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驱动下的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 叶雪冰 陈雅芬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整体构建和驱动性学习任务的精心设计。本文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整体设计与教学实施为例展开讨论。
一、解读教材,整体规划
1.整体观照教材,确定学习主题
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学习主题,相当于整个单元的灵魂,它使原本离散的文本材料得以相互联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统编本教材第一次以文体形式编排的单元,人文主题为“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编者对寓言文本群的选择独具匠心,首先是文本数量多,仅教材就直接呈现了7则寓言、9个来自寓言的成语和3本寓言故事集,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单篇到整本书,在古今中外的寓言学习中充分感受阅读寓言的乐趣。其次是类型丰富,从中国古代寓言到中国当代寓言,从中国寓言到外国的伊索寓言,从寓言故事到寓言诗,不同寓言在情节发展、人物表现方法及揭示寓意的方式上各不相同。在整体观照教材编排、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整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的语文要素后,提炼本单元学习主题为“读故事,悟道理”。
2.研读课后习题,制订单元目标
围绕学习主题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依据课标中的学段要求,通盘考虑课文、课后习题、“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本单元“交流平台”和“快乐读书吧”的导语都指向了读懂寓言故事内容;悟道理,能联系身边的人和事。教材四篇课文的课后习题在引导学生悟道理的方法指导上由分析人物可笑之处到比较人物不同结局,再到联系生活感悟寓意,方法由易到难,体现学习进阶。
围绕“读故事,悟道理”的学习主题,结合课后习题引导读故事悟道理的进阶提示,确定单元学习目标为:(1)梳理本单元字词,认识3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4个生字、29个词语。(2)学习借助注释和图片,运用“四格漫画”的图像化工具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读懂寓言。(3)共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迁移阅读寓言的方法。(4)比较、探究,运用不同的方法感悟寓意,发展思辨思维。(5)能将寓意与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联系,深化寓意的理解。(6)会讲寓言故事,学写“A和B”式寓言。目标1指向语言文字的梳理与探究;目标2、3整合了单篇课文和整本书阅读,指向阅读理解;目标4、5着力于语文要素的落实;目标6指向口语和书面表达。
二、整合教材,分解任务
1.明确学习任务群
2022年版课标指出,第二学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包括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其中之一是“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故事中的道理”。要求通过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把握“事”与“理”的关系。寓言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懂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角色中感悟寓意,获得启示,用以劝诫他人或反思自我,本单元归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师应设计驱动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古今中外不同形式寓言的比较、探究中,丰富对“寓言”的理解,在想象劝说故事中的人物和联系自身生活中学习辩证思考,提高阅读思辨力。
2.重建文本群
结合本单元的文体单元性质及设置“快乐读书吧”的特殊编排方式,通过调整教材内容,重建文本群能有效落实单元学习目标。首先是调序,将“快乐读书吧”《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前置,将整本书阅读融入学习全程;其次是增加,补充《南辕北辙》《滥竽充数》《叶公好龙》三则小古文;再次是更换,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改为班级寓言故事会,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改为学写“A和B”式寓言故事。单元总课时为13课时,学习任务及对应目标、活动设计详见表1。
三、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实践活动
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实践活动是任务驱动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以任务3“品评寓言中的人物(动物)”为例,语文实践活动可设计如下:
情境设置: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动物),他们可敬或可笑的做法蕴含着人生智慧。班级将评选“寓言品评官”。如果要争选寓言品评官,你要通读教材中的寓言和《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
课前:通读《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1.观看导读微课。《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寓言故事集,它将3000年的智慧讲给孩子听。《伊索寓言》主要是动物故事,常常将动物人格化来嘲讽人类的缺点。故事简短,很少采用对话的形式。2.完成《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阅读单任务(扫描下面二维码查看阅读单)。
课中:
活动1:议一议《中国古代寓言》中的人物。
说一说,你认识了书中哪个“特别”的人?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可敬还是可笑?
讲一讲,选一则“智人”或“愚人”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劝一劝,如果你穿越到故事中与主人公来一场对话,你会怎样劝说他改变当时的想法或做法?
想一想,你自己或身边有类似的人吗?你想借用哪则寓言劝诫自己或他人?
活动2:比一比《伊索寓言》中的动物。
1.把相同动物的故事放在一
起比较着读很有趣。《伊索寓言》中关于狐狸的故事有哪些?这些故事中的狐狸形象都一样吗?分别代表哪类人?
2.比较《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中的老虎形象与特点。
活动3:各组推荐“寓言品评官”
以上学习活动围绕“读故事,悟道理”的学习主题设计,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以争当“寓言品评官”为驱动任务,将整本书阅读和思辨、表达融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在一个个小活动的带动下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梧桐实验学校/福建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集团(附小校区)]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