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2年第3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2年第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数学教学通讯》杂志是由西南大学主管,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与重庆数学学会主办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类期刊,创刊于1979年。近30年坚持为中学数学教学服务的办刊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数学教育研究的前沿;坚持贴近教学实际,贴近读者要求,为读者提供实用、优质的教学研究平台与资源。本刊以“贴近课改、服务教学、共同成长”为办刊宗旨,探讨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教育实践,着力打造集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数学核心期刊。

目录

课程教材教法 | 立足文化视野,开发数学教材

[摘 &nbsp 要] 文化是数学的根脉,体现着数学知识的生命化气息。立足于文化视野开发数学教材,要求教师捕捉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基因、文化基因,梳理教材中隐藏的文化脉络,揣摩编者的文化意图等。文化视野下

课程教材教法 | 结构化: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深度

[摘 &nbsp 要]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看成是知识“点”的堆砌、排列,而应当看成是一个层次化、结构化、逻辑化、整体化的学习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高观点”视角,对数学知识进行梳理

课例评析 | 智慧课堂,让空间观念发展真实可见

[摘 &nbsp 要] 文章以“观察物体(三)”的教学为例,借助智慧课堂教学方式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让学生经历丰富的观察、操作、想象、分析、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同时提升辩

课例评析 | 从杂乱到有序 变碎片为结构

[摘 &nbsp 要] 文章由本原性问题“用一副三角尺怎样才能拼出钝角”引出问题串,使学生将碎片化学习变为结构化学习,从学会走向会学。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不同层次的认识,通过对话产生观念冲突,进而促进

教学实践 | “四有”寻理,“立学”课堂

[摘 &nbsp 要]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不断优化“四有”寻理的过程设计:依托“数学绘本”,创设“有张力”的情境 把握“数学本质”,生成“有核心”的问题 开展“深度合作”,培养“有批判”的思维 反思

教学实践 | 静悄悄,让学习有深度

[摘 &nbsp 要] 深度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体现。如何践行深度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经实践发现,激发学习动机、丰富学习体验、发展高阶思维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基本

教学实践 | 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高效学习

[摘 &nbsp 要] 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积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贴近学生学习现实的资源,灵活地搭建适宜的学习研究平台等,引领学生去实践、合作以及反思、质

教学实践 | 巧选学习素材,助力有效数学学习

[摘 &nbsp 要] 巧选学习素材,是提增数学学习活力的重要举措,更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在“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着力谋划了三个环节,即精选素材引探究,遴选素材促思考,巧选素材

教学实践 | 顺应学生思维,自然生成知识

[摘 &nbsp 要] 基于对“数学是自然的”理念的追求,教师应展示自然的教学设计,创造情趣交融的环境,自然诱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此外,教师需要探寻合情合理的教学起点让学生的思维自然顺流而下,并准确把

教学实践 | 立足核心素养,发展估算能力

[摘 &nbsp 要] 发展学生估算能力,既是数学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又是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教学实践,立足核心素养,提出发展学生估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即联系生活

教学实践 |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讲究科学性

[摘 &nbsp 要] 问是探究的发端,科学的课堂提问具有一定的牵引力,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提升教学效率。针对课堂提问缺乏科学性的情况,文章总结了科学提问的策略:聚焦主题,提问要有结构 关注基础,提问

教学实践 | 对比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nbsp 要] 文章以“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为例,提出对比教学法的运用路径,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两个概念的异同点,更好地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关键词] 对比教学法 正、反比例

教学实践 | 发现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

[摘 &nbsp 要]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文章通过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实践路径:创设生活情境,创建“数学广角”,

教学实践 | 小学生数学“思辨力”的培养策略

[摘 &nbsp 要] 思辨力是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数学思维力的重要标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平台、渗透方法、加强引领,从而催生学生的思辨需求,提升学生的思辨力。培养学

教学实践 | 一堂“家常课”的别样风景

[摘 &nbsp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关于第二学段(4—6年级)的阐述中要求教师应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而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角的度量”

