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构古诗教学,激活儿童思维
作者: 丁亮亮 孙双金一、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我们是二十几班?
生:二十一班。
师:声音还可以再响亮一点。二十几班?
生:二十一班。(全班大声)
师:太棒了!常州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高楼林立,我相信同学们大部分都住在高楼里。住在楼房里的请举手。(生举手)告诉我你住在多少层?
生:我住在5层。
师:住在5层,比5层高的举手。
生:我住在21层。
生:我住在23层。
生:我住在33层。
师:33层,不得了。
生:我住在38层。
师:住在38层,请起立,你是全班最高的,握个手。38层,我猜猜看,你是不是姓高?
生:我姓张。
师:小张同学住的最高38层。我给你一个成语——高高在上。站在高楼上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楼下东西很小。
师:我想你们长这么大,去过的最高楼可能是超过38楼的,去过最高的楼是多少层?
生:100多层。
师:不得了,去过100多层!你站在100多层的高楼上,有什么感觉?
生:就感觉世界很渺小。
生:我去过52层。
师:站在52层楼上,你有什么感受?
生:感觉地上的东西都没我大。
师:三个同学站在高楼上都是朝下看,地上的东西变小了。我们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也去过高楼,他站在高楼上跟你们不一样。你们都往下看,李白往哪里看?往天上看!这就是李白和我们的区别。我们来学一首新诗。题目是什么?
二、抓住关键词,审读课题
生:(大声齐读)夜宿山寺。
师:读得真好!谁来说一说“宿”的字形上面是什么?下面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生:上面是一个秃宝盖加点,下面是一个单人旁加一个“百”字。
师:他说上面是个秃宝盖加点,说的有点啰嗦了,直截了当说,上面是个什么?
生:(齐)宝盖头。
师:宝盖头古人是怎么写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我写给你们看看。古时候的人宝盖头是这样写的,(边说边板画)像个什么?(出示)
生:房子。
师:对,宝盖头就代表房子,那么房子里面有一个什么?(人)人住在房子里,在干吗?旁边像个什么?猜猜看。
生:像窗户。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我更喜欢不一样的。
生:像门。
生:像衣柜。
生:像衣柜里面放着衣架。
生:像储物柜。
师:都没有猜到。像一张床,床上铺着有花纹的席子。在房子里面,一个人睡在床上,就叫什么?(宿)谁给它组一个词?
生:塑料。
师:不对,这不是塑料的“塑”。
生:住宿。
师:(竖大拇指)对了。
师:还有吗?我就喜欢不一样。
生:借宿。
师:(惊讶)借宿,今天晚上不住在自己家而住在好朋友家,叫“借宿”。能够说出“借宿”的不是二年级学生,是六年级学生。你姓什么?(王)六年级高材生。
生:宿舍。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再说出来的不是小学生,也不是中学生,而是大学生。
生:夜宿。
师:那么我们就回到题目上来,“夜宿”是什么意思?
生:夜晚住宿。
师:好,那么“夜宿山寺”呢,谁能连起来说?
生:夜晚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师:给他掌声。又准确又清晰又响亮,发言真好。是谁夜宿山寺呢?
生:李白夜宿山寺。
师:李白夜晚住在山上的寺庙里。我问问大家,你们在山上的寺庙里住过吗?(没有)孙老师也没有。我们虽然没有住过,但是可以想象一下住在山上的寺庙里是什么感觉。
生:感觉一下子就能跨到月亮上去了。
师:她这想象很奇妙。
生:感觉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
师:他仿佛也化成了李白。
生:感觉一不小心山体崩裂,楼房就要坠毁了。
师:他有危机感,有点小害怕。
三、理解诗意,学习想象
师:我们来看李白夜晚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谁来把这首诗读一读?(指名一女生读)我喜欢这么一个温柔、清秀的女李白,你看读得多么温柔。请旁边红衣服的男李白来读读看。(男生读)给他掌声,读得有感情,很投入。我听了我们班上两个小李白读了之后,孙老师也想读。如果孙老师读得比你们好,你们就向我学;如果我读得不如你们好,我就拜你们为师,好不好?(师入情入境地范读,边读边做手势,全班鼓掌。)
师:你觉得我像不像李白?你们想不想学我这样的李白?全体起立。现在你就是李白,李白是很放得开的,人家是浪漫主义诗人,所以一边读一边配上你的动作,好不好?
(大部分学生边读边做手势,读得很投入。)
师:为你们点赞,一个个都化身为小李白了。学诗就要把自己化为诗人。李白看到高楼会有什么感受?会有什么表现?那么我们不仅要读好,还要理解这首诗。这首诗写了什么呢?我们来看第一、二句。男同学一起读。
(男生读)
师:有个生字叫“危”,这个“危”是中国的象形文字,很有意思,看孙老师在黑板上写一写。“危”的上面是什么?短撇、横撇,这就像跪着的一个人。跪在哪里?跪在悬崖上。危险不危险?危险,随时都会掉下去。下面还有人好像在托着他,这个字读什么?(危)“危楼”就是什么楼?
