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搭建支架,开展情境活动
作者: 张东岭一、基于单元文体,构建整体学习任务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启示我们——“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的若干例子功能中最基础的就是要发挥教材促进学生表达的功能。语文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优秀语言文字的课程。语言的运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属性。
牛松瑾老师依据神话单元的文体特点和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创设了“神话故事会”的单元主题任务,学习任务清晰地体现了阅读和表达一体化构建的整体思路。学生在阅读本单元神话过程中对于神话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受和认知,而引导学生通过单元习作创编想象作文,就是将在阅读中感受的故事特点转化到表达中。
二、凸显情境作用,开展游戏学习活动
伴随2022年版课标的实施,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呈现出了情境性、实践性的特点。牛松瑾老师在“神话人物猜一猜”的游戏中,让学生感受故事的神奇想象和人物的精神品格。在“作者听众见面会”活动中,教师基于评价的基本理念创设了作者与听众互动对话的情境。在互动交流中启发小作者感受如何写才能更吸引听众,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修改习作。在这样的交流中充分体现了表达的基本属性,即沟通交流。
三、遵循学生需求,搭建有效学习支架
建构理论启示我们: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我已有基础自主构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支架作用的发挥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在学生学有困难、学有需求的时候,适时搭建有效的支架助力学生的学习。牛松瑾老师发现学生能基本写出完整的故事,但是普遍存在故事中缺少神奇想象的问题,适时出示“表达锦囊”,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了解写出神奇的方法。“学习锦囊”的出示时机适宜、目的清晰、效果明显,真正实现了助力学生习作表达的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责任编辑 张 茹
上一篇:
任务二“表达与交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下一篇:
践行新课标 激活新课堂