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时光酿造温暖的故事

作者: 顾文艳

与庞余亮老师相识源于《兴化日报》“楚水”副刊,我们是副刊作者,首届楚水笔会我们都受邀参加。笔会的合照中,“小先生”穿着一双褐色皮鞋,鞋面上薄薄的尘土陪着他从乡村学校一步步走向文学,走向远方,他在寂寞的时光里酿造着温暖的故事。

18岁时,庞余亮被分配到兴化沙沟镇一所乡村学校教书,在那里度过了15年的时光。因为年龄小、个子小,体重只有40多公斤的他,被当地的乡亲和学生们称为“小先生”。

“这么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像在乡村学校里那样,能够享受到乡村校园的空旷和寂静。那15年的校园生活汇集成清澈的水,还在继续喂养着越来越喜欢回忆的我。”庞余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我与庞老师有着相同的学习经历,他18岁师范毕业,成了一位乡村教师;我师范毕业时还不满18岁,去了城里最好的学校。他在罩子灯下刻着钢板,在罩子灯上吊着铝饭盒煮鸡蛋时;我和祖父祖母居于小城一隅,餐桌上是热腾腾的饭菜,电视里传出咿咿呀呀的唱腔,那是祖父喜欢的……

如今的庞老师,早已成为著名作家,而我依旧守着三尺讲台。在一辆驶往远方的列车上,从包里取出庞余亮老师寄来的新作《小先生》,让它陪伴我这漫长的旅程。麻布质地的封面,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草地,一朵朵小花散落其间,仿佛只要一阵风,它们便可摇曳出芬芳。色调淡雅,字体庄重,手捧这本书,只是第一眼便已喜欢上。拆开封塑,书中的卡片上竟然有作者的留言,那是写给我的祝福。明明是一本未拆封的新书,庞老师又是如何藏进这张亲笔书写的卡片的呢?真是意外的惊喜!

“当时学校给我分的课很多,一周有16节,当时没感到累,还觉得上课很好玩。我在写备课笔记时,一般只写每一页的正面,而空着反面,准备记下讲课中的新想法或备课中的不足,后来的确记下了那些,但也记下了孩子与同事们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当时不知道这是宝贝,是闪耀的钻石,是诗意的钻石,没想到多年后我会将这些故事整理出来。”庞老师回忆起当年记下这一个个小故事的情形,原来《小先生》这本书的创作素材,最初是写在他备课本反面的笔记。这一个个故事里弥漫着爱与温情,这是在寂静的乡村校园度过的岁月留下的回忆。

鲁奖评委会授予庞余亮的颁奖词是:“接续现代以来贤善与性灵的文脉,是一座爱与美的纸上课堂和操场。”打开《小先生》,我也就来到了宁静的乡村,那里不仅有“小先生”,有一群充满生气的乡村少年,有被粉笔灰染白了头发的校长和老先生,还有可以自由进出校园的家禽与牲畜……

“那么多年啊,我和你们一起上了多少节课啊,多少声音从我的身体里冲出去了,又从我们的老教室的门缝儿里钻出去了,唯一逃不走的,就是备课笔记簿封面上的粉笔指纹。”

“粉笔指纹”,这几个字眼似乎是打开时光之门的密码,而我,轻轻走进这扇门,仿佛走进了庞老师的18岁,走到了白头发的校长和一群老先生身边,走入被油菜花香和槐花香包围的乡村学校,一群孩子迎面跑来,他们身后尘土飞扬……

插图作者邵展图老师笔下的“小先生”很是传神,眉目间笑意盈盈,如此面善,如此和气又如此稚嫩的小先生自然是“镇”不住比他小不了几岁的学生的,他推行民主管理,苦口婆心、引经据典地教育学生,哪怕一次次受挫,却依旧秉持着教育的真谛——爱。