生:“危楼”就是危险的楼。
生:很高很高的楼。
师:现在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危险的楼,一种是很高很高的楼,还有不一样理解的吗?
生:李白感觉这么高会掉下去的。
生:现在有三种理解,第一就是高,第二是危险,第三是因为高高在上,所以让人感觉有点危险。我们表决一下:同意高的请举手,同意危险的请举手,同意因为高所以感觉很危险的请举手。(生分别举手,师清点)各占三分之一。我们来讨论讨论,“危楼”如果就是高楼,就成了“高楼高百尺”,好不好?
生:这句话有两个高,重复了。
生:感觉有点不顺畅。
生:意思也重复了。
师:如果就写成“高楼高百尺”,那一定不是李白。因为高看上去还有点险峻,所以这个“危”字主要是讲高,但是高当中有险峻。那么站在这样的楼上会给人什么感受?
(生齐读第一、二两句)
师:谁告诉我“星辰”是什么意思?
生:星星。
师:“星辰”就是天上的星星,因为晚上住在高楼上,李白感到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什么?(星星)我就最喜欢挑战。如果让你做李白来写一句诗,不写“手可摘星辰”,你写手可摘什么?
生:手可摘月亮。
师:月亮诗人我喜欢。
生:手可摘云朵。
师:云朵诗人。
生:手可摘星空。
师:我们讨论一下,摘的东西,像苹果、梨子,它们都是能抓在手里的小东西叫“摘”。星空那么大,能摘吗?换一个词,不用“摘”,可以用什么?
生:抱。
师:手可抱星空。
生:手可摸银河。
师:我喜欢这个“摸”,多好。
师:好,现在再加上难度,不用手。“危楼高百尺, ”。人站在高楼上,你的头,你的脚,你的眼睛,你的耳朵——谁来写一句诗?
生:脚可踏云朵。
师:给他掌声。“危楼高百尺,脚可踏云朵”。你是踏在云朵上飞的仙人。你姓什么?(胡)小仙女我喜欢。
生:耳可听河流。
师:他能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生:鼻可闻世界。
师:站在高楼下也能闻世界,站在高楼上能闻的是什么?
生:鼻可闻云月。
师:他能闻到云和月亮的气味,突出高。
生:眼可看神仙。
师:掌声送给他!危楼高百尺,眼可看神仙。你们在下面看不到神仙,他在高楼上能看到神仙。
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太阳。
师:前面都说过了,月亮、星星、太阳都是差不多的,现在换一个词,不用手了,谁再来说一个?
生:危楼高百尺,眼可见银河。
(师鼓掌)
师:什么叫创造?李白说“手可摘星辰”,你说“手可摘云朵”,这是创造。危楼高百尺,手可摸银河,是创造;危楼高百尺,脚可踏白云,是创造;危楼高百尺,眼可观星河,还是创造。创造了,就是你的诗歌。我们学李白,还要像李白那样去创造。把这两句再读一读。
(生齐读第一、二句)
师:这是李白到了高楼的第一个感受,他还有什么感受?看看后两句,女生来读。
(女生齐读第三、四句)
师:“语”就是说话,“高声语”就是大声地说话。谁来想想看,李白站在高楼上他想说什么?加一个“啊”来说说。
生:啊,我的头好像能顶到月亮上去了!
师:掌声。
生:啊,还有谁站得比我高!
师:掌声。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啊,我的手都能摘到星星了!
师:是啊,李白要大声地赞美、大声地感慨,但是他有没有这样做?(没有)为什么?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第三、四句)
师:照理应该感慨,他为什么不大声地感慨?
生:他怕惊到了天上的神仙。
师:谁告诉我天上有哪些神仙?
生:玉皇大帝、孙悟空、嫦娥和玉兔、观音菩萨、王母娘娘……
师:天上有好多仙人,想想看,夜深人静,天上的仙人可能会干什么?
生:天上的仙人可能在睡觉。
生:仙人可能在做一些很重要的事,所以不能打扰他们。
生:他们可能在炼丹。
师:仙人在睡觉,仙人在炼丹,可不能惊扰他们。作为李白,那么激动地想要赞美的时候,他却没有赞美。一起读。
(生齐读第三、四句)
师: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语速缓慢、轻读)这个人可不是一般的人,是仙人。这首诗你们会背了吗?(会)全体起立,面向老师。请听课老师们看看谁的表情最丰富,谁的动作最潇洒,谁最像小李白。
(生齐背全诗,声情并茂。)
师:好多李白,非常潇洒、自信。
四、拓展诗歌,理解豪气
师:四句话,二十个字,很快就学会了。但是我们不仅要会读、会背、能理解,还要能创作自己的诗。李白写了好多这样充满仙味的诗,我们看看还有哪些。(出示)
生:(大声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个诗写得好,出神入化。但是有一个诗人说不行,我要把李白的诗改掉。你看他是这样改的,改成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黄河落九天”。你是喜欢“银河”还是喜欢“黄河”?为什么?讲理由。
生:我喜欢银河,因为银河比较漂亮。
生:我喜欢银河,因为黄河读起来有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