教学实践 | 基于学生的经验基础设计与实施概念教学

[摘 &nbsp 要] 文章以“认识面积”一课为例,指出概念教学需根据学生原有的经验进行设计与实施,借助学生原有的经验去解构数学概念,再让学生凭借经验去尝试重构数学概念,以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关键

教研在线 | “六性”:让复习题撬动学生的数学思维

[摘 &nbsp 要] 有效的复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文章从复习题的“自主性”“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迁移性”“文化性”

教研在线 | 小学生数学认知障碍及其矫正

[摘 &nbsp 要]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结构形成、发展、变化、完善和丰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认知障碍,如表征障碍、过程障碍和建构障碍等。作为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认知表征、认知

教研在线 | 建构图式,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摘 &nbsp 要] 图式理论视野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遵循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模式。图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质,有助于学生把握结构,有助于学生建立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图式,建构学生

教研在线 | 重视算理算法理解 发展学生计算素养

[摘 &nbsp 要] 教师重视在计算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算理算法理解的引领,是发展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素养的抓手。为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给予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引领,着力从以实

教学改革 | 整体性学习:提升数学学科育人价值

[摘 &nbsp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数学的知识层面,而且要从数学的情感层面、价值层面对学生进行涵养化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凸显数学学科的知识属性、发展属性和关怀属性等。教师要积极探

教学改革 | “具身认知”视野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摘 &nbsp 要] 数学实验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在“具身认知”视野下,数学实验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他们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开展数学实验是文章主要探讨的内容:研发“实验内容”,让

教学改革 | 开放性数学实验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摘 &nbsp 要] 数学实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开放性的数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和实践力。开放性的课堂实验、开放性的虚拟实验和开放性的家庭实验是开放性数学实验的主要形式。相对于其他形式的

教学改革 | 用“信息技术”盘活小学数学学科教学

[摘 &nbsp 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经成为一种教学趋势。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助推“学情把脉”、助推“思考探究”、助推“反馈评价”。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统整,不仅

教学改革 | 数学实验:发展数学思考力的有效支点

[摘 &nbsp 要] 数学实验是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力的有效支点,让思考力发展建立在学生直观体验基础上,思考力也因为学生亲身经历而变得更加深刻。文章以“观察物体”教学为例,探讨了数学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数

教学改革 | 智慧数学的课堂范式

[摘 &nbsp 要] 智慧数学课堂范式包含“激趣启智”“乐探蕴智”“反思聚智”“急辩生智”“活用见智”五个环节,围绕“智”和“慧”展开,分别聚焦“激经验之智,孕个性之慧”“承尝试之智,生探究之慧”“

教学反思 | 读懂学生 掌握学情 精准施教

[摘 &nbsp 要] 读懂学生、掌握学情,是教师精准教学的基础。文章基于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提出读懂学生,精准教学的路径,即从前测中读懂学生的学习基础 从学生的课堂表情中,读懂学生的困惑和喜悦 从学

教学技巧 | “错误”:成就数学精彩课堂的秘诀

[摘 &nbsp 要]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试错、反思、纠错、获得新知的过程。教师应善于捕捉错误资源,借助错误资源明确教学方向,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设计,拓展求异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

教学技巧 | 巧借数字对换,增强数学素养

[摘 &nbsp 要] 数学知识千变万化,蕴含各种各样的规律。在数字对换中,有很多规律值得学生探索。探求规律,理解运算法则,提升运算能力,可以直接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文章主要探讨了数字对换在数学课堂中

教学技巧 | 丰富学习行为,提升数学学习力

[摘 &nbsp 要]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导向开展数学个性化教学,改变学习方式,激活数学课堂,引领学生求数学学习之真知 以“儿童立场”为原点创新数学实践活动,丰富学习行为,明晰发展目标,营造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技巧 | 优化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分析与总结

[摘 &nbsp 要]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能自发地进行合作学习是难能可贵的。文章从“根据学生特点创建优质合作小组”“根据具体划分展开合作学习”“适时重新搭配保证

教学技巧 | 小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落地之策

[摘 &nbsp 要] 几何直观是形成数学概念的基本手段,是得出数学规律的一种基本能力,是直观理解数学的有效依托,因此如何培养几何直观就成了新课程改革推进下的又一热点问题。为了让小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落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