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手势语叩响小学生数学思维之门
作者: 沈亚
[摘 要] 手势语是存在最为广泛的一种体态语,它以各种动态的轨迹、静态的姿势传递信息,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有效的手势语辅助学生理解各种信息,甚至可以代替有声语言传情达意,传递解题方法策略、理解途径等,从而有利于教师调节教学进程,促进课堂教学的管理。
[关键词] 手势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古罗马政治家和雄辩家西塞罗说:“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有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理解。”可见,手势语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手指、手掌及手臂的态势,可以变化出千百种意义,形成丰富的手势语词汇。数学课堂作为一个特定的师生交互空间,手势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恰当、合理、适切地运用将为课堂增光添彩。
近年来,笔者着力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手势语的案例研究,本文择取江苏省南通市第二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活动中某教师执教的“多边形面积的复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课中的部分手势语,着力阐明手势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价值。
[⇩] 一、习惯手势,自然之美
笔者共择取16个手势语,习惯手势语2个,占比12.5%。手势描摹:指的是那些往往在下意识的状态下产生的,且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的姿势。本文中执教者呈现双手相互合拢、自然交叉,身体微微前倾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克斯认为:“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一方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到监督学生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融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看似隐匿,实则是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与对方之间的某种自然的关系。不难发现:教师亲切、自然、优美的手势语和身势语,能更好地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教师站到学生中间,双手自然交叉,身体微微前倾,面露真诚的微笑,目光与学生友好对接,学生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从容不迫地思考。教师通过双手合拢、自然交叉、身体略微前倾等一系列手势语、身势语、微表情等表达了对学生思维闪现的期待和关注,起到了很好的情感支撑作用,可以极大地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一名男生在黑板上尝试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多次拼摆尝试,仍毫无头绪,底下其他学生已经开始窃窃私语,更让该男生手足无措。教师双手交叉下摆,面露微笑地鼓励学生:“这位同学,再试试,没关系的。”(如图1)学生开始尝试重新调整思路。可见,手势语等非语言系统能传达潜在心声、披露微妙的感情。而其中自然、适切、恰如其分的习惯手势,也体现师者教态的自然之美。
[⇩] 二、指示手势,明确之准
指示手势3个,占比18.75%。手势描摹:一般右手起到明显的指向性,左手起辅助作用,这种手势具有联系口语表达内容和授课内容本身的作用,动作简单,表达明确,有具体的指向性。由于数学学科具有缜密的逻辑连贯性,一句话丢失后面很难理解,需要教师使用这类手势语来更好地支持课堂教学。
右手伸出一根食指,提示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图形的面积公式说说(如图2)。教师请学生观察这些面积公式之间有什么关联。教师右手掌侧沿从黑板边慢慢往下移动,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教师指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右手掌侧依次沿图形的枝杈分出去。这一手势语帮助学生直观清楚地明白问题的含义。教师需要把握的是哪些地方学生可能稍不注意就会理解不到位,进行明确指示类手势语的提前预设。麦克尼尔认为:“言语和手势通常涉及同一事件,并且部分内容的意思是重叠的。同时使用言语和手势进行表达,能够给予听者一个更完整的视觉画面来理解讲话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 三、提示手势,效率之高
提示手势3个,占比18.75%。手势描摹:根据需求进行及时调整,无固定模式,侧重于唤醒和暗示。美国的格式塔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手势在说明一个问题时之所以十分有力,乃是它把其中最重要的性质或方面单独抽取出来,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至于这些性质究竟是什么东西,还要靠前后关系和背景的帮助才能领悟。”可见,提示的手势放到当时的语境中,联系前后语言进行理解,其独特的隐含性和暗示性,是语言教学的最好补充。
学生转脸望着教师,教师轻轻地拉一下学生的手臂,让其面向下面学生微笑诚恳地请教,其他学生都高举小手,十分乐于帮助。学生在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时,遇到了困难,教师示意其他学生帮忙。边转头看着该生,边挥右手举手示意。照顾其他学生积极思考,举手发言,而不打断该生继续思考。双手摇摆表达不要急着把答案公布出来。这样其他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易被干扰。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心境,学习的心境与学习的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更利于他们思维的活跃、灵性的展现和热情的迸发。
[⇩] 四、强调手势,蕴藏之趣
强调手势5个,占比31.25%。手势描摹:用来突出表达某个概念或事物的某一部分的手势。著名语言学家莫沙·克里奇利曾说过:“手势不仅是一种表明和辨认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也是口头演说的重要辅助手段。这些手势、姿势以及面部表情通常伴随着谈话,起强调说话内容的作用。”通常大家都承认,好的手势能够使语言表达生动、清楚并且得到强调。由此可见,手势与语言一起传达的信息质量更高,可以强调重要信息。
瑞士让·皮亚杰认为:7~11岁的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属于具体运算阶段,逻辑思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但主要与具体事件而不是与抽象概念相联系。因此教师的手势语结合板书,让学生从具体事件顺利入门逻辑思维。比如在进行“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的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引导“这两个是可以转化的”,双手比画着图形进行概括。教师用手势边比画边表述:看来用两个相等的大三角形减去同样一个小三角形,那么所剩下的面积也肯定是相等的。右手掌摊开表示两个相等的大三角形,左手掌重叠其中的一小块表示减去同样一个小三角形,右手掌往下两次弯曲表示剩下的面积。口语与手势相结合,便于学生充分理解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又比如在进行到“梯形面积公式”通用的效果时,教师通过圈画点的方式进行强调。左手食指与拇指做相合的动作。整个左手掌从左往右拉开,强调面积公式的相通性。这一系列连贯的手势语,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梯形面积公式的通用之效,蕴藏图形知识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对图形面积公式的建立产生新的认知结构。让原本零散的公式,织成一张有联系的知识网,生成一张思维地图。
[⇩] 五、象形手势,操作之便
象形手势3个,占比18.75%。手势描摹:左右手模拟事物的形状、体积、高度、特征等的动作。指的是用来模仿具体的事物和实际操作,使听众对所讲内容具体可感。卢梭说:“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理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在进行到“同底等高”平行四边形渐变成“长方形”的过程中,学生认为可能是长方形。教师发问: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教师左右两手同时向一个方向摇摆,让其他没有跟上想象思维的学生展开联想,由于上下底平行,只要左右两腰垂直于上下两底,那么这种情况就可能成立。当部分学生已经无法回忆起“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教师左右两手比画回顾,复习旧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记忆能力,必须借助合理的想象。教师进一步提醒:也就是怎么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帮助学生回忆“推导”的过程。(如图3)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交互过程,师生通过知、情、意等多方面的交流来实现知识传递和信息的获取。阿伦皮斯在《身体语言》一书中表示:“身体语言相较于语言更值得信赖,因为是人的生理的第一反应。”教师利用非言语行为教学,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网,缩短学生同化新知识的时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有人曾说,好的教师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演说家,还是一个善于表演的艺术家。当学生上课听讲时,不仅需要动用听觉记忆、视觉记忆,还需要借助自己的内隐感觉,对有关内容回忆、联想、想象等,教师在课堂上需勇于尝试、琢磨、实践,所谓一颦一笑皆学问,一举一动皆智趣。手势语支持、补充和强化了言语信息,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课堂效果。数学知识的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与儿童认知的随意、松散、具象形成了一道隐形的鸿沟,手势语作为畅通数学课堂教学的渠道,成功叩响小学生数学思维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