,太棒了!其实,你们的方法还有更巧妙的地方,想知道吗?

播放微课视频:小伙伴们,我们先用最少个数的小正方体摆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再用遮挡关系前后增加小正方体,这个方法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摆放的过程中,层数和列数一直没有改变,但是行数在改变,所以,摆出的几何体不确定,如图6。

师:现在知道妙在哪儿了吧!是谁在变,造成了摆法不确定呢?

生:行数在变,所以摆法不确定。

评析:顺学而导,顺应学生原有认知行为,梳理数学活动中的逻辑层次,渗透有序及完全列举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操作摆放小正方体,验证几何体,归纳出先摆3个,再有序移动第4个的巧妙方法。通过微课视频,学生进一步发现根据正面摆几何体时,层数和列数不变,行数可以变;理解只看一面,摆法不确定的客观事实。同时,多媒体技术的支撑和行、列、层的规定,让学生便于“想象”和“描述”,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行不变,层不变——列变(只看左面,摆几何体)

师:还是4个小正方体,如果只看左面如图7,摆法确定吗?用你们的方法,先摆几个?

生:先摆2个。

师:摆剩下的小正方体时,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摆摆看!(学生在学习终端上摆放并验证)

师:有想法了吗?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呢?

生:行数和层数不能变,列数可以变。

(三)行不变,列不变——层变(只看上面,摆几何体)

师:还是4个小正方体,从上面看如图8,想想,摆法确定吗?先摆几个?摆的过程中又是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呢?看来摆法也不确定。如果是图9这样能确定吗?为什么?

师:看来,给定个数时,只看1个面,摆出的几何体有时确定,有时不确定。

小结:同学们,这些摆法的变化与几何体的行、列、层和数量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起来看视频。

播放微课视频:小伙伴们,当不限定数量时,要想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几何体的层数和列数不能改变,但可以用遮挡关系在前后增加小正方体改变行数,所以结果不确定。要想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几何体的层数和行数不能改变,但可以用遮挡关系在左右增加小正方体改变列数,所以结果不确定。要想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几何体的行数和列数不能改变,但可以用遮挡关系在上面增加小正方体改变层数,所以结果不确定。

评析:首先,通过分别给出从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侧面图,及时巩固只看1个面还原几何体的方法。其次,通过分层活动,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想象再到描述的过程,深刻理解只看左面,行不变,层不变,列变;只看上面,行不变,列不变,层变。最后,通过样本扩充,观察、对比、推理得出,给定数量时,如果1个面能看全所有小正方体,摆法是确定的;不给定数量时,任意看1个面的平面图,摆法都是不确定的。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学习终端,多角度动态直观呈现几何体的平面图,通过想象小正方体摆放的位置关系,清楚描述图形摆放的方法及规律。借助动态视频演示,促进学生直观理解行、列、层之间的关系。

三、借助方法,发展想象

(一)感知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确定性

1. 自主探究,看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方法

师:同学们,不限定数量时,只看1个面,摆法不确定。还是这3个面,如果一起看,如图10,摆法确定吗?

师:试一试,操作要求如下。①独立思考,满足这三个信息的几何体有什么特点?②想不清楚的地方,动手摆一摆。③同桌交流,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谁来展示?(借助智慧平台,让学生摆放并验证,如图11)

师:你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还原出几何体的?

生:先用最少的小正方体,摆出符合某一面的图形,再看符不符合其他两个面,不符合再调整。

师:是的,我们先看某一个面,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摆出可能出现的情况,再根据另外两个面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还原出几何体。摆法确定吗?

生:确定了。

2. 及时巩固,看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方法

师:再试试,根据这三个方向的图形(图12)摆几何体,你想先看哪一面?还能先看哪一面?

师:都可以!用上刚才的方法,快速还原它,谁上来摆?(借助智慧平台,让学生摆放并验证,如图13)

生:一起来看,先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了正面,再根据左面和上面进行调整。

师:可以先看其他两个面吗?

生:可以,还原的几何体也是一样的。

师:看3面还原几何体,又确定了。

(二)感知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组合体的不确定性

师:再试试,想想,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都是图14这样的,这个几何体确定吗?

师:如果不摆你能直接想出它的样子吗?

师:有想法了,摆出来看看,还可以怎么摆?

师:(如图15)它的摆法能确定吗?

生:不能。

师: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几何体结果怎么样?

生:可能确定可能不确定。

小结:同学们,不管看1面还是3面,去逆推几何体时,结果都有时确定有时不确定。在这些变化中,我们的思考方式一直没变,都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和想象、严谨分析,有时还需要操作验证。

评析:从自主探究到提炼方法再到运用方法,学生经历了3次看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既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迁移,将看1面摆几何体的方法迁移到看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又让学生感受多媒体演示的直观性,理解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有时确定,有时不确定。

四、展开想象,描述图形

(一)根据分别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摆出几何体

师:你能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吗?仔细观察,看3面能分析出这个几何体行、列、层的特点吗(图16)?

生:从3个面的平面图,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有2层、3列、2行。

师:脑海里有图像了吗?拿出题单,完成第1题。

(二)根据分别从两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形,选择几何体

师:只看2面,能想象出几何体的样子吗?快速完成题单第2题(图17)。

(三)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画出几何体

师:你们敢挑战只看1面吗,谁来读题(图18)?

师:先想一想,有想法了再在题单第3题处画一画。

(四)增加、减少或移动一个小正方体,不改变正面看到的图形

师:还是这个几何体(图18),增加、减少1个小正方体,使得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可以增加或减少哪一个?(学生说想法,再用多媒体验证)

师:还是这个几何体,你们能移动1个小正方体,使得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吗?(学生说出想法后,用多媒体验证)

评析:通过想一想、摆一摆,巩固还原方法;通过“画一画”“变一变”和“移一移”,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从看3面到2面再到1面,练习设计层层递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摆法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采用人机交流互动模式展开学情评价,一方面可以全面检测学生练习过程中的进度和准确度,便于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另一方面有利于精准展开个别辅导,实现分层教学。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的知识在艺术作品中也有体现,一起来欣赏。(播放视频)

师:好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知道了我们眼睛看到的也许不是全部,有时候需要我们通过想象和合理分析去推测背后的真相。有时候换个角度看世界,也许会发现别样的精彩!让我们带着这些知识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本节课的知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同时明白看问题不能看表面,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评析: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智慧课堂平台资源和智慧教学工具,让每个学生经历动手摆放、旋转观察、直观验证的过程,积累丰富的几何体表象;借助视频让学生理解行、列、层之间的变化关系,建构认知模型,为空间想象和表达提供支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