在书中,你找不到一句“小先生”爱学生的表白,但那份真挚的爱却如春日的山涧小溪,在字里行间淙淙流淌。

“当我在第一节班会课上宣布他是我们班宣传委员时,他不好意思地伏在了桌子上。”伏在桌子上的“他”是故意用生僻字为难“小先生”的学生。

“我没有回身,继续在黑板上写。”就在前一分钟,一架纸飞机撞在“小先生”的后背。

爱,是宽容,也是隐忍;撞在“小先生”后背的飞机悄然坠落……

“这群快乐的孩子啊,他们的头发很黑,他们的嘴唇很红,他们的牙齿很白,他们的身上发出了类似青苹果的味道。在课间,秘密地听见他们在汪汪地叫着,我觉得我很幸福。”

爱,是没由来的心生欢喜;幸福,就是和你们在一起的每一刻。

“只要我看到他举起手,我就感到他心里的自尊又长出了一片新叶。”

爱,是对残疾学生固执的呼唤、无声的呵护;唯有爱,才能让自尊的种子发芽,长叶,开花……

“我总是有点心疼。因为村里那个医生说了,她这种心脏病活下去最多不超过二十岁。”

“他低头走过来时,我的目光就被他鞋前的白橡皮膏药的‘白’灼疼了,那真像一团永不能融化的雪。”

爱,是心疼;爱,是怜惜;爱,是爱莫能助的无奈。一个个让“小先生”心痛的故事,让我一次次泪湿眼眶。

《小先生》是一卷爱的散文诗,《小先生》还是乡村少年的游戏图谱。

“他有一只漂亮的鸡毛毽子,鸡毛鲜艳油亮,而且包了一枚‘顺治铜钱’,更绝的是他能跳出许多花样:踢、剪、捧、贴、停、环、播、偷……”

如今的孩子还能踢出这么多花样吗?或许这些花样,听也没听过,见也没见过吧。

“跳大绳须用一条长长的绳子,两人用力抡,其余人跳,一人一人地往上加,加的同时还在跳……”

如今,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哪里可以见到学生跳长绳呢?教职工运动会上偶尔一见,也都是原地起跳,没有敢一个一个往上加的。

“天再冷的时候,学生就朝太阳下钻了。他们聚在一起,然后不约而同地分成两派,开始‘挤暖和’。他们真的像两群初生的牛犊,头对头地抵着……”

城市的孩子天热了开空调,天冷了还是开空调。不知道乡村的孩子现在是否依旧会在冰天雪地时用力地挤,挤出“暖和”来。

游戏对于童年的意义,不仅仅是孩子快乐的源泉。游戏是学习,是社交,甚至是疗愈。只是,如今的孩子已经鲜有自由自在游戏的时光,他们的课余时间交给了作业,交给了林林总总的兴趣班。

这是一本适合慢读的书,我慢慢地读,一字一句地读,将自己沉浸在庞老师的文字里,沉浸在过去的时光里。我喜欢读庞老师的文字,因为它们总是闪着诗意的光泽,这对于诗歌爱好者来说,是无法抵挡的魅力。

“怀着一颗喜悦的心在田埂上走着,身边有蛙鸣,有油蛉子的叫,有蛇叫,有逛来逛去的萤火虫,月华如水,我不时仰头看月,月亮素面朝向人间,这是一位未语先笑的佳人啊!”

“有时候我在林荫道上行走,被远处一团又一团涌来的油菜花香和槐花香拥抱——会忍不住叹息一声,随后,我的这一声叹息就快速地在林荫道上跑开来,想拦都拦不住,我捂住了口,仅仅捂住了满口的花香。”

“有时候,我觉得槐花米就像我在乡下过的每一个日子,开过了,落下来,阴干了,在记忆里,依旧是那么的芳香。”

“教室不远处的豌豆花开了,像无数只眼睛在不停地眨。这是五月上午乡村学校的时光,淡淡的豌豆花香似乎击穿了我年轻的生命。”

这样的文字似乎也击穿了我的生命,从“粉笔指纹”的唱片里荡漾出的音符,在空中飘浮、旋绕,我的眼前站着18岁的“小先生”,站着一群白头发的老先生,站着一群如小麦般青翠,如油菜花般灿烂的少年……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 吴丽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